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一生的抗大学习和敌后整风
时间:2020-12-13 04:11: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1940年年末,按照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决定,我和上海泉漳中学的4位同学一起,假装成回乡探亲的兄弟姐妹,經过10天路途辗转,终于穿过敌占区,进入根据地。当时苏北根据地已经连成一大片,我们经过海安、安丰、东台,到达目的地——苏北盐城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
物质匮乏、精神富足的抗大生活
我们抵达第五分校,在招待所住了下来。当时我们是多么兴奋啊!记得元旦当天,五分校的有关领导给我们介绍了抗大的基本情况,又给我们发放了军衣、军帽、绑带等,还有一条不足两斤重的薄棉被。我身材瘦小,穿上那套又长又大的灰粗布棉衣,衣服大得拖到我的腿弯那个地方。当时队列科的领导看我的表格登记中有“共产党员”几个字,就笑着对我说:“你还是个小布尔什维克!”我被分配在二大队六队(也就是连),我们大队三个队,全部住在盐城的一个庙里,那庙很大。
抗大五分校那时刚刚建立,坐落在盐城城内靠近城墙的一个大宅院内。校部门前有一条小河,通过小桥才能进入大门。大门上端是一块陈毅校长手书的横匾——“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五分校”。大门两侧是青灰色的围墙,分别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醒目的白色大字。校门口站着持枪的哨兵,显得十分庄严肃穆。校部院内除了校直机关外,还住有女生大队,近旁就是全校会操用的大操场。
因为处在敌后,物资供应困难,抗大的生活十分艰苦,也很紧张。每天5:40吹起床号,不准点灯,我们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打好绑带,着装整齐,6点钟准时到达操场。记得那个时候的伙食标准,是三钱盐,三钱油,饭大体上能吃饱。因为油的标准低,一般都是菜烧熟后才加一点油。一个班12个人,1盆烧青菜,为了使饭量大的同志不致吃到后来没饭吃,班里约法三章:第一碗饭吃白饭,第二碗饭再吃菜,第三碗饭才准用菜汤泡饭吃。吃饭规定是吃干饭6分钟,吃稀饭10分钟。每月大致能吃上一次红烧肉。由于平时油水少,猛然油量大增,因而每次吃了红烧肉后拉肚子的人很多。猪是哪来的呢?是用我们厕所里的大粪和当地群众换的。每月一般都能发上一点津贴费,官兵差距很小,抽烟的同志就买点黄烟丝,不抽烟的如不需修补鞋袜,就买点花生、瓜子吃。睡的是地铺稻草,用城墙砖围一下,但是内务搞得非常整齐划一。由于卫生条件差,又缺乏替换的内衣,几乎每人都生了虱子,当时还美称为“革命虫”。还有不少同志长了疥疮。
虽然物质生活艰苦,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十分丰富充实的,人与人之间有着最真挚的关系,“同志”是崇高的称呼。每天黎明,城墙上的军号声一响,就宣告了一天活动的开始。接着,到处是出操的口令声、歌唱声交织在一起。那时,连队每周至少教唱一支歌,吃饭和上课前都要站队唱歌。每月都要召开一次文娱晚会,看自编自演的小节目,表扬好人好事。有时全校或全军的文娱活动,就在我们抗大的大礼堂举行。这个所谓的大礼堂,实际上就是一个用当地的很简陋的材料建起来的大棚子,墙壁就是用秫秸秆子、毛竹加上泥巴和石灰糊上的。里面的座位都是拿城墙砖砌起来的,是一个草顶泥墙、能容纳千把人的大草棚,有一次刮台风把屋顶都刮掉了。每次开大会都十分热闹,队伍从四面八方涌来,礼堂周围摆满了卖花生、鸡蛋的小摊子,灯火点点。礼堂内汽油灯照得通明,气氛活跃,啦啦队的呼叫声和歌唱声此起彼伏。那时拉唱歌,上至军长下至学员、士兵,真是一律平等。陈毅同志就曾多次被拉上台唱歌,大家特别欢迎他用法语唱的《马赛曲》。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大都是配合形势战斗性较强的小节目,也有具有相当规模的大戏,如鲁艺演出的《重庆交响乐》《罪与罚》《黄河大合唱》《扬子江暴风雨》《怒吼吧长江》等。
抗大每期学习时间为半年,除去行军作战外,实际学习时间大概4个月。学习的内容,有政治常识、中国革命运动史、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政治工作等。同时还学习条例、条令、游击战术,以及制式教练、投弹、劈刺等,因此学习是相当紧张的。每人发有一个小板凳,捆在背包上,皮带上挂着一个铅皮茶杯,吃饭的筷子就插在腿上的绑带里,这样随时都可以行军,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上课,到处都是课堂。一般上午上几节课,下午上几节课,晚上大家围坐在地铺上,借着一盏小油灯的光,开学习讨论会或生活检讨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时党的组织尚未公开,党支部大会和党小组会都是秘密召开的,我在抗大学习期间,党组织活动都是这样进行的。一百多人的连队才十来个党员,党的会议内容,除总结工作外,主要是布置发展党员的工作,研究如何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反扫荡、行军作战中的党员模范作用和防止逃亡等。那时会议很少,每次会议都十分简明。
我所经历的大轰炸、皖南事变和反扫荡
我到抗大的第十一天,就遇上了日寇飞机的大轰炸。那一天轰炸时间很长,把我们所住的大庙好多地方都炸尽了,一片瓦砾,但部队无人伤亡。
就在飞机炸过没几天,我们得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已于1941年1月6日发生了。我第一次听到陈毅同志的长篇讲话。他慷慨陈词,历数国民党反动派不抗日打内战的罪行,提出我军今后的方针和任务。他的讲话使大家义愤填膺,情绪非常激动,纷纷摘下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帽徽,摔到地上。我在国统区时,还有所谓“正统”思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我参加了游行庆祝。我也参加过庆祝蒋介石50大寿的募捐活动,全国学校为蒋介石募捐了一架飞机。皖南事变血淋淋的现实教育了我,对国民党排除异己、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面目,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久,新的新四军军部成立,陈毅同志任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任政委,华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次反“扫荡”好像是在1941年的5月。抗大都离开了盐城,这是我第一次行军,大概走了有四五十里路。因为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一路上我还作了一些宣传工作,帮助了一些同志。我那时16岁,体力有限,到了宿营的地方,弄好睡觉的地铺以后,很快就躺了下来。后来我们的政治教员袁牧华同志来看我,把我背到澡堂里洗了个澡。他告诉我,行军以后,别的事情可以不做,脚一定要洗,洗过脚可以消除疲劳,第二天就可以急速走动,不然的话,第二天就走不动了。这件事和我学到的关于行军的知识,更让我进一步体会到革命队伍中的相互关心和相互爱护,也帮助我后来能适应经常行军的艰苦生活。
日寇飞机的第二次大轰炸,是在1941年的秋天。在这之前,情报方面已经有消息:日寇又一次的“大扫荡”就要开始了,“扫荡”的目标就是新四军军部,因此军部已经提前离开了盐城,新四军军部的所在地由我们队进驻。军部所在地,就在盐城登灜河大桥的边上。那一天,我正在登灜河里头游泳,突然飞机来了。我趴在河滩上,看到飞机投弹,前后大概有半个多小时。当时飞机轰炸肯定是来炸军部的,因为军部已经离开,我们连进驻了。这次轰炸,除了炸毁一些房屋以外,我们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几天以后,我们也离开了盐城。记得在盐城的海边,我们还遭受了一次袭击,打了一仗。那一次,幸好我已经学会了游泳,敌人袭击的时候,我们连队都撤到了一条河的对面。把敌人的情况搞清楚以后,我们迂回包围了敌人,抓了几个伪军俘虏。这次“大扫荡”以后,我们抗大就进驻到当时的东坎镇,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滨海县所在地,在那里住了两三个月时间。
日寇对苏北的最大一次“扫荡”,是在1942年的12月。当时日本军队就出动了一万多人。为了粉碎这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决定离开盐阜区,转移到了津浦路东淮南地区的盱眙县境内。那个地方在苏皖交界的盱眙和天长之间,是比较贫瘠的地区,用水也很困难。抗战爆发以后,日寇还没有到过那个地区,但盱眙县城驻有日本军队。因为是在淮河以南,大家称之为淮南。我们到达淮南的时候,正值当地大灾荒,粮食歉收,老百姓就是靠豆饼及野生的荠菜、盖菜(大叶子芥菜)煮一煮,糊在一起充饥。我们在淮南前后大概有三年的时间,我在那里经历了整风运动、生产运动和日本投降。
听陈毅同志作自我批评
敌后的整风运动,比延安的整风运动要晚一点,是在1943年新四军军部到淮南以后才开始的,所以像延安那样的“抢救(失足者)运动”在敌后的整风运动中间就没有发生。而淮南比较稳定的敌后环境,也保证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为艰苦的一年,日寇对我新四军敌后各根据地实施了残酷的“三光”政策,更加频繁地封锁“扫荡”,使根据地的面积日益缩小。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为彻底粉碎日寇的封锁“扫荡”,切实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整风、精兵简政和生产运动的三项指示,作出具体部署。
在抗大两年后,1942年12月,我被调到设在军部的胡立教办公室,学习破译截获的密码,获取敌方情报。这个工作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是我一生从事党的技侦工作的开始,我是在那里参加整风运动的。
当时整风的学习文件少而精,有毛主席针对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的整顿“三风”(党风、文风、学风)的报告,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
軍部的整风运动一开始,陈毅同志作动员报告,以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作为动员的主题。对毛主席的这篇重要论著,一开始我们的理解都很肤浅,经陈毅同志一讲,才懂得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仅是对文中“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这一段,陈毅同志就做了近两个小时的讲解,以他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党在极其困难复杂的斗争中成长壮大,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错误和失败的教训。就在这时,他联系实际,非常坦率地讲了自己犯过的大错误,那就是反对过毛主席。他说,南昌起义的队伍坚持要南下,而毛主席认为南下不妥,敌人力量太强,我们的队伍会遭受很大损失。陈毅说自己当时是支持南下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南昌起义的队伍真的遭受了巨大损失,而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是正确的,自己是错误的。他的这种自觉的、无保留的自我剖析,使广大干部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样一位全新四军职务最高的、有崇高威望的领导,能做如此深刻的自我解剖、自我批评,我们还有什么可保留的呢?陈毅同志说,学习毛主席的文章,一定要懂得文章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理解这篇文章。动员报告极大推动了新四军军部的整风运动。事隔几十年,他当时的讲话精神,仍然深刻地印在我脑海中。
我们学习的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1939年他在新四军华中党校作报告时的记录,发给我们的那份印出来的报告上面,哪里出现掌声都非常仔细地标了出来,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很不容易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针对性强,比较口语化,紧密联系实际,生动易懂,特别是他讲到作为共产党员,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必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还特别提到了共产党员要“慎独”,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修养,提倡正气,反对邪气。《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我党建党20余年来的党内准则,也是我长期以来所忠实遵循的准则。
除了陈毅同志以外,当时还有为我党秘密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潘汉年讲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的“关于绝对平均主义”的一课,张云逸副军长和赖传珠参谋长等也都讲了课。张云逸副军长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尊敬的老人,他讲到了自己当过军阀,当过国民党,最后选择了共产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的思想改造和变化过程。赖传珠参谋长着重讲了游击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次整风,时间持续将近一年。在个人写完自传,整风将要结束时,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同志和我们逐个谈了话。记得谈话的中心是两点,一是要我们安心于技术工作,甘当无名英雄,指出名位思想是错误的、不光荣的;
二是要在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技术,用自己的智慧和手中的笔,去做好党的密码破译工作,这是党交给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光荣的工作。首长们的这些教育,虽已时隔数十年,但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在开展整风运动的同时,敌后的精兵简政和生产运动也开始了。为了减轻淮南当地群众的负担,组织上要求军队粮食部分自给,蔬菜全部自给,所以这个任务还是相当繁重的。我们自己动手种粮、种菜、种瓜,还养猪、养羊、养鹅、养鸡。所以当时有人说:“你们穿上军装是军人,挑起粪桶像农民,坐下看书变学生。”
回顾那时,一般都是早上5点到7点搞生产劳动,早饭后至11点是工作,午饭后至17点继续工作,晚饭后又是1至2小时的劳动,19点至21点整风小组会,21点以后再工作,直至当天工作搞完。这样紧张的安排,没有互争时间的矛盾,更无任何怨言、牢骚。晚上的整风小组会,大家一边品尝自己种植的瓜果,一边学习文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开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又一起去突击工作,处理完当天的所有密报,常常都要搞到凌晨。
那个时候,整个单位相当精干,立教办公室(调研室)从主任到下面的三个科,加上运输班、通讯班、炊事班,全都算上就是五十多人。我所在的二科,不到十个人,工作任务很繁重。胡立教同志要求各科的业务领导,一定要做到政治和业务的结合,学会做政治思想工作,在业务和生活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大家都提高了事业精神,精神状态就好。另一方面,领导同志和老同志以身作则,对我们有榜样力量。
抗大生活和敌后整风重塑我的人生
我16岁离开上海到苏北根据地,在苏北抗大生活和敌后整风的经历,对我一生都产生极大影响。78年过去了,当年敌后整风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始终把那次整风看作一次最成功的自我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文件,提高认识,相互帮助,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我的革命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陈毅元帅在我们新四军老战士心中,永远是一座革命的历史丰碑。当时胡立教办公室(调研室)就设在军部,有一次他在胡立教陪同下到我们破译室,看我年纪小,就笑着说:“你是一个学徒吧?”他还亲切地说:“你们的工作,都要得到客观的验证,不能想当然,这就是科学。”我听过几次陈毅同志的报告,他的坚定豪迈、风趣幽默,令我永远难忘。1946年,在随军长行动中,我们又目睹了陈军长在山野兵力不足,难以形成优势兵力作战的情况下,缜密掌握敌情,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气概。在我得知他1972年1月6日逝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1月11日我流著眼泪保存了刊载他逝世追悼会消息的《解放军报》,作永久的纪念。直到现在,陈军长的音容笑貌在我记忆中依然如昨。
那时,革命队伍官兵一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集体氛围,使我很快融入其中,把革命队伍当做自己的家。
我刚从抗大到军部时,一开始很不习惯。我在抗大的每天晚上,九点钟就要熄灯睡觉了,但在这里,九点钟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就觉得非常疲倦。而且开始交来的那些密报,内容都比较枯燥,比如说,敌人的口令信号、电台通讯联络这类的报,一般都很长,一份有三四百字,我要翻半天。有的时候到下半夜一点了,还有一大摞电报没有译掉,这个时候,我们的科长顾雪卿同志就来帮我,一份一份地处理好,一般都要搞到一点钟、两点钟,他陪着我一起,把当天的密报全部处理完毕,我们才去休息。顾雪卿几乎任何时候都是吃苦在前,事事处处都是模范带头的。有的时候,我们去挑公粮,他挑的要比人家都多得多,挑草或挑别的什么也都是这个样子。生活方面,当你生病了,他都把自己的津贴拿出来帮你买一点白糖猪肝等补充营养。行军的时候,他的马从来自己不骑的,都是让给病号,或者把一些行李放在他的牲口上面。当你思想上有什问题的时候,他都会耐心地关心你、帮助你,跟你谈心、交心,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承担新四军调研室的整风组织领导工作的石昂同志,原先是抗大华中总分校的总支书记,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历了白区学生运动和部队领导工作的锻炼。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大家的学习热情,他从华中党校借来了两本听课笔记,一本是毛主席讲解《矛盾论》《实践论》的笔记,另一本是《论布尔什维克12条》的笔记,大家连夜分别传抄。我们还在业余时间传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到后来书页都掉了好多。石昂同志有很好的自我修养和工作作风,在他的领导下,你有一种安全感。当某种莫须有的罪名落到你头上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政治勇气为你遮挡。
老首长、老战友的故事是说不完的。我后来几十年在为党工作中,经历过很多困难坎坷,有时甚至是十分严峻的考验。那时,我就会想起当年向党旗宣誓时的情景,这些熟悉亲切的身影,也会在眼前浮现。
军队生活,特别是连队的锻炼,也培养了一个军人的军容、仪表。军队的生活也培养了语言、思维的简单、明确,特别是组织性、纪律性、准确性。我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了这些训练,也是受益终身的。完稿于2020年6月28日
(口述者为原南京军区三局副政委,撰稿者曾任《现代家庭》杂志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