干支纪年法余数如何取 [与“余数法求日干支”一文作者商榷]
时间:2019-01-16 04:44: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国针灸》2002年第2期发表的聂立红同志的文章"余数法求日干支"(以下简称余文),拜读之下,觉得其撰文的初衷很好,但有几点值得商榷。 1 文中有显著性的错误
余文:"……38对应干支为申丑,所以1981年5月23日为申丑日"。申、丑同为地支名,这样的组合,在60干支(又称60甲子)中是没有的。余文中第38位的干支名,如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等顺序排列,那么第38位应为辛丑。
2 算法有错
余文以公历1年为365天,4年1闰为计算依据进行计算,并延伸这一规律至公元元年开始,以公元元年1月1日那一天为甲子日。其实,公元元年1月1日那一天为甲子日倒没错,只不过公历1年的计算依据是以地球自转1圈为1天和以地球绕太阳1圈为1年,并以多少天数来表示1年的规定。但地球的自转时间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没有公倍数,二者的倍数关系,也不是有限小数位的带分数可以表示。所以现行的公历,是以精确到5位数即365.24219天为1年作为编历的依据,于是就规定了年份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1年365日,闰年1年366日。闰年的计算法是:公元数用4能除尽的是闰年,即形成4年一闰(如1960年是闰年);用100除得尽的是平年(如1900年是平年);用100能除尽,用400也能除尽则为又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这一算法比较有规律,容易记也容易算,而且精度又高,大约4千年才误差1.24日,和我国传统农历的精度差不多,但计算要方便多了。我国农历由于照顾了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运行周期,对四季的运行,潮汐的涨落,能准确地反映,但其计算难度当然比只顾太阳和地球二者关系的公历要高。历法的制定,是根据天文观察为依据,在一个时期认为是最好、最精确的历法,经过一段时期使用若和天象不符,则必须修订,这在中、外历法史上可以得到证明。历史上中、外各种历法,都是从粗到精,从复杂到简单这样一个进化的过程。
余文仅根据4年一闰的简单算法找干支,而将百年去闰,400年又加闰的规则忽略了,错误是明显的。
3 子午流注法的现代应用
子午流注法其实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内容之一,中医的运气学在《内经》中论述较多,它其实也是中医学重要的时间医学内容之一。子午流注理论有纳甲法(以日干为主的开穴法)和纳支法(以时干为主的开穴法)。它认为人体的经气,在人体中的盛衰与天地日月运行相应,掌握经气的周期盛衰开合进行取穴施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这一理论,已被几千年来的实践所证实,并符合现代生物钟理论。
子午流注法的创立,皆源于干支法,但我国历代的历法,经过多次更改有多种,在《内经》 中就有3种:一为甲子历,其法为60个甲子周期为一计算单位,6个甲子周期为1年。二为阴阳合历,即现在流通的农历,又因为是夏朝开始制定并通行,所以又称夏历。再一则是运气历,是古人日观晷影,夜测星象而得,《素问・六微旨大论》"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运气历观察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运行周期和在天空中出现的位置,认为与人的发生疾病有关。但不论历法如何变动,干支记时法则没有变动,虽然农历已不符合甲子历那样有规律,但仍以干支记时。
人体的生命与天体的运行有很大的关系,时间医学应是我们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否一定应用干支法,笔者认为应从继承和创新这两个角度来加以考虑。从继承这一角度考虑,我们应研究古人已有的在时间医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在创新方面,我们不一定要用干支法,我们可以应用天体运行规律对人体影响的最新知识进行研究。
浙江 315012 宁波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 叶纯德
(收稿日期:2002-04-01,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