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通往阿富汗的神秘古道
时间:2020-11-28 16:02: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豪 天
瓦罕走廊在哪,到底有何神秘之处?
大山走廊今安在
瓦罕走廊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商贾驼队不断、僧侣朝拜接踵、连接东西方经贸文化的热闹山谷。整个瓦罕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由塔什库尔干县的公主堡至中阿边境近10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因此国际上也称“阿富汗走廊”。走廊的主要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最宽处约75公里,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90余公里。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属中国管辖。19世纪末,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与此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为避免进一步冲突,竟抛开了两个最重要的当事国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不但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缓冲地带”。1963年11月,中阿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
整个瓦罕走廊被牢牢夹峙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三,中东部地区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瓦罕走廊是其主要栖息地),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人(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占阿人口30%左右),其东部在我国境内,则主要生活着塔吉克民族,上述两大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属游牧部落。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荒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事实上,整个瓦罕走廊是中阿两国最为贫瘠的地区。
汉日天种美传说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灿烂的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晋安帝隆安三年,亦即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这些已成为今日珍贵的史料,不仅记录了瓦罕走廊的奇险、奇美,也随着历史的变更,演绎成诸如汉日天种、西天取经等浪漫传奇的故事。
公元627年,高僧唐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专著,是今天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史、文化、地理的珍贵典籍。现代印度史学家研究本国历史时,不得不借助《大唐西域记》。在这部典籍中,记载了瓦罕走廊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
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随从为了保护公主,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困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幽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把公主正式安顿下来,并拥立为王。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帕米尔高原上就地开荒种粮。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
由公主堡向前行进,过瓦罕走廊三桥,逆明铁盖河行驶约十余公里,便可看到中外著名的明铁盖达坂雪山,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泻山下,在海拔,4200米的罗布盖孜沟的山坡上,我们一行人拜谒了“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碑。碑上有国学大师冯其庸老先生的跋题,让我们又了解了一个令人景仰的史实。
为了考察玄奘东归的古道,著名学者冯其庸曾经多次进入帕米尔高原进行考察。经实地勘查考证,冯老认为玄奘东归的山口很可能就在这里。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冯其庸教授经过对汉唐遗迹、沿途景观和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基本确认玄奘东归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今日中国国境。这跟玄奘记载的情节和地点基本吻合。明铁盖山口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由于它向西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瓦罕走廊相连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永远的“肖公巴哈尔”
初春的瓦罕走廊,冰雪未完全消融,牧民还未转场。但是,我们在途中已看到有牧民赶着几十头牦牛向上进发,下车询问,得知这位顾不得过“肖公巴哈尔节”而赶早转场进瓦罕走廊的牧民,是今年最早转场的塔吉克人。
当我们一行向走廊进发时,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拉力汗·沙提伯克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在瓦罕走廊附近的种羊场进行的牦牛刁羊和赛马等活动。在走廊入口处不远的开阔地,身穿节日服装的塔吉克牧民齐聚在这里,用自己特有的、传统的方式迎接塔吉克族春节——“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一般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开始(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塔吉克人的“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与其他民族的春节形式、内容不同的且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套节日,即在“肖公巴哈尔节”进行的中间,套有“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播种节)”。
不同之处在于,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领男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节。主人在致谢中,拿出面粉,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节日为期三天,妇女不拜节,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而媳妇们在节日期间要带上节日油馕,给父母拜年,相当于汉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引水节”的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修渠、破冰、引水劳动。现在,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带领,而是推举一位有威望的人带领。在为全村人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之后,大家挥动坎土曼、铁锨等工具,开出一条冰渠,清泉股的冰水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顺渠而下,一年一度的新疆塔吉克族引水节就这样开始了。
破冰引水后,全村的老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分享各家各户带来的食物,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村里的男人们还要走家串户、相互拜年祝福,品尝家庭主妇们为客人准备的节日佳肴,策划新年里的播种、耕耘和收获。
“引水节”过后,紧接着过“铁合木祖瓦提斯节”。“铁合木祖瓦提斯”塔吉克语意为“播种”。由于帕米尔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粮食作物只能顶凌播种春麦以及大麦等作物,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
节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饭,名叫“代力亚”。节日期间,还要用豌豆面做成牛和农具状,挑选村里最好的两头牛,给牛撒下祝福的面粉,把用豌豆面做成牛和农具状的食物喂到牛的嘴里。两头膘肥体壮的耕牛在人们的牵引下,在耕地上犁出了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圆圈,村里的男男女女围着圆圈坐下。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口中念念有词,一把把种子撒向田间和人群,人们抻着衣襟,笑声阵阵,接收着祝福和丰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