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B超的临床表现]药物流产后多久复查b超
时间:2019-01-14 04:44: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关键词】 超声诊断;药物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 药物流产是指用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药物口服终止早期妊娠。药流后其子宫内膜的变化是肉眼无法察觉的,笔者通过对498例药流后子宫内膜的变化,用超声显像进行追踪观察,发现其对药流的疗效评定和药流预后分析、指导药流后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孕妇498例,年龄16~45岁,尿妊娠试验阳性,停经≤50 d,药流前进行常规检查,排除口服药流禁忌的患者。
1.2 B超检查方法 孕妇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以能清晰显示子宫、附件为度。探头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作纵断面、横断面及斜断面扫查。仔细观察子宫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宫内有无妊娠囊、孕囊的大小及附件区有无肿块。
1.3 B超提示 药流前做子宫附件检查,宫腔内可见孕囊,直径10~25 mm,囊内或可见卵黄囊,药流后14 d复查B超。
1.4 服药方法 米非司酮片50 mg,每12 h 1次,连服3次,再隔12 h来院顿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服药要求按药物说明书),留院观察6 h,注意孕囊的排出情况及阴道流血量[1]。
2 结果
双胎2例, 双子宫一侧妊娠2例,带器妊娠52例,剖腹产168例。完全流产438例,占87.95%;不完全流流产41例,占8.23%;失败流产19例,占3.82%。完全流产,服药后妊娠囊于当天排出,药流术后7~14 d流血停止,1个月后复查B超,完全流产超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回声可,内膜线清晰。不完全流产,服药当天可见妊娠囊排出,药流术后14 d,仍有阴道出血,血量多少不等,不完全流产B超显示①宫腔闭合不良,可见不规则强回声或长条形强回声或可伴有点片状无回声;②梭性型或团块状强回声位于宫腔或宫颈内口附近。流产失败,于药流当天没有看见妊娠囊排出,第2天做B超,流产失败的超声显示:宫内可见完整的妊娠囊回声或张力减低,有的囊内可见胎芽或胎心管波动,有的可见妊娠囊位置下移[2]。
3 讨论
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较好的补救措施,因其简便、安全、有效,痛苦小,避免了人流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而被广大妇女所接受,根据药流术后组织物残留量的不同,宫腔内回声可以有以下表现:①多量组织物残留,常见于不完全流产早期,宫腔内有不规则的高回声或不均匀的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若宫腔有积血,可见宫腔闭合线分离,宫腔内无回声或低回声与宫壁分界清楚;②少量绒毛组织残留,内膜回声稍不均匀,呈不均质回声斑,或无明显宫腔内异常回声团。经阴道扫查不均回声团局部回声减低,与肌层无明显界限[3]。
根据药流术后的宫腔内的变化,药流术后超声提示可以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超声显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子宫内膜可明显增厚。子宫内膜呈梭状甚至于呈圆球状光团,围绕内膜光团周围有一圈衰减的晕,光团边缘较整齐。子宫内膜含有多个无回声暗区。而药流术后超声为不规则改变,根据病史相鉴别;②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超声显像可见内膜增厚>10 mm,同时,监测双侧卵巢无正常卵泡生长发育及排卵,仅见小卵泡或卵泡囊肿、多囊卵巢。与药流流产术后宫内回声鉴别,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无流血史;③异位妊娠:体内高HCG增高促使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都会使子宫内膜高度分泌反应,声像图有的表现为内膜增厚,有时中央出现胚囊样小的无回声区,称“假胚囊”。发现这种现象要仔细询问病史,并注意,宫外附件处有无包块,腹腔盆腔有无游离液体,避免误诊;④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见宫腔内有中等强度回声,有时形态不甚规则,子宫肌层回声正常。根据病史,尿HCG阴性,易于鉴别;⑤恶性滋养细胞疾病:鉴别之处是子宫肌层回声明显不均,呈蜂窝状;二是肌层血流信号异常丰富,范围较大;三是可记录极低阻力的动脉频谱,如果能找到动静脉瘘性频谱则有特异性,四是HCG水平较高,为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重要条件[4]。
B超在药物流产前可确定宫内早孕,提示胎囊大小,带器妊娠,排除宫外孕等疾病。由此可见应用B超检查测定妊娠囊大小,可计算推算孕龄,判断是否实行药物流产,服药后可确定胎囊是否排出,提示宫内残留物的多少、部位,诊断快速、准确。服药前后均应行B超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从而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和减少生殖道感染机会。对阴道流血较长者,可及时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因此,超声检查既能为药流的随访提供一个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又能为临床处理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超声在药物流产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4.
[2] 王利华.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超声表现.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10): 49.
[3] 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4-235.
[4]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5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