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问题清单 > 正文

    家庭关怀缺失引发学生心理创伤解决策略——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时间:2020-09-19 07:41: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 ·265·

    家庭关怀缺失引发的学生心理创伤解决策略

    ——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任宗仪1,2 陈海萍2

    (1.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2.贵州师范学院丽琼工作室,贵州贵阳 550018)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也是一线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社交和学习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如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极易导致情况恶化,进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发生更为严重的事情。而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受此影响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也在逐渐变化,如果变化是消极负面的,那在变化过程中一旦未处理好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就极易为其健康成长留下隐患。因此,作为与高校学生距离最近的工作岗位,辅导员就必须努力更新工作理念,加强自身学习,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因为家庭原因而造成的心理创伤,并逐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这是辅导员今后必须重点关注的方面。下面以辅导员在工作中的真实事件为例,加以探讨。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心理创伤;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D91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9-0265-002

    一、案例事件

    学生王志(化名),在他童年时期母亲因家庭矛盾服毒身亡,他兄长也在当时离家出走,多年没有回过家,父亲也不关心他。这些事情从小在他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阴影,在他与我交流时,说经常晚上会做噩梦。其实这些情绪都被他自己隐藏的很深,在上大学后他一度感觉很好,觉得终于离开家,有自己的生活。大一、大二期间表现也很好,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一职,我是在他大二时才接手他们班级,从我与他接触来看,他与人交往,处理班级事务都表现的非常正常,没有任何问题。

    但从大二下学期末开始发生变化,他与寝室同学关系愈发紧张,时常发生矛盾,并经常旷课,甚至无故不参加期末考试。当时,正值学期期末,事情较多,我未与他深入交流,只要求他完成考试,有其他问题等考试结束后再解决。现在来看,那时的不重视是有问题的,学生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考试结束而消失,反而更严重了。大三开学后,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联系到他,他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同学朋友都联系不到他,最后是通过QQ 与他取得联系,他在外打工,之后在所有人劝说下返回了学校。

    回校后,我与学院领导都和他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了解他的想法。他觉得学校的教学无法达到他的期望,所有的教学模式都与他上大学以前的想像不同,他自己也尝试去适应,但到大二下学期因为种种原因已无法忍受,感觉自己没有生活目标,甚至想选择他母亲的做法,他的这些想法让我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当时在问题发生之初并没有及时解决,认为是暂时性厌学情绪,过段时间就会调整过来。这为现在解决问题增加了很大难度。

    回校后他表现非常消极,经常性旷课,寝室也找不到他,电话不接,完全处于封闭状态,所有人都很难同他交流,包括他父亲与兄长,他们也很少关心他。当时对于问题如何去解决,一点方向都没有,无从下手。学院出于教学管理考虑,甚至劝他退学,他自己也有这个想法。只是我认为太可惜了,他已大三,还有一年多就毕业。后来,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采用最后一个方法,每天去寝室和他聊天,打电话,发QQ 等各种方式。

    通过半个月时间,再加上在他女友的帮助,有了变化。他和女友同班,只是大三去青岛大学做交换生,没有在他身边。那段时间,我通过他女友了解他其实不是不想学习,只是不愿天天坐在教室里,他认为自己自学效果更好。了解这一想法后,我和他做一个协定,只要他在大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能够排名年级前三名,我可以接受他的做法,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去正常上课。我知道这不符合学校规定,但当时情况已经没有其他更好选择。他回到正常课堂学习中,之后我仍经常性与他交流,讨论毕业后的发展,他一直不想回家,我和他分析社会状况,让他明白想要自立是需要实力做后盾,他自己也渐渐意识到他现有能力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决定考研,其实,他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必须要有一个目标去指引他向前走。

    通过上学期努力,且他决定考研,这些都让他慢慢重新调整过来,开始主动上课,虽与同学交往仍然不像以前,但至少在慢慢进入正常学习状态。其实,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期时间来关注的。我毕竟不是他家人,无法满足他渴望家庭关怀的心理诉求,只能通过同学朋友的交流来暂时性转移他的注意力,尽可能让他不去想之前的事情。到这一学期,他的状态已基本调整过来,学院老师也不再反映他旷课,成绩也有进步,虽还没进前三名,但已没有挂科现象。我相信只要他坚持自己考研目标,以后会越来越好。

    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学生都存在着各种来自家庭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

    越来越忽视情感的交流。这对于学生而言影响非常大,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保障,也需要精神关怀。这就对现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

    (1)该生长期缺乏家庭关怀,童年记忆一直困扰他。在心理健康培养过程中,家庭一直处于缺位,问题严重;

    (2)外界与自己所想不同,适应过程中无人指导,导致产生较偏激的想法;

    (3)缺乏生活目标,无明确生活规划;(4)封闭自我,缺乏与家人交流,对他人信任感不足。

    三、教育方法

    (1)与他女友及同学保持联系,侧面了解他的情况,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2)发动周围同学、朋友与他交流。从多层面去鼓励他;

    (3)经常性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交流,时刻关注他的动向;

    (4)鼓励他树立生活的目标,并努力完成既定目标。

    四、教育效果

    王志与我已建立信任,且有时会主动与我交流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他已经逐渐从自我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虽然偶尔还是会提到之前的家庭记忆,但已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

    五、案例反思

    (1)不要轻易给任何学生贴标签,学生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在刚发生时去解决,这是我在这件事情上学到最重要的东西。

    (2)从细节去影响学生,学会发挥教师“期望效应”。根据教育学原理,一旦教师对学生表现越关注,那学生就会努力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去前进。同时,也须做到与学生为友,平等交流、对待,让他们把你当做朋友,而不是一个教师的身份,教师身份只是四年时间,朋友是一辈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