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时间:2021-01-20 07:58: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作了“十四点原则”的演讲,主张“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世界和平,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但实际上,这一演讲是威尔逊政府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一种改造方案,是美国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政治中心的宣言书。
关键词: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世界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但在1917年1月31日德国通知美国政府即将展开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遂于2月3日宣布与德国断交,4月6日正式对德宣战。美国的参战使战争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协约国一方。1918年1月8日,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表了“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演说,即“十四点原则”。
一、“十四点原则”提出的背景
(一)欧洲国际秩序的变化
1815年至1914年期间,欧洲大陆处于“均势”状态,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受到战争的沉痛打击,被迫转变为战争经济,扰乱了欧洲经济的正常发展,总体开始走向衰落。欧洲1920年比1913年经济发展水平低7%,农业产量低于正常年景13,出口量仅及站前一半左右①。欧洲经济停止了八年。就是说,如果不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保持1913年前的增长率,它在1913年就可以达到1929年的水平②。
(二)1900年以来的美国
1900年到1920年,是美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岁月通常是繁荣的,所有各阶级的生活标准稳步上升,并且充满希望③。在这20年间,美国人口增加将近40%,人口不断从农村涌入城市,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大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又促进了美国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整体上升。此时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一个蓬勃上升发展的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宣布“中立”,并发展中立贸易,向欧洲各交战国特别是协约国供应武器装备、原料和粮食等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过中立贸易大发战争财,使美国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并一跃成为欧洲的债权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二、“十四点原则”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欧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他们提出挽救的办法是:外交公开,停止敌对的均衡势力,战后不赔款或割地,让附属民族自决,用民主办法控制外交政策,海上航行自由以及陆上裁军④。一些团体还提出建立一个强权的国际性组织来维护世界的和平。这些研究引起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注意。1916年5月27日,他在演讲中提出:美国应该参加一个战后的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并将这一申明写入了民主党的纲领之中。
在1918年1月8日的国会演说中,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企图获得战后世界领导地位,取得世界霸权的要求。美国官方对“十四点”的注释中写到:“并不是在涉及到微妙的事情时,把机密的外交谈判也排除在外。而是在进行秘密谈判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除非是在公之于世的最后条约中,是不具有约束力的。”⑥从这一注解中可以看出,威尔逊所说的“公开外交”并不是完全公开,其中允许秘密谈判的存在,但秘密谈判后所做的决议,必须要在条约中公布,这也是“十四点”中第一点的目的所在。在第二点和第三点,威尔逊提出公海自由,消除贸易壁垒,美国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同英法等国家争夺海上的霸权,并试图打破这些国家的贸易壁垒,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第四点中威尔逊试图通过裁减各国军备来防止下一场战争的发生,但是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下,这一点太过理想化。第五点关于殖民地问题,官方注文中认为此点建议只适用于因战争而产生的殖民地要求。这是指德国的殖民地以及那些由于战争可能要由国际考虑的殖民地而言⑦。其实这一点就是指对战后德国的殖民地进行瓜分时要秉承“公平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反对英法等对德国殖民地进行独占,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殖民问题,而是美国要求重新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前五点都反映出美国想打破当时的世界格局,重新分配利益以及取得世界领导地位的要求,可以说是整个原则的核心部分。第六点涉及的俄罗斯问題,实际上是支持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等白俄匪帮为“政府”,让他们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⑧。从第七条开始至第十三条,涉及到欧洲十几个国家领土和疆界的处置问题。战后,欧洲各国的疆界和领土肯定会因为战争而发生变化,而“十四点原则”中则对战后这十几个欧洲国家的疆界和领土都做了重新的定义,其指导原则是民族自决。它来自威尔逊的“民主理念”,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人民有决定自身命运包括创建国家的自由⑨。
纵观整个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不难发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份被冠以“世界和平纲领”的文件太过理想化,导致了其在实践过程中处处碰壁。在战争后期,协约国占据了绝对优势,同盟国一方已无胜利之可能。在这种态势之下,德国开始请求以“十四点原则”为基础进行谈判,德国将十四点作为了救命的稻草。但以英法为主的协约国一方,却并不认可“十四点原则”,他们想要惩治德国,特别是法国,极力地想要遏制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巴黎和会上,英法对如何瓜分战利品,如何处置战败国争吵不休。威尔逊为了建立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国联,在其他各点上不断做出让步,试图用建立国联来纠正和会中出现的“错误”,他曾对他的夫人说:“我们就此真正地迈出第一步,因为我现在比以往更真切地领悟到,一旦成立国际联盟,我们当前正设法达成的合约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错误,均可透过它加以仲裁改正。”但种种事实表明,随后签订的《国际联盟条约》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对各国毫无约束力,成立的国联并没有太大用处。
就当时的世界背景来说,“十四点原则”是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的集中体现,构成了威尔逊政府战后对国际秩序安排的基础,是美国企图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谋求世界政治大国领导地位,推行全球门户开放政策的强硬宣言,打破了固有的欧洲国家体系,也逐渐使美国摆脱了“孤立主义”。虽然后来的巴黎和会中,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只成立了国际联盟,“十四点原则”也成了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注释:
①Dreak.H.Aldcroft.From Versailles to Wall Street,Berkeley:California Univ.Pr.,1977.P37-38.
② C?L?莫瓦特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卷,欧洲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 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5- 76页.
③[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④苏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践过程及历史反思》,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⑤[美]亨利?斯蒂尔主编,《美国历史文献》(第二卷—1898年以后),1973年版,新泽西,第137- 143页.
⑥唐济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与美国外交[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第27页.
⑦张志娟,试析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外交思想[J].史志研究, 2013,19,第14页.
⑧[美]基辛格,《大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第210页.
参考文献:
[1]Dreak.H.Aldcroft.From Versailles to Wall Street,Berkeley:California Univ.Pr.,1977。
[2]C·L·莫瓦特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卷,欧洲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 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來的美国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苏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践过程及历史反思》,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6月。
[7][美]亨利·斯蒂尔主编,《美国历史文献》(第二卷—1898年以后),1973年版,新泽西。
[8]唐济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与美国外交[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9]张志娟,试析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外交思想[J].史志研究,2013,19。
作者简介:
于思瑶,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世界史2016级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