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我国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生产 ...

    时间:2020-08-24 08:00: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很多内容是涉及环境的,比如:《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机合成材料》等课题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很好课题。《空气》这一课题时,充分利用教材中大气污染的图示,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空气污染的诸多原因及产生的危害、介绍中和反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

      首先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在学生实验中,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

     热点

     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讲电视上、报纸上、互联网上与环境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有的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学生产生无尽的向往,激发学生关爱环境的欲望。如:北京的绿色奥运, 4、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 东城一中历史科组

     教材章节 渗透的环境教育知识点 《必修Ⅰ》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联系课后“知识链接”:“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对比我国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说明保持海洋、河流的清洁度、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必修Ⅱ》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领悟古代“天人和一”思想中朴素的道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保护环境,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发展。 《必修Ⅱ》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通过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内容及影响,理解工业化带给人类社会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尤其要理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既做到发展生产,又注意维护环境,特别是如何节约使用煤、铁、石油等传统能源,同时注重开发新型能源。 《必修Ⅱ》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通过一道选择题:1958年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比5年前下降了10个百分点,原因是——“大跃进”时期毁掉了大量森林,由此得出认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必须合理规划和发展,要注意保护环境。1959-1960年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原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对自然的破坏。 《必修Ⅱ》第22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时尚中国,时尚在语言,家居,衣着,呼唤“绿色消费”,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理念,无论是室内装修还是衣着食品,都要注重环保,尽量少使用或者不使含有苯、甲醛的材料,不穿珍稀动物皮毛制成的时装,少吃油炸、高脂肪的垃圾食品,追求天然。 《必修Ⅱ》第27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一——生态危机。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公众的关注,因此,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同时,掠夺性开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以及在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世界性危机,都是值得全人类关注的。 《必修Ⅲ》第1课:《孔子与老子》 讲解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政治上不要过多干预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在当时能避免矛盾动乱,保护环境。 《必修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庄子主张天与人“不相胜”,认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 《必修Ⅲ》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初以黄老之学为指导,采用“无为而治”,使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经济得到发展。 《必修Ⅲ》第8课:《笔墨丹青》 展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清澈的河水、两岸的树木、远处的田野、葱郁的青山等,让学生感受宋朝优美惬意的生活环境。 《必修Ⅲ》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论证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有我们今天多姿多彩的动植物资源。随着工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严重的威胁,人类占用了太多资源。通过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必修Ⅲ》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从而引出“第一次绿色革命”——水稻的矮化。这证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的效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 ?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东城第一中学 朱惠萍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惟一家园。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兴衰的关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提出,教育部门要在环境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保护环境,向广大中学生传授环境知识,使他们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努力挖掘教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生物教材及高中生物教材中,都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能认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也选取了一些初步的遗传、进化和生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能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环境教育渗透主要内容:世界及我国动植物资源的状况,我国的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条文等。

     由于教材中并没有专门列项注明环境教育的内容要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把相应的环境内容渗透下去。以下几个表是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归纳出来的一些环境教育内容渗透要点(见表一),请各位同行指正。

     表一:初中生物环境教育内容要点

     课(节) 环境教育内容要点 致同学们(七上) 四大难题:粮食、人口、环境、资源,重点是环境问题。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植物能提高空气的湿度2.植物能防风固沙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生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相对性 生态平衡 自然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生态平衡的调整 光合作用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提倡绿化(种树、种草),保持生态平衡。 七年级下:空气质量与健康 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机动车辆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森林被滥伐、鸟类被残害、湖水河水海水被污染的严重后果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危害、温室效应成因及危害、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会对当地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退耕还林还草 八年级上: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关环保的各种法律条文 八年级下生物的变异 环境因素造成生物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辐射影响等。 二、上好典型课

     人教版四本教材中有几课专门的环保内容的课,如第三单元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一单元第三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第六单元第三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课,上好这些课,完成有关的探究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开展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生物科的特点,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环境教育。七年级可设立环境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在暑假,可开展夏令营、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多年来,笔者积极搞好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把环境教育列入到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到夏令营区考察,完成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成为环境宣传工作的好帮手。

     四、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整理成一个一个的专题,协助学校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如出墙报、吸烟危害健康的手抄报比赛、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等。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以下是笔者收集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见表二)。

     表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

     日期 纪念日 纪念日的由来 3月12日 植树节 为了动员全国人民植树造林,加速绿化祖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夙愿,1979年2月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决定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47次大会通过193号决定,从93年起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生效,是日被定为“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美国一些环保工作者发起地球日活动。1990年,在地球日活动20周年之际,发起者们决定使地球日成为一个国际性地球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倡议把该组织成立40周年纪念日作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改5月31日为第五个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期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为纪念斯德哥尔摩精神,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9月16日 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多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后来,9月16日被定为“保护臭氧层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为唤起各国政府对粮食和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9年第20届大会上作出决议,规定从1981年起,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五、八年级下学期汇总初中生物中的环保知识试题,既有利于会考复习,又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试题如下:

     1. 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能够保持相对平衡“功劳”归于( )

     A. 绿色植物 B. 动物 C. 微生物 D. 人类

     2. SO2是有毒的气体, 植物对此气体可以( )

     A. 吸收 B. 排放 C. 无关系

     3. 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 )

     A. 吸收尘埃 B. 净化水源 C. 降低噪声 D. ABC全对

     4. 森林资源的作用(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防风固沙 C. 净化大气防治污染 D. ABC全对

     5. 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曾是“丰林密布的沃野, 游牧活动的草原”。黄土高原现在生态环境的形成由于( )

     A. 战争 B.自然灾害 C. 乱砍滥伐, 毁林开荒 D.动物过量繁殖

     6. 哪一项不是绿草在环境中的作用( )

     A. 产生氧气 B. 吸咐尘埃 C.增加大气温度 D.保护人的视力

     7. 下列哪种植物可以对大气污染起指示作用(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8. 经科学家介绍哪种植物可治理污水(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 如果在水稻在农田中大量地捕杀青蛙,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害虫增多 B.水稻增产 C. 水稻减产 D.对水稻没有影响

     10. 深圳老鼠数量多的原因( )

     A. 鼠的食物充足 B. 鼠的天敌数量少 C. 鼠的繁殖力强 D. 鼠的生命力强

     11. 在草原上, 生活着狼, 羊等野生动物,如果捕杀尽狼,经过一段长时间后( )

     A. 野羊的数量增多 B. 野羊数量减少 C. 野羊的数量不变

     12. 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 )

     A.大熊猫 B. 白暨豚 C. 杨子鳄 D.金丝猴

     1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陆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水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4. 鄂尔斯高源过去是森林草原,但现在成为荒山秃岭, 其主要原因( )

     A. 气候寒冷 B. 雨量少,干旱 C.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D.热带雨林

     15. 下列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最容易破坏是( )

     A.北极冻原 B.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针叶林

     16. 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 消费者食物的来源 B. 使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C. 使机构变成有机物 D.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7. 被污染的河水中,食物链中中毒最深的是( )

     A. 水蚤 B. 小鱼 C. 微小藻类 D.大鱼

     18.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 )

     A. 自然和自然资源 B. 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

     C. 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D. 以上三项均是

     19. 在工业区,人们总是喜欢种植美人蕉、 月季、丁香、菊花、银香和洋槐,其主要目的( )

     A. 杀灭细菌 B. 净化空气 C. 过滤尘埃 D. 消除噪音

     20. 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 又是各类生物( )

     A. 非解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21. 从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 动物体中碳元素究其来源( )

     A. 蛋白质中含有的碳 B.糖类中含有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碳酸盐中的碳

     22. 下列哪项不是保护草原的措施( )

     A. 防止超载放牧 B. 营造草场防护林 C. 兴修草原水利 D.大量开垦草原

     23. 有些树木可分泌一些油脂和粘性物质,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杀死细菌 C.过滤尘埃 D. 消除噪声

     24. 我国的国宝是( )

     A.扬子鳄 B. 娃娃鱼 C. 金丝猴 D. 熊猫

     25. 为了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熊猫,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 )

     A. 武夷山保护区 B. 鼎山湖自然保护区

     C.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D.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

     五、几点体会

     1、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渗透教育,收到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笔者在教学中在加强生物教学的同时,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觉得生物与自身关系较为密切,学习的劲头也提高了。几年来,我校生物会考成绩一直较为理想,合格率均超过市的平均值。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大大加强了。以前,学校到处可见到学生随处扔的食品袋、饮料罐、纸屑等垃圾。现在,这种现象没有了,校园环境干净优美了。学生们能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保护工作,使校园的环境更优美。

     2、环境教育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人文、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很有必要加强环境教育的意识,平时注意多收集相关资料,为环境教育的渗透做好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不能本末倒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