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远古岩画,品雄浑贺兰
时间:2020-11-10 20:11: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岩画是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描绘或凿磨刻制的图画,是远古人类生活的浓缩和历史的积淀,是一种思想的结晶,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史和演进史,从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忠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成为留在岩石上的“史记”。岩画分布遍及五大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步统计,在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万个岩画点、2000多万个或更多的岩画图案被发现。我们所知的史前艺术品99%是岩画,可以说,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根据史前的气候资料和考古学分析,最古老的岩画创作距今已有四五万年之久。
中国是发现岩画最早的国家之一。岩画见之于古典文献是非常早的,作于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一书中,就记载赵主父令人在播吾(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南)“刻疏人迹”,疏人迹就是脚印。这则记录说明,镌刻脚印的风俗,战国时仍在中原地区延续。而且,脚印岩画总是与非常人物的非常活动有关。此后古代的文献中有关岩画的记载也不少,特别是在历代的地方志中。中国岩画大都集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岩画的发现东起台湾海峡两岸,西至昆仑山口,北自呼伦贝尔草原,南达香港澳门地区,全国已有30多个省、区 (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 的 100个以上的县(旗)都发现了岩画,岩画点和画幅的数字则还未曾全面地统计过。20世纪中国岩画的发现,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实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国家高度重视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云南麻栗坡大王崖岩、云南金沙江岩画、广东珠海宝镜湾岩画、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内蒙古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岩画群、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岩画群、内蒙古阿拉善盟曼德拉岩画群、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新疆阿敦乔鲁石岩画群、甘肃肃北县大黑沟岩画、甘肃黑山岩画、浙江仙居古越族岩画群、福建仙字潭岩画、西藏其多山洞穴岩画等数10处岩画点,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贺兰山东麓中段贺兰口的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是宁夏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地,这里的岩画以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分布集中、便于观赏等特点在国际岩画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6年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列入非正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不仅是古代岩画的富集之地,也是远古先民的祭祀中心和贺兰山东麓民俗文化、古村落遗存地。在贺兰口内外及山前洪积扇上,集中保留了原始人类居住的山洞遗址、帐址、祭坛、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圈石墓以及西夏寺庙建筑遗址、明代水关、明代石砌烽火哨臺、清代龙王庙、土地庙和羊圈圈神主庙等大量文化遗存。这里原始古朴的自然环境和神秘厚重的人文氛围,是中外游客访古探奇、寻幽觅静、研学创作、适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贺兰山岩画还“沉默”在千岩万壑里,鲜为人知。随着后来贺兰口岩画的发现和公布于众,尤其是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2次年会均在宁夏银川召开,引起了国内外文史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6月3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正式成立,作为银川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专司负责贺兰山岩画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从此,贺兰山岩画步入了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普查、规划、管理,三管齐下,夯实工作基础,明晰发展方向
一是摸排调查,厘清底数,奠定了岩画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坚实基础。贺兰山南北绵延250公里,共有40多个山口,贺兰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27个山口,遍及三市九县(区),其中银川市境内共有12个口沟岩画点,从北到南依次为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一开始,工作人员集中力量对岩画荟萃集中、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贺兰口沟口内外约12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的岩画进行了普查记录和多次复查、校对,共编号记录贺兰口岩画保护区岩画2318组、单体图案5785幅,并绘制出了贺兰口岩画岩画分布图和20米岩画长卷(山水白描图)。随后,又对银川市境内的其他沟口的岩画进行普查,引进了GIS田野数据采集器进行详实的原始数据采集,丰富了岩画田野调查信息采集手段,真正摸清了贺兰山各山口岩画的规模数量、分布现状,建立健全了贺兰山岩画档案和数据库。二是划定范围,编制规划,确立了贺兰山岩画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贺兰山岩画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在贺兰口方圆12平方公里,也是最适宜展示、保护和利用的核心区域。因此将贺兰山岩画重点保护范围划定在了贺兰口方圆12平方公里,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随后聘请文物保护规划专业机构,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编制完成了《贺兰山岩画保护总体规划》,该《规划》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岩画保护方面的专项规划,作为贺兰口岩画保护管理和旅游开发的具体指南、行动纲领,使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健全机构,理顺体制,强化了岩画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为了加强贺兰山岩画保护管理利用,2000年银川市接手贺兰口岩画遗址区管理;2002年6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门的岩画保护管理机构——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同时挂上了贺兰山岩画研究交流中心牌子,自治区、银川市编委明确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为银川市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并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明确将贺兰山岩画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近年来,又不断扩充增加人员,岩画保护研究经费保障充足,截至目前,专职负责贺兰山岩画的保护管理、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的工作人员120余人。
法规、技术、项目,三措并举,创新保护手段,强化发展支撑
一是着力人大立法,建立健全岩画保护法制保障。2003年,银川市人大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关于岩画保护的专门法规——《银川市贺兰山岩画保护条例》;2011年,自治区人大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使宁夏和银川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岩画保护专门地方性法规的省级行政区和地级市。条例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原地保护、适度开放、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岩画保护工作基本原则,规范了岩画规划管理、保护措施、研究利用等相关要求和相应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岩画保护工作公众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使贺兰山岩画保护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二是着力创新攻关,积极探索岩画保护新技术应用。作为中国北方岩刻类岩画典型代表,岩画本体风化严重一直是困扰贺兰山岩画保护工作的一个突出难题。2003~2004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启动了贺兰山岩画岩体保护及防风化处理研究,并列入当年银川市科技发展计划支持项目。2012年,联合南京博物院编制了《贺兰山岩画石质文物抢救性保护方案》,报经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后,2013年启动实施。一期首先对贺兰口沟内20处风化剥离严重的岩画进行了抢救性保护,通过前期专家论证、实验室实验、现场局部实验观测、全面实施,实施后1年内的温差检测为合格,成功解决了贺兰山岩画脱落、松动、苔藓覆盖等一系列自然病害问题,为中国北方岩刻类岩画乃至石质类文物保护探索出了一项新技术和一条新路子,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正式验收。为加强现代科技应用,2016年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含图片、视频、动漫、文字等数字化“岩画多媒体资源库”。2017年,结合银川世界岩画馆改造提升,启动了工程浩大的贺兰山岩画(暨中国北方岩刻类岩画)资料中心建设,积极引入包括卫星定位、空间地理信息、立体扫描、测绘技术等一些新技术手段,通过对岩画遗址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空间位置、面积范围、保存情况等资料进行全方位、深层次记录采集,这些必将极大地便利岩画文化遗产保存管理、研究交流及社会化教育与传播推广。三是着力争资跑项,加快推进岩画保护项目建设。从基础保护入手,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先后立项实施了岩画安防监控设施建设、岩画防洪保护设施建设、岩画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及风化岩画抢救性保护、岩画数字化保护等岩画文物本体保护项目,有效防范了岩画人为损毁和自然灾害。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实施了水、电、道路、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环境整治、银川世界岩画馆、韩美林艺术馆建设项目,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和软硬件设施水平逐步完善。在项目建设中,秉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一方面,相关文保项目实施,在确保满足文物保护要求标准的前提下,兼顾旅游接待服务功能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另一方面,相关旅游项目实施,在设计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的同时,务必符合文物保护需要。
研究、交流、人才,三足鼎立,发掘深化内涵,提升人文价值
一是岩画研究成果斐然。岩画研究是岩画保护的深化、利用的基础、传承的支撑。岩画价值的大小在于对其研究的成果和公众的认识程度(埃马努埃尔·阿纳蒂语)。贺兰山岩画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开始,学术研究工作就一直紧抓不辍、成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岩画研究学者群,他们对岩画保护研究工作的热情和贡献有目共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大批著作、论文问世,之后,关于岩画的研究成果更是推出不断、越来越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除了陈兆复、盖山林、宋耀良、程法光、汤惠生、龚田夫、卫忠、周兴华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和领导倾注心血研究推广外,贺吉德的《贺兰山岩画研究》《贺兰山岩画百题》《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保护及防风化处理研究》;李祥石的《发现岩画》《解读岩画》《走进岩画》《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调查报告》,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编辑出版了《贺兰山岩画精品解读》《文明的印痕——贺兰口岩画》《惟石能言——银川世界岩画馆》等一系列科普性书籍,为广大岩画研究者、爱好者深入了解贺兰山岩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创办了《岩画研究》年刊,贺兰山岩画研究交流中心、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学会编辑出版了《岩画世界通讯》,及时推出宁夏岩画界岩画研究专著、论文等研究成果,一直受到众多专家、学者们的称赞。2007年,《贺兰山岩画研究》课题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支持。2016年以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又启动了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工程,编辑出版《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工程系列丛书》。2017年,在第八届国际岩画艺术节上,丛书第一辑《世界岩画欣赏》《岩画与文字》《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时空岁月——贺兰山的根与魂》《文明的印痕——贺兰山高扶沟至小贺兰口岩画》《贺兰山岩画研究集萃》等6本本土专著正式面世,《世界岩画——原始语言》《岩画与神圣景观》等2本外文著作编译出版,《中国岩画·贺兰山岩画专刊(中英文)期刊》编辑发行,再一次见证了宁夏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的不懈努力。二是学术交流活跃频繁。1991年、2000年先后2届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国际岩画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2008年以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又以岩画峰会、岩画研讨会、岩画艺术节等不同形式陆续举办了8届国际岩画学术研究和艺术交流活动,逐步成为国内外岩画专家学者研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国际岩画业界知名的品牌文化艺术活动;2005年,台湾长荣大学岩画学术交流参访团考察贺兰山岩画,并举办学术研讨,开启海峡两岸岩画同道交流的新局面;2006年,接待美国岩画协会主席列·马里莫一行,交流了岩画普查自然科学方法和GIS 系统应用;2014年,邀请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岩画组织联合会(IFRAO)召集人罗伯特·贝德纳里克等人来宁考察,交流尝试运用考古学和微腐蚀断代等方法解决贺兰山岩画断代问题;从2010年起,先后在台湾、意大利、土耳其、 澳门等地,以及国内诸多省(市)举办规模不等的公益性展览,从多形式、多角度展示贺兰山岩画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2016年,受印度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邀请,赴印度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岩画·中国岩画展览”交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岩画峰会成果,扩大了对外交流合作。通过岩画艺术节暨学术研讨会(峰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举办,促使成立了中国岩画保护联盟,推动了国内外岩画界之间在档案建立、保护管理、文化解读、历史断代、研究合作、产业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同时也为贺兰山岩画的保护管理、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人才建设机制灵活。岩画保护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单靠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为此,管理处一方面着眼培养专职队伍,争取人事部门支持,建立起了管理处工作人员管理岗位与专业技术双跨设置人员管理培养机制,疏通了管理处内部岩画保护研究人才成长渠道,另一方面“借鸡下蛋”“借梯上楼”,积极探索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机制,广泛对外合作共建岩画保护研究人才工作平台。成立了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学会和贺兰山岩画保护研究专家委员会,凝聚了区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岩画保护研究、规划建设、应用开发等各方面工作,成为贺兰山岩画发展的“智囊库”。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兰州大学、南京博物院启动了贺兰山岩画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共建,与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筹划建设岩画研究博士硕士工作站,借助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岩画研究保护专业机构等人才技术资源和科研力量,共同服务于贺兰山岩画事业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三位一体,盘活优势资源,加速融合发展
一是立足文化传承,深化社会化教育,岩画研学旅游形成品牌。岩画是史前人类创作的原始艺术瑰宝,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但其文化社会价值知晓面大多仅限于岩画保护研究业界,一直属于“冷门专业”和“小众文化”。为了让“沉睡”在山谷的岩画文物“活”起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一成立即率先启动了岩画社会化教育,全面发起岩画修学游、社科科普游、研学旅行活动,并衍生发展出岩画亲子游、寻根游、探秘游、社会大课堂等八大科普、研学活动品牌,目前,已经与北京、福建、湖南、广东、台湾及宁夏本地数百所中小学、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等开展了上千场次社科科普和研学旅游活动,研发推出岩画科普讲座、现场文化解读、小嘴儿话岩画、石头上的花、岩画馆探秘夜等系列产品,吸引广大青少年儿童走进岩画,参与岩画艺术创作,推动贺兰山岩画文化广泛传播,深深扎根于广大青少年儿童群体之中。2016年,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被评为“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二是做活展陈平台,构建体系化格局,岩画文化展示精妙绝伦。贺兰山贺兰口沟谷纵深2000米南北两侧岩壁上至今遗存岩画2318组、单体图案5785幅,分布集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性价值极高,令人叹为观止,构成了一条世所罕见的史前文化艺术长廊和一座浑然天成的岩画原始艺术博物馆。2008年建成开放的银川世界岩画馆,是国内首个、世界最大的岩画主题展示展览馆,2017年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又对其进行二次改造提升、重新布展,及时补充岩画信息资料、更新展示展览内容,结合利用最新展陈技术手段,全方位展示世界五大洲岩画文化知识和保护研究成果。2015年建成开放的银川韩美林艺术馆,是继杭州、北京之后的全国第3个韩美林艺术馆,馆内收藏展示了当代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以岩画文化元素为灵感和题材创作的1000余件经典艺术作品,将人类史前岩画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形成了完美的结合,是代表宁夏银川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扩大促进对外开放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由此,在賀兰山岩画遗址公园景区内形成了“全面展示全球五大洲岩画艺术的世界岩画馆+实景展示贺兰山岩画艺术的贺兰口岩画谷遗址区+当代国际著名艺术大师以现代艺术手法传承演绎古老原始岩画艺术的现代化的韩美林艺术馆”的精妙文化艺术展示组合,全球罕见,无与伦比,每年接待着近数十万前来参观游览的国内外游客、学者和文化艺术爱好者。三是着力开发利用,探索市场化道路,岩画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文化传播推广、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岩画文化的开发利用既是对岩画文物保护、岩画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好途径,又是岩画事业适应市场需求、走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长期以来,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一直秉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岩画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掘利用岩画的人文价值,延伸拓展岩画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贺兰口岩画文物保护区,自一开始就作为一个遗址公园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处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文物保护、研究交流、旅游运营融合发展,巧妙地统筹处理好文物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关系,紧密结合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研发建设文化旅游体验互动项目,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和软硬件水平,吸引前来参观国内外游客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凸显,做“活”了文化、做“大”了旅游、做“实”了产业。景区先后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客源辐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亚欧美非世界各地,2017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60万人次,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历经长期对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内历史文化、人文艺术、地理奇观、生态景观等特色厚重的人文景观资源和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打造,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研学交流、互动体验、文化传承、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标杆旅游景区、宁夏银川地标式文化旅游名片、国际驰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接待了刘华清、吴邦国、吴官正、李长春、白立忱、任建新、罗豪才、吴仪、何鲁丽、王文元、陈至立、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郭金龙、郑万通、马凯、陈宗兴、黄孟复、李蒙、刘延东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众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政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中央和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考察组(团);杨振宁、韩美林、易中天、刘心武、余秋雨、莫言、冯骥才、田华、于蓝、范迪安等众多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名人也都曾前来参观考察。景区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及国内外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经过一批批岩画人的不懈努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事业发展和文旅产业开发、岩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交流等各领域工作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为宁夏银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乘着宁夏全域旅游发展和银川都市圈建设的东风,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正在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国际岩画保护传承研究高地打造为抓手,加快推进文物保护与管理、文化研究与交流、旅游开发与运营“三驾马车”并行驱动、“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这座已穿越万年的史前人类艺术画廊,又步入了下一个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