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观看《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个人感想

    时间:2021-12-03 09:56: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观看《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个人感想

      抑郁症,一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词语,在近几年却频频冲上热搜。

      曾经以为那与我无关,但当我看完《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这部纪录片,却对此有了新的认识——玻璃晴朗,桔子辉煌,让人不禁忘记了那些阴冷的情绪在暗处潜伏着,伺机而动。

      抑郁症,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少年已知愁滋味”“她们”“步入老年”“或许你也有条黑狗”“坚持,再坚持一下”“寻找精准医学之路”。每一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全面地向观众介绍了抑郁症以及科学对抗抑郁症的方法。但是在此之中,最让我触动的,是贯穿整个记录片关于“偏见”的话题。

      在这个加速发展的世界,所有人都在马不停蹄的向前。仿佛停下一刻就会被社会淘汰。在这样压抑的氛围里更容易滋生心理疾病——在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一个亿的抑郁症。但尽管数据如此惊人,人们却依然持有不解的态度。我国在2012年12月才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在法律上规范和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权益。而中国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人,缺口40万,社区防控基本空白。

      “我说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矫情。”在传统文化的塑造下,我们提倡勇敢坚韧的人格精神,而抑郁症作为“富贵病”“心里脆弱”的代表被人误解甚至鄙夷。

      或许正是在整个社会态度、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动动手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信息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认识仍然是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就是矫情吗?什么抑郁症。”“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面对这样的误解,多数抑郁症患者还是如纪录片里的钟华一般,长期处于一个“失语”的地位。

      但其实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来自遗传有的来自后天,是内因加外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据国外调查显示,一个人一生之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最高是到20%。也就是说这样的“疾病”甚至可能不确定性地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当深夜藏在枕头里痛哭时,或是走在街头茕茕孑立形单影只时,又或是穿梭人海却感觉格格不入时——抑郁时时刻刻潜伏在我们身边。

      这时候,我们还能说,抑郁离我们很远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那我们又该如何对抗抑郁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坐在书桌前长久地沉默。

      那时窗外秋日晴朗,阳光透过叶隙细细碎碎洒在宿舍的阳台,楼下有同学呼朋唤友的声音,嬉笑着远去。然而我知道,在一切欢愉、明媚的时刻,总有阴影藏在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有阴冷如蛇一般的情绪悄悄缠绕在某个人的心。

      药物、科学的手段等或许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法,但是却无法避免心理疾病卷土重来。对抗抑郁,更重要的或许是理解以及热烈的爱。是“正常人”对于抑郁症摘掉有色眼镜的了解,是抑郁症患者消除病耻感而对于自身正确认识,是人与人之间无畏而坦荡的爱。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切身地体验到他人的感受,体验到那些他们面对苍白天空时向外界求助的绝望与颤抖。

      抑郁症一直环绕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但只要能够正视它,它就并不可怕。毕竟,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和植物一样幸福。

      情一样复杂,有敏感与脆弱,也有倔强与顽强,但是我们依然坚信,即使最痛苦的地方,也能生长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