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观后感 > 正文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700字左右

    时间:2021-12-03 09:48: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观后感700字左右

      早年听说“抑郁症”这个词,是在纪念张国荣逝世的时候通过漫天的新闻、媒体上得知的。当时在21世纪初的中国, “抑郁症”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中国人都比较陌生,顶多只是会扣上一个心态不好的“帽子“,唐塞过去。当然不敢想象这个不像“病”的病,居然会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丝感同身受。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女生的青春期本来也会比男生提前2-3年,青春期即将来临的我仿佛像有了预警一样,渐渐喜欢在每个晒着太阳的下午,静静的望向窗外,不想理任何人,亦不想让任何人理我。也许是因为好几年前突然转学的缘故,一个小孩背着书包孤零零的在远离父母的地方求学的恐慌感。父母没有对我解释为什么要突然把我送到一个远离他们的地方,有些事情一旦时间久了,自己也仿佛跟慢慢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愿再追着问。但好在乡里读书的日子还是很愉快的,少了城市的喧嚣,丰富的课外活动让我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后来,面临大学择业,父母苦口婆心的规劝我就在他们安排的舒适圈待着,我带着稚气的声音反抗过,无效。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否定、打压。那段在异地实习的日子,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傀儡,一颗棋子,被捏起、放下,没有灵魂,没有力量。有次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我竟然想冲动地站在马路中央,任由周围的喇叭“滴”“滴”声将我淹没…我拿起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熟悉的一声呼唤,一个踉跄,我退缩了,赶忙回到马路边歪歪斜斜地站好,深深的喘了好几口气。“喂,妈,我很好,您放心吧。我还有事儿,挂了哈!”那可能是我第一次离所谓的“抑郁症”那么近,那种窒息、身体不受控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也许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抑郁症仿佛就像一只无形的暗黑之网,笼罩在头顶,透不下来一丝的,哪怕是微弱的光线。的确,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也手足无措过,独自在无尽的黑夜里痛哭,小心翼翼地发出过求救信号。好在,父母慢慢察觉到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找清了人生的方向,及时的调整了把舵,重新起航…随着自己有了工作经历,现在又重返校园,其实发现“抑郁症“并不只是单纯的靠发病来辨认,例如长期996工作高压下的神经紧绷也会使人产生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来的想法,而这可能就是抑郁症的前期征兆。在这部CCTV出品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开篇即提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9-18岁青少年,抑郁症的检出率是15%,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会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稍不留意,就会走向疾病状态。而在15-29岁青壮年第二大死亡原因就是:自杀,仅次于车祸。由此可见,抑郁症并不特殊,它可能就在你身边,并且很可能在你持续性情绪低落的时候趁机而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称自己的抑郁为“黑狗”,而每到冬天,这只“黑狗”便会更加张狂,让丘吉尔痛不欲生。其实,不仅是丘吉尔,如今也有很多人在冬天会情绪压抑、心情郁闷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只变幻莫测”黑狗“,不小心沾染了“黑狗”,我们该怎样尽快找对方式方法进行处理?《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纪录片里提到:危机干预。不光是学校、社会,都应该有有危机干预的培训。抑郁症互帮互助团队也应该受到大众的信赖和推崇。在抑郁症群体中,女性群体的高度占比也应引起大众的关注,激素的变化水平和强大的共情能力对女性的抑郁似乎也有“促进”因素。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当生活中的激情逐渐淡去,身体机能慢慢衰弱,抑郁疾病和老年疾病纠缠在一起,也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所以抑郁症的群体应该覆盖整个年龄段,并注重性别特征,不能武断笼统的划清界限,如果发现自己有抑郁情绪的征兆,一定要向身边亲人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周围的亲朋好友并不能够理解,那么可以寻求专业的医疗结构进行就诊。诚然,有身边人的帮助是幸运的,但是我们自身对自我的宽容与关怀,才真正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的生命力就像抑郁症一样复杂,有脆弱、有敏感,也有倔强与顽强,把抑郁当作生命的滋养,我们要相信,即便是在最脆弱的时刻,始终面朝大海,也能春暖花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