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鼓包 像水包 [阴囊里哪来的“水包”]
时间:2019-01-13 04:26: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阴囊“水包”有来头 有些小儿的阴囊一侧或双侧出现包块,但又不像疝气那样时隐时现。有经验的医生用手一摸,就知道阴囊里面长了一个包;再用手电筒一照,就能得出诊断。原来,这是一种男孩常见的外科疾病――鞘膜积液。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发育的时候,腹腔和阴囊鞘膜腔之间有一个管道相互沟通,这个管道就叫做鞘突管。胎儿发育到7~8个月时,鞘突管逐渐闭塞,鞘膜腔就不再与腹腔沟通了。在正常的情况下,鞘膜腔内经常保留有少量的鞘膜液,以保护睾丸不致摩擦受伤。有些胎儿出生后鞘突管没有完全闭塞,留下一条细长的管道,直径一般在0.5厘米左右。虽然腹腔内的肠子钻不出来(不会形成疝气),但腹腔内的液体――腹水却可以沿着这条管道,慢慢地进入鞘膜腔。不久,阴囊里面就会长起水包。
早诊晚治有讲究
目前新生儿出现鞘膜积液者并不少见,许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病便忧心忡忡,希望尽早得到治疗,生怕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健康。早诊早治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是对的,但对鞘膜积液的治疗有所不同。
根据临床观察和经验,不少新生儿鞘膜积液会自然消退,这可能是出生后鞘突管逐渐闭塞的结果。因此,对于新生儿的鞘膜积液家长不必惊慌,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然消退的机会。如果到2岁还没有消退,那自然痊愈的机会就很小了,这时再行手术治疗也为时不晚。
但是,家长切莫以为鞘膜积液有自愈的可能,便不去医院检查。因为鞘膜积液和疝气的症状非常相似,且后者也是常见病,家长极易将两者混淆。鞘膜积液和疝气都是由于鞘突管闭塞不完全所引致,所不同的是前者流入鞘膜腔的是腹水,而后者则是肠管进入鞘膜腔。鞘膜积液几乎没有任何痛苦,顶多有轻微的胀痛;疝气却是麻烦多多(如孩子不停地哭吵、影响生长发育等),如果发生嵌顿没有及时复位的话,会引起小肠坏死,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阴囊里有“包”,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注射疗法勿轻信
目前,社会上有不少广告宣传小儿鞘膜积液不开刀就可治愈。其方法是先将鞘膜腔内积液抽净,然后注入某些药物。由于有“不开刀”的诱惑,不少家长接受了注射疗法。其实,注射疗法是一个很古老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最早注射的药物有乌拉坦,以后又有无水酒精、氢化可的松、尿素等,现在又以四环素为多,甚至还注入石炭酸。
这种注射疗法虽然有时能治愈鞘膜积液,但这些注入的药物会对睾丸的发育造成损害。动物实验表明,睾丸在这些药物中浸泡仅5分钟,表面即发白,血管显露不清晰,并且搏动消失,按之僵硬,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受到明显伤害,并影响精子的产生,极可能造成不育。更何况广告宣称将药物注入后30分钟才抽出,其危害可想而知。
由于形成“水包”的原因是鞘突管未闭,只要通过外科手术结扎未闭的鞘突管,断了鞘膜积液的源头,贮留在鞘膜腔内液体就会被逐渐吸收,“水包”也就消失了。这种手术小儿所受的痛苦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如果手术操作正确,几乎不会复发。一个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做这样的手术,一般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因此,对于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还是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最为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