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做慈善要留名]姚明慈善篮球赛
时间:2019-02-06 04:30: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做了好事留名是诚信的表达 今年9月4日,姚明在中国人民大学现场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和队友们一道将血样存放于中华骨髓库中,等待着某位白血病患者能与之配型成功。他现场承诺,一旦配型成功,将毫不犹豫地捐献骨髓。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姚明此次决定用留名的方式来做好事。姚明说,以前自己也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但现在觉得做善事一定要留名,特别是有号召力的明星。这样周围很多人知道你干了什么,他们也会被你带动,更多的人会加入进来。
前两年,姚明做好事也不想留名,当时他默默地帮助四川的一名白血病小患者罗洋,为其提供了5万美元的治疗费用,但由于骨髓库中没有与小罗洋相配的骨髓,罗洋在去年1月移植母亲骨髓的手术失败后离开了人世。姚明知道光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于是,他变得“高调”起来,在“大超-中华骨髓库校园爱心之旅启动仪式”上,他成为了一名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他还提醒其他志愿者捐献血液样本以后,也留下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周围的人,这件事情是多么有意义。捐献的骨髓样本越多,像罗洋那样的白血病患者得救的机会才越大。
按照传统观念,做好事不应为了名,更不是为了利。如果“留名”则易让人怀疑动机不纯,好事就被打了折扣。似乎只有做好事不留名,才能体现个人的道德境界。以至于有人想帮助别人、想参加慈善活动却顾虑重重,怕被别人知道,怕惹来公众的猜忌,如果做好事都要偷偷摸摸,那么这个社会就太不正常了。在现代公民社会,做好事留名或不留名固然是个人自由,但公民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公益事业更需要每个公民的支持。慈善活动是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更多人参与和支持。积极的善举能得到褒扬,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要受谴责,能够是非分明的社会才能形成它的公信力。做了好事留名表明了一种诚信的态度,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即使个人或企业为了得到社会认可、塑造自身形象而去参加慈善活动,这也是无可厚非、应该得到肯定的。有的企业就把慈善事业当作一种高效投资。例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20年前成立了隶属于银行的慈善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援助银行所在地的社区的困难人群。20年来,汇丰银行的分行开到哪里,慈善基金就援助到哪里,支持了内地所有设立汇丰分行的城市的慈善项目,树立了汇丰的社会公益形象。作为明星及公众人物做好事留名,社会影响比较大,可以更有效地倡导相互关爱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他们做的好事本身,不仅是他们捐钱的数目,更在于那种深入人心的善的力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中国的慈善力量和慈善观念还是太弱,需要更多的人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内地新富为何不愿在慈善榜留名?
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让国人空前关注,同时不断有声音指责中国的新富人缺乏公益心,对慈善事业漠不关心。与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富豪的慈善热情比起来,内地新富确实不如人意,他们给人的印象多是奢侈摆阔的暴发户行径。比尔・盖茨慈善捐款已达283亿美元,占其个人资产37% ,他甚至早早立下遗嘱:死后99%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英特尔公司创始人高登・摩尔捐款则共计达68亿美元,把自己64%的财富做了善事。也许内地新富刚刚尝到富裕的滋味,还未开始顾及回报社会。1889年,钢铁大王、慈善家卡耐基临终前,留下这样一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一百年前,卡耐基是美国创富的第一代人。现在中国的富豪也是创富的第一代,他们还不懂得卡耐基的箴言。
根据目前国内最大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慈善事业十年,他们所获捐赠的70%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的,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15%还不到。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其实全国的私营企业家中,为慈善出力的人也不少。但他们很低调,不愿留名,要求对其捐款事实及数额“保密”,所以除了慈善协会,公众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义举。现在的社会环境确实给他们带来种种顾虑,比如一上榜,税务局就找上门来了,各个方面的关系也找过来伸手要钱,欠债的公司跑来要求免债等。有的企业家担心一旦捐款多了露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有人担心被认为是自我“炒作”。
美国的慈善捐款有许多优惠政策。由于西方国家的遗产税数额非常高,比如美国就达到了50%。所以很多美国的富豪都宁愿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用作公益事业。而中国由于不存在遗产税,所以很多富豪就愿意积累财富,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美国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如果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那么就减免10%的税款,如果不到10%,则可以在税收里扣除已经捐出的善款。美国的慈善事业并不完全是纯粹为了公益,而且也是合理避税的一种方法。中国企业捐赠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形成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的矛盾,而且只有向国家特批的少数基金会捐款才能免税。
中国企业家对公益不够热心,还与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许多新兴民营企业正处于上升期,企业家更关心怎样积累资本,扩展企业规模,所以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顾及慈善事业。他们把手里的钱看得很重,他们急切地想以钱生钱,因此“爱心”显得少一些。即便在公益和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当年经济起步时,企业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做得也非常不好。事实上,即便是微软这样的大企业,也是在它做大了以后才开始涉足慈善事业。对于内地那些靠“血汗工厂”致富的富人、煤矿老板来说,他们首先应该改善自己员工的劳动环境,减少他们的劳动强度,多一些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少拖欠工人工资,多尊重他们的人格,改变那种为富不仁的印象之后,这些新富才能谈得上进一步回馈社会,才有资格成为人们眼中的“慈善家”。
慈善事业不仅是富人的事情
在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的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政府从各个层面鼓励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调节贫富差别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现收入第二次分配;慈善捐赠又被叫做第三次收入分配,它是人们自觉自愿的一种捐赠,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它所发挥作用的领域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
慈善事业主要就是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众,资金来源于社会上有爱心的群众的捐赠,不是什么“富人的事情”, 不能把慈善事业的发展寄托在对富人的教育上,这是一种社会互助的行为,它不属于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不是国家搞救助,慈善事业的动力主要在于民间。慈善与公益事业的资金,除部分来自政府外,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其实,美国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美国民众,这些捐款占了老百姓平均收入的2%。法国有2000万人经常捐助,瑞士则有一半人口常年认捐。
慈善事业在国际上相当普及,它逾越了民族地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种种界限,成为普世的社会价值。慈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和恩赐”,而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在美国,非营利性的慈善组织共有140多万个。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英国、瑞士都有不下1万个基金会。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传统: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代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
国内慈善捐赠的途径和管理并不完善,私人捐赠后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善,不少企业家捐款后甚至不知道资金的最终去向。卡耐基基金会主席卢塞尔曾经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所谓“玻璃做的口袋”,就是指你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你做什么事情,透明得像玻璃一样,人人都可以看见。慈善资金的管理应公开、透明,程序应规范,应有健全的监督反馈机制。制度方面的缺失制约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我国目前的慈善组织多数还是半官方机构,效率和透明度都不高,像中华慈善总会都留不住一些大学生、博士生,老年干部在机构中占了一大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招聘的社会上的下岗人员。前者还有社会活动能力,可以调动一些社会的资源,但另一部分人就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像这样没有战斗力的机构是难以推动慈善事业的。目前法律的规定,我国所有慈善机构都需要有其上级主管单位,那些主管单位,大多是政府部门。主管单位拥有干涉慈善机构的权力,无法受到社会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腐败。
处于被某些部门垄断之中的慈善机构,难免失去民众信任,而民间的组织能力也得不到培育,慈善事业的潜能就无法得到发掘。慈善活动的组织者和捐赠者、受捐赠者,都必须讲究诚信,慈善事业才会兴旺起来。在一些地方的乞讨者容易得到民众的馈赠,而当地的慈善机构却难以为继。所以政府没有必要把慈善事业管得死死的,政府理应为慈善事业的发育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慈善事业变成真正广泛的社会活动,才会吸引更多的具有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使慈善组织实现专业化,它的运转效率才会改观。只有慈善文化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慈善事业才会成为一项真正的阳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