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传承弘扬践行延安精神
时间:2021-01-21 04:1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刘良军 钟晨华
历史总是在特殊时间给人以特别的启示。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时刻不忘同延安时期那样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对标对表,“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某种程度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延安精神与党的初心相联系,也由此说明延安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成为今天党员干部滋养初心、砥砺使命、继续前进的催化剂和营养剂。
回望来时路,今朝愈清醒。延安时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确既是一段相当艰难困苦的时期,又是越发磨炼党的初心、检验党的使命的重要节点关口。一方面,因为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剿”、日寇的步步封锁,党和军队连生存问题都难以有可靠保障;
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种极端形势下,我们党越是艰险越向前,既于夹缝中求生存,更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由生存而发展壮大,更因为使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深刻认识到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之党,进而同舟共济、同仇敌忾,让革命胜利的曙光日益在望。由此,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接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的新时代,党员干部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可谓相当重要、十分必要,要一以贯之传承延安精神、求真务实弘扬延安精神、与时俱进践行延安精神。
一、一以贯之传承延安精神的多重要义和内涵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與实践表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今天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不竭精神动力,更是激发、调动全党全国人民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引领。由此传承延安精神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的终身课题,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一)传承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来之不易的宝贵精神财富。回望历史,延安精神的形成是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先期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丰富与完善、成熟和定型。譬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写进党章,并明确其为党的初心和使命。井冈山时期、长征路上,虽然我们党一直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但这一根本宗旨始终没有遗忘、淡忘,而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延安时期,党建立边区人民政府,初步开始尝试在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如何奋发有为建设蒸蒸日上新中国的崭新实践,由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越发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是从这一角度言,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来之不易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启了此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执政地位,怎样建设一个新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日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和摸索。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走得多远,走到多么辉煌的未来,都不能忘记当初从哪里出发。因此,宝贵精神财富不能丢掉,传承延安精神就是传承我们党的“根”与“魂”。
(二)传承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今天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不竭精神动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开始淡漠了初心,淡忘了使命,尤其“身在此山中”,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譬如,个别党员干部对于本应履行的职责、承担的责任不以为意,“一问三不知”;
少数党员干部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漠不关心,置若罔闻;
有的党员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不但脾气大了,还甘愿“曲高和寡”,不吝“躲进小楼成一统”,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的党员干部走着走着,甚至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与群众锱铢必较,争夺本属于群众的利益,等等。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当事党员干部需要且前行且回头,通过与早期共产党人对标对表,矢志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填洼地、抓落实。事实也是如此,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不但透彻地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而且时时处处践行入党干革命的初心和使命,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行为为民众。由此,传承延安精神,意在激励、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做到不负初心、不辱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新时代,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努力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传承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激发、调动全党全国人民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放眼当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逆潮流趋势时有抬头,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复苏缓慢;
另一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使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如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之时,尤为需要的是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展现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党员干部传承延安精神,就能从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就一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传承延安精神,因为延安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今天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首要的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而延安精神既属于精神层面的无形力量,更属于文化的内核组成,是中国共产党在筚路蓝缕、血雨腥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的集大成之体现。完全可以说,像延安精神所蕴含、折射、代表的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等等革命文化,既承接了五千年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养料,是今天我们坚信文化自信的十足理由、充沛底气。概而言之,党员干部传承延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进而由文化自信而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行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宽阔大道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二、弘扬延安精神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弘扬延安精神,是为了传承、践行延安精神。对于延安精神的认识、理解与把握,时至今日,如果依然只是停留在所谓“原汁原味”“原始原貌”的基础上,则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辩证法。唯有将延安精神的精髓与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相结合,传承、弘扬、践行延安精神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
(一)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如果非要等到破坏、污染之后再来清理、修复,必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有时甚至得不偿失。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着眼的就是党的建设,就是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整风运动为突破口,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尤其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作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这“三板斧”的高高祭起,使全党空前团结,党内风气、风貌为之焕然一新,逐步形成了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今天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先自开展自我革命,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进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
(二)没有科学的理论,便不会有科学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尤其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知有所趋附、有所指望。回看延安之前的中国革命运动,之所以屡遭坎坷、屡经波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南,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实情加以有效结合。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使之成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此引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离不开正确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要求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深刻、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当之无愧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需要全党全国人民深学悟透做实,以之为根本行动指南。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永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制胜秘诀与重要法宝。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内忧外患、内外矛盾交叉。然而正是坚持不等不靠代之以勇于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绝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如愿以偿、如期实现,同样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需要激发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和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个人都要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前行路上,新的“雪山”“草地”等着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去翻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求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去征服,唯有事不避难勇敢上、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日拱一卒、日积月累,终至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四)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政权。“得民心者得天下。”延安时期,当前来陕甘宁边区采访的美联社记者史坦因咄咄逼人地问道:“你以什么权利在这里指导政府和军队”时,毛泽东同志慷慨作答,“靠人民的信任,靠当前在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各级政府之下的八千六百万人民的信任。”简简单单的“信任”二字,实可谓道出了我们党一路走来不断发展壮大,持续创造人间奇迹的基因密码。而为什么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信任?就是因为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竭力让人民得实惠,不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是初始的“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彼时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让一帮“泥腿子”也能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是时刻不忘自己来自群众,勇于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得到人民高度信任、衷心拥护。今天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阶层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愈发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动摇,尽心竭力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完全有理由相信,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将创造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视作党的根本事业,党与人民才会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五)聚焦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伟大梦想需要伟大政党掌舵,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政党领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决策,也是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内在必然。回望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自警自醒自励 ,推动党的建设日上新台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尽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一再强调统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但不得不说,今天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繁杂繁多,要求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更要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此,始终聚焦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三、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的具体要求和着力点
(一)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信念贵于金。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回望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在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无数“钢铁战士”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习近平讲故事》中“信仰的味道”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就是因为在真正共产党人眼里,再也没有什么比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可怕的事情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该自觉主动地同早期共产党人对标对表,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强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实践表明,持之以恒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才能永做政治的“明白人”,才能“钙质充足”“骨质硬朗”,如同井冈翠竹一般,“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二)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干好事业,做出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党员干部不善于、不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难以彻底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也容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于党和人民事业有百害而无一益。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做实、用好,显得迫切与重要。事实也是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引导党员干部如何守初心的世界观,也是指导党员干部怎样担使命的方法论,一旦使其深植脑海、牢驻心间、见诸行动,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干事创业有章法、为民服务得民心,使党员干部日渐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开路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三)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又言,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其间蕴含的人民领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赤诚之情跃然纸上,感人至深。事实也是如此,红军长征路上,曾经发生过“半条棉被”的故事,当事群众深情而言:什么是共产党?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与人民群众一分为二,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那样一群人。瑞金时期,沙洲坝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由衷心声,同样说明早期共产党人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图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天党员干部立志当“公仆”干大事,应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此才能赢得群众、赢得时代、赢得未来。
(四)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政者,正也。”应该看到,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官从政这一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特殊职业上的具体而集中体现,能否处理得公正,不仅事关党员干部自我人生价值实现,还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福祉。首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员干部才能由衷敬畏权力,才能在行使权力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更进一步言,权力观是否端正,不仅是区分党员干部到底是人民公仆,抑或官老爷的根本分水岭,还是清官、廉官与贪官、昏官的鲜明分界线。其次,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进行到底,而不是形式主义满天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后,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波澜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五)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创新创造。一方面,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回望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至强,从来都不是无所作为、悠闲地等来前途与光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一个“干”字揭开谜底,“干革命”则是更进一步的生动描述。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到南昌起义“揭竿而起”,再到井冈山革命、红军长征、延安巩固发展壮大等,可以说担当作为的因子一脉相承、薪火相继。另一方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善于创新创造同样是早期共产党人拥有的鲜明品质与优秀品格。譬如十六字诀的游击战术、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故事等,无不折射创新的思维、创造的智慧。新时代我们较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但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如果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因此越是紧要关头、关键时期,越需要党员干部既敢于担当,又勤于作为,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创造。
(六)党员干部践行延安精神,要求严于律己重操守,清正廉洁作表率。历史既是清醒剂,也是营养剂。史料记载,毛泽东同志每到一处开展调查研究,都是尽量不打扰老乡,即便偶尔在老乡家进餐,也是如数奉上餐费。至于著名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之“三不”原则,更是贯穿其戎马一生,丝毫不曾突破。其他如“朱德的扁担”“周恩来的衬衣”等,同样说明早期共产党人确实对自己“下手很重”,坚决不让歪风邪气在自己身上潜滋暗长、肆意蔓延。今天党员干部与革命先辈们相较,物质条件更好了,然而受到的诱惑也更多了,設若不能坚决、有效地遏制住“心魔”,势必一失足成千古恨。正因为如此,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告诫绝非耳旁风,要求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严于律己,切实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绝不能稀里糊涂、浑浑噩噩,到头来成为令人不耻的昏官、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