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I中国崛起政治发展

    时间:2020-09-17 09:34: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崛起的政治发展摘  要 : “政治发展 ”是特指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演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相互联系 的两个侧面 :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 其核心是理性化的 “现代性 ”。资本主义就是人 类发展的现代性历史形式 。中国崛起的政治发展需面对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 由政府主导的 “社会转型 ”, 而 “社会转型 ”的关键在于通过消除体制性障碍实现革故鼎新 。“新 ”有多重维度 , 但主要是立足国情的 “元制度创新 ”,建构全球化时代有效克服外部冲击 和内部失序的社会稳定机制 ,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体制和民主化秩序 ,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和互惠共生 、和而不同的政治生态文明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政治发展 ;现代性秩序 ;政治生态文明 中国 21 世纪初的崛起离不开政治发展 。中 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发展 ,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华民族 ,在现代化的社会转 型中 ,勇于 实 践 , 敢于突破 , 在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方式 的同时 , 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 , 摸索出一条前所 未有的大国和平崛起 , 并朝着和谐社会迈进的现 代化路子 。与前世界性大国在崛起中充满血与火的现代 化过程不同 , 中国在大变革 、 1大调整 1的全球化的 新历史条件下 ,抓住历史机遇 ,通 过渐 进式 改 革 , 互利式开放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创造 性地探索和解决了我国当代社会政治发展的三大 难题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 来 , 激活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在 “东 欧 剧 变 ” 后的生存发 展生 机 ;把 “党 的领 导 、人 民当 家 做主和依法治国 ”三者统一起来 ,探索了当代 政治发展的有效形式 ;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当 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并与建立和而不同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联系起来 , 坚持经济全球化中 的独立自主 , 奉行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建立和 谐世界 , 承担起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 务 , 找到了中国走向世界并把现代性与民族性结 合起来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正是在这三大难题 的探索和解决中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 展 , 促成了中国和平崛起 , 也促进了全球化时代 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中国 崛 起 的 政 治 发 展 是 当 代 世 界 现 代 化“发展问题 ”探索的中国样式 。“发展问题 ”属 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一个分 支 ,作 为社 会 、经 济 、政治制度变迁的现代化理论 , 正如波尔 ?索 拉在 《当代政治学 》中所说 ,它是研究 “17 ~19 世纪在西欧和北美发端 , 19 世纪向其他欧洲 国家以及 20 世纪向南美 、亚非国家扩充的社会 、 经济 、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 ”。“政治发展 ”这 一概念 , 学界一般认为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后以美 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在研究不发达国家 现代化路径和模式时首先提出的 , 是特指从传统 政治模式向现代政治模式的演变发展过程 。学术 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 , 如美国学者阿尔 蒙德 、派伊 、亨廷顿分别从政治结构分化 、政治 参与扩大 、政治体系能力提高 、政治秩序的社会 变革以及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变迁等来说明政治 发展的内涵 , 其共同之处是强调以欧美发达国家 为模本 , 并指向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工业化 、城市 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制度化的现代化过程 。中国 的 改 革 开 放 从 理 论 与 实 践 结 合 上 对“政治发展 ”作了新的诠释 。如俞可平先生从中 国变革和走向善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发展 , 他认 为 , “政治发展是指为实现政治目标而推行的所 有政治变革 , 它是一个走向善治的过程 ”,并指“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发展 ,把它看成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 或者是政治民主 化的过程 , 或者是建立法治国家的过程 , 或者是 政治制度化的过程 ,或者是政治进步的过程 。而 “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 两条基本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 , 就是一个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 它是一个 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 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可以说 , 俞先生是结合中国实际来定义政治 发展的 , 简要点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 , 并强 调它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包括政 治 、经济 、文化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 。然而 , 值得研究的是 , 现代化的政治发展是在历时性中 展示具有个性又有共性的世界大舞台 , 把握自身 个性就要以 “解剖 ‘他者 ’作为认识自我的工 具 ”。换句话说 , 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发展要放在 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舞台中来解读 , 这有利于我们 认清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方位 , 把握现代性与民 族性 , 在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发展中深化对中国 崛起以及面临问题的认识 。二参考文献:/index.html我们如 果 把 “中 国 的 ”放 到 “世 界 文 明 ” 发展的全球体系加以审视 , 那么不可否认 , 中国 崛起的政治发展需面对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与民 族性问题 。“现代性(mode rn ity)诚为现代民族 国家的基本特征 ”, ②而 “民族性 ”、“民族主义 ” 和 “民族国家 ”又构成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的 全球语境 。“那种看似批判西方霸权而片面强调 中国自身的特殊性和历史逻辑 、将中国从全球语引导各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④ 从此 , 英 、 法等国为代表开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海洋文明的 争霸时代和 “第一波现代化 ”道路 ,建立了殖 民主义统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伴而生的是政治 的国家体系 , 英国和法国分别通过 “光荣革命 ” 和 “法国大革命 ”,建立了在西方文明乃至世界 文明具有开创意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 走上了现代 化的不同政治发展道路 。英国人崇尚传统与习 俗 , 注重平稳妥协的变革所产生的是君主立宪政 体 , 而法国人高扬理性主义 , 掀起波澜壮阔的同 传统决裂的大革命所建立的是共和政体 。不同的 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倾向 , 前者是保 守主义 , 后者是激进主义 , 其后果和对社会的震 荡各不相同 , 但在现代制度建构的核心价值观上 却达到了认同 , 即代议制原则 、自由主义和民族 主义 。正如 霍 布 斯 鲍 姆 在 《民 族 与 民 族 主 义 》 一书中所说 :“民族主义早于民族的建立 ,并不 是民族创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 , 而是国家和民族 主义创造了民族 ”。“‘民族 ’的建立跟当代基于 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 , 若我 们不将领土 主权 国家 跟 ‘民 族 ’或 ‘民 族 性 ’ 放在一起讨论 ,所谓 ‘民族国家 ’将会变得毫 无意义 。”⑤近代欧洲 “民族的建立被视为一个 逐步扩张的过程 ”,所以 ,有史以来 ,欧洲的版 图首次依照 “民族原则 ”重新划分 ,并用武力境中孤立出来的 ”说法和做法的确值得警惕 ,③也需要放到政治发展的全球语境中加以辨析 。“现代化 ”源于西欧 , 而 “政治发展 ”这个 概念虽出现较晚 , 但作为现代化的政治要素早就 出现在由西欧发生并席卷全球的从传统到现代的 政治变革中 。从以往大国崛起的过程来看 , 一般 把现代化大体分为原发型和后发型两种 。这里的“后发型 ”主要指受现代性体系影响 、支配的发 展中的现代社会转型国家 。原发型是现代性因素 自然增长而向外输出 、扩张 、称霸的早期资本主 义的欧洲国家 。比如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特别 是英 、法等国资本主义兴起伴随着 “自然经济 转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 , 与分散的封建王 国统一成为民族国家的政治过程 ,两者相结合 ,扩张逐步实 现了 民族 国 家的 现代 性秩 序 ——富 强 、民主和开放 , 即实现了从封闭的传统模式向 开放的现代文明演变的进步状态 。英 、法两国的政治发展为动员和调动一切社 会资源参与争霸奠定了基础 。在欧洲大国之间的 竞争中 ,一个大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它在政 治 、经济 、军事 、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 强加于国家体系中 , 先在农业 —工业领域 , 然后 在商业领域 , 最后在金融领域占优势 ;在称霸期 内奉行全球 “自由主义 ”,反对贸易限制 ,并以 经济和军事作为基础 , 以不等价交换在中心与边 缘地区形成 “商品链 ”,使发展不再是单独一国 的事 。⑥历史地看 ,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的世界体系 。它是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和民族性 等偶在因素恰巧在某一历史时期结合的产物 , 是 历史进步过程中传统遗传性与现代变异性的耦 合 , 是人类发展的现代性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形 式 。现代化就产生于这种经济的 、政治的和民族 国家等各种因素的连接 , 而呈现出血与火 、文明 与野蛮 、进步与倒退相互交织的从传统向现代的 转型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从西欧开始的把现代化 当作老牌民族国家扩张力量的特殊性上升为把所 有民族和国家卷入其世界体系的普遍性的整个历 史阶段和历史进程 。这个现代化进程 , 一开始就 以老牌民族国家为争夺财富而相互征伐为主线 , 以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世界市场开拓和掠夺世界 的殖民地运动为主要内容 。诚然 , 现代化内涵人类从自然历史走向世界 历史的社会变革和科学革命 , 反映不同于中世纪 的 “一种开放的 、无限扩张的宇宙观 ”以及人 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 , 孕育着人类由分割隔绝 走向普遍交往的全球化趋势 。以研究全球化和发 展问题闻名于世的萨米尔 ?阿明指出 :“在这 里 , 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将资本主义实际造成的后 果即资本扩张 , 同发展概念区别开来 。对于被当 作社会现实进行研究的最初现象 , 我们必须从两 个方面加以考察 ,也就是它的内在(抽象 )趋 势和它的历史(具体 )事实 。另一方 面 ,发 展 概念在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的 。”①欧洲资本主义 现代化的政治发展伴随着以殖民主义以及后来的 帝国主义面目出现的侵略扩张 , 造就了两极分化 的世界 体 系 。中 国 现 代 化 的 政 治 发 展 如 果 从“戊戌变法 ” ——维新派企图建立资产阶级的君 主立宪政体算起 , 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都存在民 族性与现代性的紧张与困惑 , 存在不同制度下意 识形态的对立与对抗 。怎样化解 困惑 ,消除 对 立 , 承接传统 , 沟通世界 ? 这曾是摆在中国人民 面前的政治发展难题 , 只有破解这道难题 , 才能 赢得现代化发展的契机 。现代化的政治发展是现代性的实践运动 。这 需要我们在厘清西方现代性话语中确立自我的主 体性 , 在现代化的普遍性中掌握民族自身发展特 色 。美国学者卡尔 ?瑞贝卡指出 :“民族 —国家 是现代人类社会组织所不可避免的历史形式 。这 个不可避免性与(资本主义 )现代化之间有一 种经常不被明言而却假定自明的关系 , 它被理解 为现代性的本质内容 。”② 因此 , “现代性 ”同样 是随着西方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而起的现代化的 一种话语体系 , 其包括社会结构要素和心性文化 要素或物质 、制度 、文化不同层面 。“社会结构要素 ”不仅指社会主体的存在方 式 —— 地位 、角色等 , 还包括如财产所有权 、市 场经济 、民主法治 、公民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诸方 面的制度建构 。社会结构诸要素的建构决定于心 性文化 。从心性文化层面讲 ,“现代性 ”话语体 系是欧洲社会自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形 成的把人类从非理性状态解放出来的自由 、平 等 、科学 、民主等伟大理念以及这些理念背后的 传统的安格 鲁 ——撒 克逊 文 化 价 值 观 ,即 “对 自然的征服构成获取自由的前提 ”。③ 作为 “现 代性 ”精神理念支持的现代化则是社会客体包 括政治经济制度 、生产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 革命性转型的实践运动 。它集中体现在欧洲人文 主体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习性逐渐世俗化 、理性 化 、制度化的过程 。如果说启蒙话语的核心是阐 释 “现代性 ”, 那么现代化的核心则是在 “现代 性 ”的理 性 预 设 下 ,如 何 从 传 统 过 渡 到 现 代 。

     这种 “过渡 ”是以人的理性和人的主体性解放 为标杆的 。政治只是构成这种 “过渡 ”的互为 条件和相互作用的一个互动要素 。三18世纪末 , “理性 ”在英 、法大部分知识分 子中已取代了上帝的位置 ,伴随着新教伦理和“中产阶级功利文化 ”的出现 ,“一个存在于人 心而被道德戒律束缚的个人物质私利的恶魔至此 得以解放 , 加上 17 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实际运 用 , 引发了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 ”。④现代化在资 本主义社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双重推动下 , 通过瓦解传统社会 , 使人的主体性解放沿着三个 维度展开 :以利用科学技术为中心的工业化把人 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以民主法治为主体的 制度建构把人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 ;以资 本创造财富的市场经济的确立把人的需求从传统 宗教伦理束缚下解放出来 。随之出现了把赢得国 家战争的荣耀转变成满足个人财富的欲望 , 把对 自然的奴役变成对自然的 “统治 ”,把合理组织 现代经济的有效方式变成资本扩张并占据整个社 会 , 到 19 世纪初现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兴起 。“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 ,标示着理性化系统成为无所不在的现代社会现象 , 工具理性 、技术 理性 、操作理性不仅被运用于市场 、国家和企业 的核算程序 、政府的官僚行政科层管理 , 以及制 度社会和法制社会的运作 , 而且使社会生活也日 趋符号化和计量化 , 即全面制导了现代社会的成 长和扩张 。”① 现代化的理性行为的检验标尺是“效率 ”, 在经济领域表现为收益 ,在世界市场 上表现为一个国家(跨国公司 )的竞争力 。这 种竞争力是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等许多要素 综合的产物 , 是 “赢者生存的实践 ”。竞争力决 定其影响和控制力 , 任何传统社会无法抗拒 。作为西方文明传承的美国 ,经过 “二次 世 界大战 ”迅速崛起 ,变成影响和控制力空前的“超级大国 ”。虽然在其开国之初存在自由主义 与保守主义的价值理念之争 , 但最终自由主义占 了上风 , 形成了一种精英主导的宪政政体 , 并经 过几番变革为美国的崛起扩张奠定了制度基础 。

     美国是在国家霸权主义中推动新的全球化时代的 到来 , 其使政治发展成为 “一种受意识形态和 经济利益控制的国际权力集团的行为 ”,促成了 西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兴和德国 、日本的“二度崛起 ”,②掀起 了 “第二 波现 代 化 ”的 高 潮 , 并塑造出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分化的非均 衡的世界体系 。美国主导的世 界体 系 是在 意识 形态 的 “二 分框架 ”和 “双重标准 ”中秉承西方现代性的 , 一方面把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主要1 看成是1 个不可选 择的物质技术问题 , 另一方面把政治发展的非西 方式民主都看做相互对立的 。美国主导的 “第 二波现代化 ”在意识形态与利益博弈中似乎告 诉人们 :政 治 上 没 有 “永 久 的 利 益 ”,也 没 有“固定的敌 我 ”,人 类政 治游 戏 规 则 有 “对 抗 ” 与 “竞争 ”, 还有 “对话 ”与 “合作 ”,最终起 作用的往往是精英眼里的民族国家利益 。在这 里 , 国际社会还缺乏基于普遍交往理性的包容性 共识 ——从国家民主到世界民主 —— 建立世界新 的经济政治的公正秩序 。中国的崛起不仅要跳出 意识形态的对抗 , 打破美国等西方的遏制 , 还要 面对已经内在自身的现代化过程重新界定现代性 与民族性 ,并且 “以一种颠覆既有时间概念与 因果关系的论证方式 , 将西方从特殊性上升为普 遍性的一系列过程重新历史地看待 ”。③西方政治发展的现代性植根于人的理性和人 的主体性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 随着人的理性和现 代化的发展而发展 , 而它的发展方式是否定之否 定 。现代性对人的理性塑造和对人的解放以及对 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社会现代化改造运动 ,无 疑 , 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 伟大 的进 步 。但 是 , “与西方社会进入近代时期人们对理性和主 体性的竭力推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进入现代以 后 , 尤其是完成了工业化之后 , 现代西方社会对 于理性的态度发生了一次根本的逆转 。

     即从 对主体性和理性的高扬转向对主体性和理性的颠 覆 ”。④20世纪中叶以来 , “理性 ”不论是工具理性 还是技术理性对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限膨胀以及 对自然 “统治 ”的大肆掠夺催生了现代性危机 , 使人的解放陷入 “人类的困境 ”。之所以如此 , 从现代性的政治发展上看 ,政治发展中的 “自 由 ”、“民主 ”等理念曾被用来推翻封建统治和 宗教禁锢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鸣锣开道 , 西方政治制度设计似乎都涉及这些价值观 , 并置 于 “以恶制恶 ”制度安排原则之下 。这些原则 和价值观体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现代性 。然而 , 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一致的平行 不悖的 。恰恰相反 , 它们在本土化实践中所包含 着相互对立的取向 ,如 “民主强调的是多数人 决定 ”,“自由 ”则侧重 “个人权利的保障 ”以 及 “保守的 ”和 “激进的 ”、“精英的 ”与 “大 众的 ”等 。从现代 性的 法 权政 治观 点上 看 ,西 方 “自由 ”、“平等 ”、“民主 ”等理念 “说的是 启蒙语言 , 代表的却是资本的利益 。这种民主精 神是可贵的 , 却又仍然打着一定时代阶级的局限 性的烙印 ”。⑤从现代性的文化价值渊源上说 , 正 如郑杭生等所言 , “自 ‘现代 ’开启以来 ,人类 踏上了自我解放的征程 。但是 ,从更 深层 次上 看 , 这是人类误入安格鲁 —— 撒克逊文化价值轨 道的历史时期 。按照这一文化价值的取向 , 如果 人类不能赢得对自然的控制权 , 那么人的自由和 解放就是不可思议的 。

     这注定了西方现代性 与传统性或陈旧性难解难分 。我们把这种建立在 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代价基础之上的现代性 , 称为 旧式现代性 。”。⑥ 这种建立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 代价基础之上的 “旧式现代性 ”的批判 ,就提 出了寻求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新途径的时代课 题 。

     对现代性危机和 “人类困境 ”,不论是政治 家还是理论家都给出种种方案 , 试图以一种 “普 遍有效的方式 ”化解各种问题 ,把政治发展作 为现代性的理性预设期望成为世界现代发展的理 性目标 , 成为一种公认的政治秩序 。殊不知 , 正 如沃格林 在 《宗 教 与 现 代 性 的 起 源 》中 所 言 ,“任何政治秩序都是一个社会生存经验的符号表 达 ”, 任何生存经验都观照不了现代化过程中不 同国家的历史处境和社会发展差异 。政治发展的现代性之所以陷入危机 , 道理很 简单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价值 、多元生 活和多元选择并存的社会 , 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所 追求的目标并非完全由单一的模式化的理性来建 构 。事实上 ,如今政治发展的 “现代性 ”从 过 去欧洲中心主义的单一模式转化为不同民族国家 和不同文化的 “多样 ”的发展形式 ,成为自我 否定 、自我更 新 、自 我 超 越 的 价 值 追 求 。所 谓“多样 ”就是既要看到从传统到现代的工业化 、 城市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 在本质上具有抽象性和 趋势性 , 又要看到 , 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世界体 系 ”中 ,来 谋求 “现 代 ”的 或 “后 现 代 ”的发展 ,这在 “时间 ”上具有连续性 ,而 在 “空间 ”上又有地域性 。作为民族国家的现 代化 “过程 ”,由于民族传统文化 、意识形态 、 政治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教育程 度 、民主素质 、宗教信仰等差异 , 必然存在多样 化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方案 。用整 体史 观看 , 21 世纪中国等东方的复兴并非以西方的衰败为条 件 , 相反 , 我们要在正视各自的差异和问题的同 时承担起应负的时代责任 , 谋求应对现代性危机 和 “人类困境 ”的多样化发展 。我们看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亚 、非 、拉 地区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迎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 放的新时代 。政治发展随着民族国家的确立以及 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呈现不同的路径选择 。这 就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 “第三波现代化 ” 的大背景 ,并呈现出国际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 势 。这就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 起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留下 创造的空间 。四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走出高度集权的计 划经济模式后 , 中国共产党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旗帜 , 领导中华民族独立自主 , 打破封 锁 , 沟通世界 , 创新发展 , 经济持续增长 , 人民 生活显著改善 , 开启了以人为本 , 统筹兼顾 , 科 学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中国以自主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发展选择融入 了世界秩序 , 成为美国经济危机下带给世界和平 发展 , 实现共赢的负责任的大国 。这在全球化背 景下探索了一条把现代性与民族性结合起来的现 代化的政治发展路子 , 其意义与其说为发展中国 家提供 了 现 代 化 发 展 的 模 式 ,不 如 说 破 除 了“历史终结 ”论 的 “西 方 神 话 ”,使 互 惠 共 生 、 和而不同的政治生态文明成为可欲的 。这就是中 国崛起所推动和倡导的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经济 政治新秩序 , 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的互利共 赢的新理念 。当然 , 我们清醒地看到 , 中国崛起 所遇到的障碍以及面临的难题是前无古人的 , 西 方几百年发展的 “历时 ”问题 ,却在中国几十 年内 “共时 ”出现 。中国崛起的政治发展路程 还很长 ,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其一 , 中 国 正 处 在 现 代 化 的 “社 会 转 型 ” 的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变过程中的特殊阶段 :一方面政府主导与市场新 兴力量形成特有的发展机制 ,推动着社会变迁 ; 另一方面社会处在一种新旧冲突 , 利益调整 , 充 满矛盾与机遇的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转变的 非稳定时期 。所以 ,我国 “社会转型 ”的 过渡 时期包括转变增长方式 、生活方式 、治理方式 、 执政方式和社会结构以及思想观念 , 以建立现代 的文明秩序 、价值体系和制度安排的变革过程 。

     这个过程本质上既是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 生活的整体社会变迁 , 也包括结合政治发展的民 族特色的新 探 索 。①这 里 的 “新 ”有 多 重 维 度 , 其主要是立足国情的 “元制度创新 ”。具体说就 是着眼于中国正在做的事的实际 ,在政府改革 、 社会组织培育和选举民主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等方面勇于试错 , 提升政府在社会转型发展中的 行政力 、公信力和制度供给能力 , 适应社会多元 化需要 , 建构政府 、社会 、市场与公民对公共事 务的合作治理和权利保障的体制与机制 。这个问题的落脚点是加强保障 “民生 ”和 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安排以及市场经济良序运行 的法治 体 系 建 设 ,并 在 医 疗 、教 育 、保 险 、住 房 、“三农 ”问题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方面加大 改革力度 , 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外延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到以依靠科技创新和低碳消费经济为主 的内涵式增长方式奠定基础 , 增强政治发展与经 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制度供给 ;重点是推进“政府改革 ”, 政府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 。“政 府不是出自人民之中 , 就是凌驾于人民之上 。”① 怎样防止 “凌驾于人民之上 ”呢 ? 当前需要做 的是 , 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政府行 为的制度规范 , 从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 、阳光 政府 、责任政府 , 切实落实党政分开 、精简机构 和实行一切职位在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向社 会公开 ;再造 “公共服务部门 ”并建立一套科 学的分类管理体系和以绿色 GD P 及人类幸福指 数为主的考评指标体系 , 使政府官员有很强的服 务意识 , 较高的效率 , 勤政廉洁 。我们要在创立 公民参与选举 、监督 、管理和社会组织自主的公 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同时 , 探索选举民主 、协商民 主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 使 民主参与从经济到文化 、政治各个领域 , 并成为 公民的自我实现方式 。“新 ”的另一重维度是在 民主取向下吸收 “他人 ”的新思想的制度安排 和变革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既要 “入流 ”,又不 能 “重复 ”他人之路 。所谓 “入流 ”就是以自 主 、合作的积极姿态融入世界文明秩序的主流 , 但又要切合中国社会环境开拓创新 。这是因为 , 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地区间发展很不 平衡 , 中产阶级的规模还不很大 , 贫困人口的脱 贫任务还很重 ,公民社会自治组织程度还很低 。

     这里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 , 中国的国情和社会 历史条件决定了政治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 , 创立 “自己 的国 家 价值 体系 ,并保 持相 对 独立性和中国特色 ”。②11其二 , 在发展和崛起不可能是一国行为的全 球化时代 , 我们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 , 处理好 发展的常规性与特殊性 , 把现代性与民族性结合 起来并加以创造 , 从而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 安排 , 以增强大国核心竞争力 、广泛影响力 。这 是大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志 。中国崛起的政治发 展的首要问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 并争取有一 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 解决中华民族在现代的 发展问题 。这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 而科学发展 观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 , 统筹兼顾 , 协调内外因 素 , 实现人与社会 、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 建构全球化时代有效克服外部冲击和内部失序的 社会政治稳定机制 ,创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 、 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法治下的公平秩序 。“公平 秩 序 ”不 仅 指 政 治 领 域 中 的 平 等 权 利 , 也涉及罗尔斯所说的经济领域中的 “分配 正义 ”。公平秩序最大的益处是创造平等竞争的 法制环境 , 而社会靠规制产生稳定预期 , 其前提 是在促进效率的基础上逐渐消除现实社会资源分 配在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 ;最大的 威胁是 权 力 的 异 化 ,即 权 力 与 资 本 结 合 产 生“权贵 资 本 主 义 ”,使 社 会 “公 仆 ”变 成 社 会“主人 ”;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好人类历史上人口 规模最大的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中亿万农民工及 城市弱势群体的民生及权利保障 , 使社会发展有 利于消除贫富悬殊 、两极分化的社会体制障碍 。

     现代社会是多维的政治经济复合体 , 无论经济领 域还是政治领域 , 其发展活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是“竞争 ”、“激励 ”与公平的 “秩序 ”。讲竞争 , 讲激励 , 只有在良好法治的社会公平秩序下才是 有效的 , 并以私人财产权利问题的法律制度完善 为前提 。这是一个历史过程 ,特别是 “不平等 ” 现象的克服是一个相对的发展要求并要受历史发 展阶段制约 , 依赖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 但 政治权利 、政治人格上的不平等则是首先应当而 且可以消除的 。其三 , 政治发展 的实 质是 权 利而 要义 在民 主 。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 , 民主是以对权力的制 约来保障权利的 , 是以解放个体为取向的 。所以 说 , 民主以权利价值为重 ,宪政 以权 利保 障为 本 , 而自由主义就成为一种或隐或显的理性支 撑 。自由主义包含了个人与社会的规定 。在这里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保障与约束 、规范与服从 、责 任与义务都是以个人权利行为正当性和社会运行 的秩序性为前提 , 以法治化民主为实施方案 。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 民主 ,在 “权利 ”与“权力 ”的博弈中怎样实现民主 。“民主 ”自从 被希腊人 发 明 以 来 ,就 成 为 一 种 “人 民 统 治 ” 的制度安排 , 隐含着权力来源于人民的选举 , 遵 循 “多数人决定 ”原则 ,并通过制度性的法律 规范取代了原始习俗 , 成为调节城邦公民个人和 群体行为的一种政治生活方式 。公民就是用法来 规定的能够参与选举 、参与议 政 、参 与审 判的 人 。因此 , 民主首先是公民的一种平等的法律权 利 , 而权利和尊严就构成公民的特有人格 。民主 止于公民 , 政治止于城邦 。公民通过它来维护自 身权益 ,而野心家往往利用它 “采取群众性蛊 惑煽动的手段赢得政权 ”。③ 雅典的民主政体曾 带给城邦以辉煌 , 也在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中归于 失败 !怎样使法治下的民主不被强 制性 权力 所操 控 , 如何才能不对公民个人自由和社会公益构成 损坏 , 这包含着自由与秩序 、平等与正义的深层 次民主政治问题 。古罗马人克服了城邦政治意识 的局限 , 创立了强大的罗马共和国以及后来横跨 欧 、亚 、非的体现罗马精神的法律体系 , 引领了 西方早期的民主理论和法治思想 ,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但自罗马帝国崩溃后 , 欧洲社会进入 宗教 、贵族 、君主的灵与欲的角逐时代 , 在这历 史性进程中 , 社会兴衰治乱决定于人民力量向背 的 “文治 武 功 ”,直 到 1215 年 英 国 《大 宪 章 》 开始 , “王在法下 ”、“征税法定 ”、“权力分制 ” 等逐渐作为一种政制原则又随着资产阶级和商业 社会中兴发展起来 ,随之进入近现代法治社会 , 而把 “自由 ”与 “民主 ”结合起来作为政体运 作原则的 , 有学者认为是美国的建国者 。① 他们 认为在美国现代价值观念中 ,自由与资本共生 , 自由与民主共存 。自由是从要求法治开始的 , 以 限制公共权力为前提 , 以个人价值和公共利益为 基础 , 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国家 、社会 、个人的自 由主义理论 , 其核心是个人权利 。然而 , 美国对内行自由主义之道 , 对外施霸 权主义之力 ,如今又不得不面对瑞恩在 《道德 自负的美国 :民主的危机与霸权的图谋 》一书 中所指出的 “巨大的危机 ”。因此 ,批判地认识 西方民主模式的历史发展逻辑和现实利弊仍然是 时代提出的一项课题 , 而可以肯定的是发展中国 家制度民主化将是一个本土化的 、长期的 、综合 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发展过程 。②在这里生长出现 代性的政治发展的新兴力量 、新鲜经验 、新型模 式 , 并将在全球化的互动中推动民族国家形态民 主走向建立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世界民主和世界正 义 , 实现现代性的自我超越 。第四 , 政治发展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两大主 题 :民主的秩序化 、规范化 、制度化和政治发展 过程中保持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的公正性 、和谐 性和稳定性 。围绕两大主题 , 在路径选择上应以 法治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以国家(法律 )权威 为主导 ,以 “秩序规范的民主 ”为导 向 ,实 现 民主 、效率 、秩序的统一 , 并逐步解决政治发展 过程中民主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真实性和深刻性 问题 。但是 , 这与社会转型的速度 、程度相关联 。

     那种把 “权 威 ”与 “民 主 ”对 立 起 来 的 论 点 , 认为任何权威主义政府都是非民主政体 , 这是一 种简单化观念 。亨廷顿在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 秩序 》等书中曾指出 “秩序 ”在价值上要优先 于民主和自由 。这是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 。

     我国人均收入已跨上 3 000 美元台阶 ,这意味着我国进入现代化的社会转型的发展机遇期和 矛盾凸显期 ,中国大发展需要面对收入差距扩 大 、贫富分化加剧 、不平等现象增多 、利益矛盾 尖锐 、反腐形势严峻 、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诸多 不稳定性和国际背景下的合作与竞争 、发展与衰 败 、崛起与遏制的不确定性 。因此 , 我们要坚持 科学发展观 , 驾驭新的形势与问题 , 继续深化全 面改革 , 推进政治建设 , 使政治发展与经济全球 化要求相适应 ,与政治资源禀 赋相 契合 ,与经 济 、文化 、社会等变革相协调 , 让改革发展的成 果真正惠及 13 亿人 ,并通过政治发展解决 “人 亡政息 ”的历史课题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 。其五 , 政治发展最终要落脚到政治文化 。政 治文化是政治发展的深层结构 , 政治文化的现代 转型涉及人的生存方式转变 。美国现代化研究专 家英格尔斯曾指出 :“从传统主义到个人现代性 的转变 , 缺少了这种渗透于国民精神活动之中的 转变 , 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时繁荣到何种程 度 , 也不能说明这个国家能获得持久的进步 , 真 正实现了现代化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 , 如果她的 国民不经历这样一种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化的 转变 , 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 、先进技术和民主制 度的引进 , 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 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 列 。”③英格尔斯的这段话对于正处在现代化社会 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可谓经验之谈 。现代化的 社会转型发展最终要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具有 现代文明素质的人 。因此 ,“人的现代性的转 变 ”是社会和政治发展的现代要求 ,也是大国 崛起的最可宝贵的 “软实力 ”。我们不但要通过 “他者 ”来认识和利用自 己的政治文化资源 , 坚持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 理念 , 培养公民政治人格 ,提高民主参与素质 , 塑造现代民族精神 , 而且要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传 承 、转换 ,东 方 与 西 方 的 对 话 、交 流 ,激 励 民 智 , 启迪觉悟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使中 华民族的崛起真正拥有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和人 文力量 , 并彰显人类政治发展的类价值 。参考文献:/index.html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