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改造我们的学习》个人读后感范文精编

    时间:2023-02-10 09:42: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改造我们的学习》个人读后感范文精编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鸦片战争以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苦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报告,回顾这篇经典文献的发表过程和历史背景,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义,对于我们牢牢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一、《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鸦片战争以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苦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充满了复杂性与曲折性。20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前期,一批自封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党内理论家”,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论著,片面照搬俄国革命经验,机械执行共产国际决议。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的“左”倾和右倾错误,都是因为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的失利,促使广大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痛定思痛。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虽然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对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革命积极性很高,但普遍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也有限,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这也对当时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面对上述问题,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是威胁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真正敌人,全党必须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教育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才能真正摆脱错误思想影响,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1938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准备解决这个问题,他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尽管抗日战争十分紧张,但毛泽东下定决心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党内历次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分析。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始。毛泽东在报告中深刻指出当时党内在学习研究社会现状、中国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方面的严重不足,翔实批驳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引导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战斗檄文。

      在总结历史经验、认清路线是非的基础上,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整风运动胜利结束。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要内容

      《改造我们的学习》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它深刻揭示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以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必要性,要求全党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呼吁全党立足中国革命实际。全文由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四个部分组成。

      (一)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年的革命斗争历史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文章扼要回顾了我党从弱变强的发展历史,并进而回顾了近百年以来中华民族为谋求自立自强而上下求索的革命历程。毛泽东对二十年革命斗争历史的回顾,成为全文的一个重要基点。将中国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放置在立体的时间与空间当中加以探讨,有助于全体党员了解我们的道路从何而来、我们的主义精髓何在。

      晚清以来,古老的中华民族被迫进入现代,在新的世界格局当中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几代国人殚精竭虑谋求民族复兴,希望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但先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失败表明:如果只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视而不见,那么我们所选择的道路就必然走向死胡同。自1921年到1941年的20年间,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党的斗争历史一再向我们证明,同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旗,信奉教条、从教条出发必然遭遇挫折,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够取得胜利。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二)深刻剖析了党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鲜明提出:“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并指出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毛泽东具体从三个方面尖锐地指出了党在当时存在的问题:一是不注重研究现状,二是不注重研究历史,三是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在谈到不注重研究现状时,毛泽东在肯定党对国内国外现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指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不够系统,其次是脱离现实,这两方面相互影响。革命导师们所提倡的正确的研究态度是“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在讨论不注重研究历史时,毛泽东特别强调了解中国史之重要,指出即使有些学者懂一点历史,也是“言必称希腊”,而对自己的祖宗不了解。在谈及如何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时,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如果不能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样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学习”而已,而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唯有将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我们的学习才能算是真正的学习,才能算是成功。

      (三)对照评述了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

      毛泽东指出:“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文章中明确论述了主观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学风、方法、思想路线上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谈到主观主义态度时,毛泽东指出,主观主义不愿立足中国实际,不愿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只凭主观热情完成工作,从而导致了理论工作上的教条主义以及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主义。这种学风引导下的工作华而不实,对于党的建设有百害无一益。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在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时,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实际来指导党的工作展开的思想理论,是共产党员所需具备的科学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四)有针对性地对改造党的学习提出建议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三条建议。在谈到要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任务这条建议时,毛泽东强调:“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在谈到研究中国历史时要以“先分类再整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条建议时,毛泽东指出:“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在谈到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指导这条建议时,毛泽东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在提出三条建议后,毛泽东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事实正是这样,经过整风运动,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系统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全党树立了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优良作风,“因而克服了各种机会主义和各种错误的建党路线,因而使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成功”。

      三、《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现实意义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像《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的那样,既重视学习,又善于学习,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一)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指出:“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首先就要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全面系统学,既注重从总体上把握,又分专题、分领域深入领会,在相互关联中融会贯通地理解,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精准性,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面、完整、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认识世界与分析问题的根本观点、解决问题与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指出:“就要使同志们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都是无用的。”调查研究是获得对客观世界真理性认识的基本方法,是切实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才能获得对事实的真理性认识。现在的交通信息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深入基层群众,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集民智,又加强对上沟通,及时掌握政策、决策、信息,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还要打开视野,对标先进,找准位次。通过调查研究,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实情、借鉴外情,为正确决策提供连天线、接地气的最佳方案。

      (三)必须注重研究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点明了部分党员对于研究历史的轻视问题,明确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学习党史、学习中外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坚持信守史实为本,不读“曲笔”“诬书”“秽史”,做到顺应规律趋势去研究历史、带着现代思维去分析历史、带着问题导向去总结历史、带着群众观点去挖掘历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四)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改造我们的学习》不仅指出很多留学生“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而且重点剖析了当时党内学习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理论和实际分离”这种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只有被正确地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切实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水平。坚持理论学习奔着查摆问题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锤炼过硬作风,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提高政治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民生福祉、增强斗争本领上,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