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人性》小学教师读书感想
时间:2023-03-31 14:57: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让教育回归人性》小学教师读书感想
热爱生命,经历生命中种种美好的体验,注重自己内在生命力的建设,从一草一木,一饭一蔬中感悟到生活的温度,不一味沉溺于物质的追求,才能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我们感到幸福的能力却越来越低。
有人认为,幸福与财富多少成正比。幸福感一定是建立一定的物质丰腴上。很难想象,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谈什么幸福感!但是一味追求财富的增长会让人陷入到无尽的痛苦当中,毕竟成为顶级富豪的人是少数,而且富豪也有烦恼。我们享受财富的快乐,财富让我们提高消费的档次,获得周围人的艳羡,社会的某种程度的认可。
确实,财富体现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但是,我们对财富的追求应该在能力所企及的范围内,并且不主张过多消耗个人的时间。假如所有的时间都在追求财富,塞得日程表满满当当的,日子久了,人会特别空虚和疲惫。
周围人因为财富对你毕恭毕敬,虚与委蛇,也只是片刻的虚妄,要是财富没有了呢?因为财富建立起的赞美、崇拜都消失啦,你为此感到的幸福感还有吗?
幸福如果仅仅定义在物欲的藩篱中,不窥探生命的本真,你是难以感到真正幸福的!
幸福是有张力的。物质匮乏时,偶尔的大鱼大肉觉得很香;家境不富裕时,逢年过节的新衣就变得特别令人期盼;出门机会少,逮到机会能出门时便激动万分!经济还较为贫困时,人们的幸福感较为质朴,满足基本需求后,能有些许改善,人们感觉就心满意足啦!
但是现在人们常感压力大,幸福感低。我们的物质生活相较以前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丰盛阶段,味蕾对鱼肉感觉迟钝,审美多元化,家庭旅游司空见惯,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幸福。因为城镇化地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社会消费刺激频繁,膨胀了我们的欲望。欲望与自己能力不能对等,把生命的全部意义定义为“物质”,怠慢了生命的其他需要,也剥夺了生命享受的其他方面,自然感觉不幸福。
那么,到底怎么提高生活的幸福度呢?
降低欲望。满足基本生活必须后,不要太过刻意纠结外在的条件。每一个生命都是内容丰富的组合体,每一种都有独立的存在和价值的需要。现实是,我们内在的千差万别被人忽略,都被统一定性为有房、有车,有钱,以此定性一个人社会幸福度。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上,我们必须为生存而奋斗。但是,个体本来千差万别,赚钱能力有大小之分,把这个功利的标准作为衡量每一个人,具有现世的导向倾向。你买宝马,我买奔驰;你年薪10万,我就20万;你在一线城市买房,我也要在一线城市买房……
你的消费能力和你的欲望不够匹配,而你执意要用社会的现行一些标准来打造你的存在感,获取幸福感,反而适得其反,会陷入无尽的焦虑。不如降低物欲,“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样才可以享受生命的多样可能性。
享受生命。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或许是化学物质的产物,或许是外星的来客,又或许是上帝的创造。最重要的是你要用心感受生命,看花开花落,听流水潺潺,亲近自然。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一粒种子的发芽、成长;一片树叶的葱翠、枯荣;一只小鸟的啼叫、飞翔;你会从中获得生命勃发的力量,敬畏和欣赏一草一木,不由自主从内心滋发善意,从对不相识的人,到一只昆虫、一棵树,有万物同源之感。
即使啥也不做,对着灼灼开放的花朵,满眼葱翠的新绿。扑棱在空中的飞鸟,畅游在湖中的鱼儿,你的欣喜感油然而生,要保持对生活中一些习惯的东西拥有一定的敏感度,不要轻易忽略。你就会因为生命的本身而感到自然而然的幸福!
学会独处。人总体来说是群居动物,我们平时总是在和别人聊天、谈话、办事,但每天抽点时间留给自己,和自己灵魂在一起读读书,想一想。
外面世界太浮躁,偶尔的好友相聚,三两知己畅谈是人生快事。现在人每天晚上饭局频繁,,就打破了生活的平衡感。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但是不能取代独处。在信息便捷时代,我们更不能用外在庞杂无端的信息来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生活在嘈乱中,人总有一种本能的烦躁。
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时间独处,想一想最近生活的状况,想一想经历的人和事,想一想最近接受的一些信息,过滤思想糟粕,留下精华,并不断对自己之前的认知进行反思,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全新意义上的成长。
假如一个人不喜欢独处,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内涵的,他对别人也不会有多大益处,去别人那里也是一种打扰。只有在独处中静静思索,获得心灵的安静,才会孕育健康,活泼、智慧、丰富的灵魂,拥有这样的灵魂,你怎么会不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能力。
热爱生命,经历生命中种种美好的体验,注重自己内在生命力的建设,从一草一木,一饭一蔬中感悟到生活的温度,不一味沉溺于物质的追求,才能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