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员成长的必经之路
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的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立心立德、立志立言的政治航标,要成长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不仅不能屈居人后,更要以“为学心态”,摆正心态上好“三堂课”,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力量、凝聚智慧。
第一,这是一堂承前启后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带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屹立在世界之林;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曲折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古人云:不忘来路,始知归处。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党员干部只有以史为鉴,常学常思,窥见筚路蓝缕艰辛历程,才能更好的扛住肩上所担负的责任。
第二,这是一堂内化于心的“基础课”。“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性。而作为党员来讲,坚定的信仰信念,厚植的为民宗旨,就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党史,看老一辈革命人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光明、在夹缝中找寻出路,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也要看新一代共产党人在疫情防控中担当作为、在抗洪抢险中舍身为民,就能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历史定力,从而更好的把党和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毫不动摇的执行下去,四川水运事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这是一堂外化于行的“实践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百年风霜洗礼而永葆活力生机,关键在勇于自我革命,理论结合实际,这也是我党最鲜明的品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交通人百折不挠的尝试、坚定无私的奉献,铸就了交通运输事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形成了以“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奋斗精神、“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交通精神。而四川作为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沿江群众依水而兴、伴水出行,水运发挥了重要作用,蜀水之上也曾有过千帆竞流、人间烟火的景象,特别是抗战时期水运作为“一条炸不毁”的后方资源通道,极大的支援了前方战场。但后来由于内因外困,四川水运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但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众多内河开始复航复兴,因此不论从建国初期的纤拉肩驮、挖渠开道,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机动船舶、建设机械港口,到如今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体系,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交通行业的生动体现,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发展和生动诠释,也是值得我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再予以升华的“宝贵财富”。
二、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在知行合一
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在具体推动过程中,不仅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的问题,也要科学把握“怎么学、怎么干”的问题。对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总结经验突出重点、打通堵点,切实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虽然来到航务局工作时间不长,但我认为局机关作为一个业务性较强的行业管理部门,还是存在着一定“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一些思想方面根源问题仍时有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暗流涌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了一系列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速度、中国制度、中国奇迹。这些思维理论体系的精髓,就蕴含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论述中,所以“学史明理”也是党史学习教育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只有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掌握贯穿理论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自觉提升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从根源上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第二,掌握历史规律昭示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曲青山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做了四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这一百年来,从救国图存到实现“四个伟大”的华丽转变,不可谓不艰险,关键在于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从行业上来看,四川水运在十四五期面临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节能环保目标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交通强国建设等多个利好机遇叠加,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功能上升的窗口期、融合发展的上升期,务必要以超常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探索“一个中心、五个航运”总体发展思路的实现路径,做到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勠力同心干好自己的事情。
第三,深化为民宗旨才有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的长河中旗帜鲜明的坚持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深刻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根本宗旨问题。党史告诉我们,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交通人不光要“埋头修路”、更要“抬头看路”,多想想一项工作部署之初是否考虑了群众的利益,开展之时是否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收官之日群众是否得到了的实惠,也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察实情、听实话、做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水运自古以来就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航运发展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实事办实,让沿江群众出行更安全、港航企业更兴旺、运输结构更优化、通江达海更便捷,才能兼顾各方利益,做到“三个一致性”。这是四川水上交通运输的永恒追求,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古为今用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波澜壮阔的一百年,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经验,总结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准备,不断提升斗争本领,对我们有着弥足珍贵的启示。结合行业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和前一阶段中党史学习教育,我归纳出如下五条经验总结。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全省水运项目用地、环评审批、资金平衡等前期要件推进难度越来越大,要素制约更加突出的形势下,务必要更加深入吃透法律法规,做好专题汇报,争取部省支持,运用法律思维围绕中心战略统筹开展工作,才能实现水运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第二,团结出战斗力、出凝聚力。机构改革进入“后半篇”,一些地方出现人心浮动的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一方面要保持重点关注,一方面要全面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素质过硬、落实到位、令行禁止,最大范围、最大程度的凝聚人心、稳定军心。第三,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头雁”带准方向,“雁阵”才能一飞冲天。在选好配齐局班子的同时,深化“四好一强”成效显著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强机关党支部堡垒,更要着力提升处室负责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等各项能力。第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要聚力开展好绿色绿航、平安渡运、航道综合管养、运输体系优化调整等重点工程,为群众办好嘉陵江通航建筑物统一调度、省内船舶检验异地互认、水上夜航旅游等6个民生实事,落实好“陆水空天”、桥梁防碰撞隐患治理等工作任务,合力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第五,要保持自我革命的鲜明特色。四川水运发展到今天,有了一些很好的基础设施,但能力和潜力还未充分发挥,要转变思路,进一步促进水运与物流、金融、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流域外向型经济和腹地产业链延伸,培育发展水运市场,推进港口区域整合,形成港产园城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