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得过规则,躲不过灵魂的拷问
时间:2021-01-09 04:37: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陈双媚
1
常有新闻报道,某畏罪潜逃多年的逃犯落网后的第一句话是:以后终于可以睡上安稳觉了。潜逃的日子,心悬在刀尖上,三餐食不知味,夜夜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何异于坐牢?落网后,该受何惩罚、该负什么责任,一切尘埃落定,反倒踏实了。
记得爷爷临终时,父亲询问是否尚有欠款未还、是否尚有借债未归,爷爷淡然一笑:“寻常小老百姓,能欠几个钱,又能借几个钱?都清零吧。”父亲知道爷爷平素的花销,退休金尚且月月有余,欠人钱的可能性很小,借给人钱倒有可能,这样说无非是知道借钱之人的难处。所以,办完爷爷的后事,父亲特意把爷爷的临终遗言说了出去。没想到,后来陆续有人上门还钱,30元、20元的有之,10元、8元的也有之。多年之后,还有一个堂叔借清明祭祀爷爷之机,还清了当年从爷爷手里借走的30元。对于这些人,父亲一一招待,钱也一一收下。母亲打趣父亲:“当年老爷子可是说清零的,你咋收了?”父亲说:“老爷子说清零,是不想让他们的日子为难;我们不收,倒让他们心里为难了。”是啊,于他们,还的是钱,求的是内心的安宁。
2
淮剧《小城》的主人公肖悦华事业有成,她是小城“眼科一把刀”、手术零失误纪录的保持者;家庭幸福,丈夫在机关工作,体贴憨厚;儿子学业有成,深受导师器重。可是,一场车祸让她的事业和家庭双双陷入困境,她心里的天平开始失衡,人性、人情、道德、良知、规则、底线都是砝码,孰轻孰重,选择的背后是对灵魂的拷问。
在小城,肖悦华身上贴着很多标签,“眼科一把刀”“为人正派”“好人”“家庭幸福”“女人的传奇”,每一个标签都像一面锦旗,挂在她身上,红艳艳一片。肖悦华以此为傲,也以此为准则,不论是面对病患,还是面对医疗器材招投标;不论是面对领导的施压,还是丈夫发小的恳求,她都不为所动,不开后门,不收红包,一视同仁。
生活在小城,真能坦坦荡荡,公平公正做事,问心无愧做人?知道儿子车祸肇事逃逸后,肖悦华的信念瞬间坍塌。一边是儿子大好的前途,一边是丈夫发小父亲的眼睛,保儿子,老人余生将在黑暗中度过;帮老人,等待儿子的将是牢狱之灾。这时她才知道,她这个“眼科一把刀”手里握着一把看得见的手术刀,还握着一把看不见的刀。它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它可以还原真相、澄清事实,也可以掩盖真相、颠倒黑白;它可以给人生的希望,也可以把人推入黑暗的深渊。
这把刀叫人性。当人人叫嚣着严惩肇事者,让他狠狠赔偿时;当人人咒骂无良肇事者,让他把牢底坐穿时;当交警队传来要画图指认肇事者的消息时;当得知导师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前途无量时,肖悦华手里那把看不见的刀,刀锋偏离了良知。这座小城的正派人、好人、手术零失误的名医,心生暗念:让吴伯伯的手术失败,这样真相就石沉海底,儿子的未来就保住了。
车祸可怕,可比车祸更可怕的是人心;手术刀锋利,可比手术刀更锋利的是人性。车祸伤人看得见,人性的恶却是看不见的。善的背面是恶,歹念也会生发于好人心中。想起曾看过的一句话:“不是我们看错了好人,而是我们误解了人性。”
3
“无影灯下无魅影,柳叶刀下争毫厘。”昧了良知的肖悦华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煎熬,她的灵魂时时刻刻承受着被拷问的苦痛,惶惶不可终日,噩梦丛生。梦中,吴伯伯眼睛上揭下的纱布层层叠叠,全都缠绕在她心上,勒着她的五脏六腑,束着她的良知底线;梦中,吴伯伯因接受不了失明而跳楼自杀,让她如被烈火炙烤般煎熬。
肖悦华装病逃避给吴伯伯做手术,把医疗器械招投标的生意给吴鹏飞做补偿。吴鹏飞误认为肖悦华是害怕手术失败而装病,心生内疚而把生意给自己,但他情愿放弃生意也要坚持让肖悦华给父亲动手术,因为父亲比生意重要,因为肖悦华是好人,好人就值得信任。
“信任”二字千斤重,“好人”二字分外沉。
肖悦华的心再次摇摆,难道真的要让儿子伏法?可她是妈妈啊,她怎么忍心将儿子的前途毁了?难道要弃吴伯伯于不顾?可她是医生啊,怎么能弃医德和良知于不顾?要留给儿子一线生的希望,就要把吴伯伯推入黑暗的深渊;要给吴伯伯一缕光明,儿子就要堕入黑暗的囚牢。救人则伤人,伤人亦救人。铺路则埋雷,架梯亦砌墙。该如何给这失衡的天平加码啊?
此时此刻,小城在肖悦华面前如同摆好阵势的手术台,吴鹏飞的误解像一把刀,吴鹏飞的信任像一把刀,吴鹏飞的选择像一把刀,儿子的前途像一把刀,医生的天职像一把刀,母亲的责任像一把刀,师长的教训像一把刀,为人的根本像一把刀……刀刀直戳心肺,魂肉撕扯,痛入骨髓。
肖悦华病了,一身病骨、两眼无神、三魂出窍、四肢发沉、五脏俱损、六腑皆痛。阳光下头难抬、气难出,黑夜里梦惊魂、心胆战,人前怕招呼,人后惧沉思,整日心驚肉跳,怕闻警笛呼啸声,怕听茶余饭后言。
没有人能忍受灵魂被拷问的疼痛,肖悦华今日之疼痛,就是儿子日后之疼痛;肖悦华今日之惶恐,就是儿子日后之惶恐。身有病,可治;心有病,难愈。历经锥心之痛后,肖悦华终于明白,掩耳盗铃不过是自欺欺人。
4
用一个青年的大好前途去换取耄耋老人的一双眼睛,值得吗?这一问,问出了很多人的沉思:值得吗?
于小城,价值的交换,不在于他是青年还是老人,不在于它是前途还是光明。若人无良知道德、事无公平公正、行无规则底线,轻则人人无视规则、人人缺失诚信,只剩下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彼此猜忌、尔虞我诈,走后门、开绿灯……重则行医者草菅人命、执法者渎职法庭、当兵者做了逃兵、为官者伤害黎民……正如戏中肖悦华所说:习常不察,埋下祸根;骨牌连锁,蝴蝶效应;公器尽竭,祸及人人。
规则的培育、秩序的建立、信仰的树立、价值观的构建,一切真善美的存在,除了制度的约束,良知至关重要。
因为,没有几个人可以在自己的良知面前无所畏惧,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值不值,要问问谁能真正承受灵魂拷问之痛。肖悦华不能,所以,她选择了把那缕光明还给老人;她的儿子也不能,所以他选择了自首。
那你、我、他呢?
(松 耳摘自《北京纪事》2020年第11期,王 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