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引领学生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 王勃的诗句

    时间:2019-02-03 04:29: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抒发送别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引导学生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别离之怨和相思之苦,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意象,感知不同的送别情感,能通过众多的送别诗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境况。
      关键词: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别唐诗 送别之情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王勃任职长安时送别友人赴任蜀川时的一首送别诗。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抒发送别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该诗引发,通过拓展训练,引导学生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
      古代由于山高路远,道路艰难,再加上邮政又处在鸿雁传书的阶段,故人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是很常见的,有道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古人非常重视送别之情。别离总是很伤感,送别唐诗酣畅淋漓的表达别离之怨、相思之苦,亲情、友情和爱情都在分别的那一刻得到了升华和体现。唐人究竟是用什么方式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情?众多送别诗中表达的分别情感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众多的送别诗如何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境况?
      一、唐人送别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1.以歌传情。李白有诗句:“正当今昔肠断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也就是原来送别时唱的《骊驹歌》,自王维写出了“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这样的送别诗之后,唐朝人送别时就唱这首《阳关曲》,唱一遍总觉得还没有充分表达绵绵情谊,就会再唱一遍,于是又有了《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且注明第四句为“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说咏唱《阳关三叠》时,首句不叠,其它三句都再唱。
      2.以酒相送。送别要饮酒。送之人请要走之人喝酒,因为喝酒可以消解一些离愁。李白在金陵告别年轻人时作诗《金陵酒肆留别》,表达了这样的场面:“风吹柳花满酒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折柳相赠。送别时,送的人要折一枝杨柳送给上路的人,白居易有诗:“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王之涣有诗《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因为别离多。”有人说“杨柳”的“柳”和“留下”的“留”是谐音字,所以“折柳”表示送的人希望他留下的意思,是挽留客人的一种举动,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习俗。
      二、唐人送别时的场所
      1.长、短亭。古代为了便于行人休息、躲避风雨,通常在道路上隔五里建一个短亭,隔十里建一个长亭。实际上这种长、短亭主要用作古人陆上送别的场所,所以古人送别时又有“十里长亭”之说。晚唐诗人许浑从东向西路过潼关,碰到一个朋友魏扶由西向东走,于是两人在十里长亭送别,写下“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的诗句。郑谷则于扬子江渡口的离亭写下了《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与友人话别共勉。
      2.酒肆。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就是在南京的酒肆与金陵少年子弟饮酒言欢话别。
      3.一些美丽的特定建筑。比如李白曾经在武昌的黄鹤楼送孟浩然,并写下《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则表明了送别地点应该是在芙蓉楼。
      自从屈原《九歌》“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就成为水路送别的地点。如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白居易更有《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在江边、路边送别等。如盛唐诗人岑参奔赴西域,恰逢进京的使者,于是写下了《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李白那首最著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明了诗人是坐在江中即将开行的舟中作诗与朋友汪伦离别的。骆宾王则在与友人易水岸边作《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与友人离别。
      三、一样的别,不一样的情
      1.表达激励慰勉之情。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表达规劝之意。李颀《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最著名的就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表现深厚的友谊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彼此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也犹如近在身边。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离愁里不是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体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对友人去处的向往跃然纸上。
      5.赋诗明志。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唐代不同时期的送别诗
      细细品味,唐代不同时期送别诗从内容、情感、格调都有很大差异。这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与诗人的创作心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1.初唐送别诗。初唐李世民是一位开明君王,亲手开创了贞观之治,此时文坛呈现的气象也是乐观向上的。如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夜送赵纵》:“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看。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这首诗前两句作者把友人比作价值连城的美玉,因而引出“天下看”的豪迈语句,充满了对友人的赞赏和送别时的洒脱、豪放之情。后面两句写送别友人那一刻,一轮明月、一路清晖的情景,格调明快、健朗,丝毫没有送别的感伤情绪。这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特征充分体现初唐诗歌的气象特点。
      2.盛唐的送别诗。王运熙先生在总结盛唐诗歌时说:“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地域辽阔,文化交流频繁等,形成了盛唐士人们情绪积极,抱负宏大,气魄豪迈,胸襟开阔这么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盛唐气象正由此而产生,也直接影响着这个时期的送别诗。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前四句写得很有特色:“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名落孙山本是人生憾事,送者与被送者通常都不免情绪低落。而本诗中,诗人非但没有对友人不得已的落第还乡表示任何怜悯与同情,相反,却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时代满怀希望,因为他们生在圣明时代,一切英才都会为明君所用,暂时的挫折不必气馁,深信友人最终会得以重用的。后来綦毋潜果然中了开元进士。盛唐诗卷中,如此豪迈奔放、乐观进取的送别诗比比皆是。
      3.中唐时期送别诗。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党争加剧。文人多忧患,少了盛唐时的乐观与憧憬,增添了许多务实与理性。苍劲、雄浑代替了豪放,同时隐含着揭露时弊、拯物济世之热情。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想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这是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柳宗元在广西柳州送堂弟宗一到湖北江陵去时写下的一首送别诗。诗人把政治遭际、人生坎坷的悲愤与兄弟远别的感伤情怀汇聚一起来写。一、三、四联着重表现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第二联着重抒发自己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南荒的愤懑之情。其中“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虚实相生,词语苍劲质朴,感情浑厚深沉。在普通话语中,包藏着诗人深沉的郁郁不平之情。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险恶,而兄弟又要远别他方,于是引出尾联,诗人愤愤不平,告诉堂弟,今后要相见只能寄以相思之梦了。此诗把“别离”之意,“迁谪”之情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伤感之情浓重多了。
      4.晚唐送别诗。晚唐时战争不断,灾祸连连,民不聊生。这个时期的送别诗主要表现哀婉幽怨、柔弱低回的气象。如李山甫《别杨秀才》:“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故园已无业,旧交多不生。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诗人将时事、战乱与离情一起写入诗中,使赠别诗蒙上一层哀婉、凄苦的色彩。又如杜牧《别怀》:“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格调低沉、感伤,但情真意切,由衷而发,真实反映作家对现实的感悟和特定环境中的创作心态。
      总之,通过众多的送别唐诗,我们可以看到唐人表达送别之情的内容和方式,对各种送别之情感同身受,能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境况,以及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全唐诗.黄钧等校注.岳麓书社,1998.
      [2]郭彦全.全唐诗名句赏析.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少府 之情 送别 领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