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丝弦的“沧桑五百年”_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
时间:2019-02-04 04:32: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石家庄丝弦作为石家庄的“特产”,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与昆曲并列,时至今日,已历经五百年沧桑。新中国成立以来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京剧大师程砚秋最推崇的地方剧种,称赞丝弦是“冀中民间戏曲的花朵”,周恩来总理也曾五次观看并为之题词。2006年,石家庄丝弦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石家庄;丝弦;历史发展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稀有的一个地方戏曲声腔剧种,又名弦腔、弦索腔、河西调、小鼓腔、罗罗腔、女儿腔等。丝弦剧种按其方位不同可以分为五路丝弦,分别为、东、西、南、北、中五路,石家庄丝弦为“中路丝弦”。在其五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艺术家们创作了很多经典剧目,据粗略统计,可达500多出,其中广为传唱的有《空印盒》《白罗衫》《小二姐做梦》《赶女婿》《金铃计》《杨家将》《花烛恨》《生死牌》《宗泽与岳飞》等代表性剧目。
一、丝弦独特的历史地位
单就其“辈分”和“寿命”来看,可以说丝弦是中国戏曲的长者。丝弦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可以说丝弦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京剧也只能算作“小兄弟”,丝弦艺术家安存山也曾提过民间流传着“一昆(曲)二高(调)三丝弦”的说法。日本学者松浦恒雄先生也曾专门来石家庄考察丝弦,感触颇深,回国后撰文《看不够的丝弦》,他认为丝弦的历史十分古老,比京剧至少要早一百余年,能传续元末明初弦索调的余音。
但是从其发展和影响力来看,丝弦的地位还不是很高。其剧团数量,演出场次,经典曲目以及新剧目的创作,人才等方面远远不及后来居上的京剧,也赶不上昆曲等优秀剧种。
二、丝弦的历史发展
丝弦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元末明初、清、民国、新中国成立后。
元末明初是丝弦的起源时期。据初步考证,丝弦戏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据考证如今的正定是丝弦戏的发展中心,正定是金元时期真定改名而来,是北曲的三大摇篮之一,正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
清朝是丝弦的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据康熙十年(1671)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县志》卷八和乾隆九年(1744)编写的《梦中缘传奇-序》以及乾隆三十一年编写的《百戏竹枝词》的有关记述,当时丝弦已普遍的流行于河北地区以及京城,并且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治和光绪年间,丝弦又再度兴起。井陉的丝弦班社就是成立于同治年间,是最早的丝弦剧社,后来在光绪年间廊坊地区创办了丝弦老调同乐会,东路丝弦老调艺人,到井陉与井陉丝弦班社合作,将老调剧目、音乐、表演方式与丝弦融合,并且将丝弦与老调同台表演,由此石家庄丝弦的伴奏乐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弦索、三弦等弹拨乐器改为板胡、曲笛、笙。
清末民初至“七七事变”这段时间是丝弦丰富完善的一个时期。丝弦在光绪初年曾与老调同台演出,改变了石家庄丝弦的伴奏乐器,在清末明初这段时间,丝弦不仅与老调同台演出,还曾和河北梆子、京剧、乱弹同台,成立过丝弦、老调、河北梆子三合班和丝弦、老调、河北梆子、京剧、乱弹五合班。正是因为丝弦的这些经历,其打击乐器也有原来的高腔锣鼓改为京、梆剧种采用的苏家伙。民国十年,高阳县出现了带面具唱丝弦戏,也极大的丰富了丝弦的演出形式。这个时期,丝弦与老调、梆子等长期的同台演出,互相影响,极大的丰富了丝弦的剧目,以及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是丝弦艺术丰富完善的一个时期。同时这段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班社,以及遍布各地的农村子弟会、同乐会等业余演出团体和张桂良等许多知名艺人,丝弦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段时间,是石家庄丝弦获得新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一个重要时期。“七・七事变”发生到新中国成立,丝弦受到了战争的冲击,一度沉寂。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丝弦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周总理亲自接见并邀请丝弦剧团进中南海演出,并为之题词,以及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丝弦《空印盒》拍成电影,进一步提高了丝弦在新中国的影响力,为丝弦的重新崛起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