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广西贺州瑶族【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艺术特征分析】

    时间:2019-02-06 04:35: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广西贺州瑶族民歌丰富多样,其中《蝴蝶歌》和《喇格哩》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首。本文仅从这两首民歌的音韵、旋律、唱词、民族民间传袭的艺术规律与特点出发,对《蝴蝶歌》、《喇格哩》的基本情况、基本内容、基本特点等方面的文化特征进行艺术分析。
      关键词:音乐艺术;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艺术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ing about Characteristic of the folk song "Butterfly Song",
      "Bragg mile," of Yao in Hezhou in Guangxi
      HUANG Yu-ting
      (Department of Arts,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蝴蝶歌》和《喇格哩》是广西贺州的两首非常有代表性的平地瑶民歌。特别是《蝴蝶歌》,它是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词句清丽,曲调和美,在全国影响巨大。这两首歌曲曾进京至中南海和到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进行表演和演唱,获得过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领导人的赞赏和肯定。《蝴蝶歌》和《喇格哩》这俩首歌曲,还被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大学等院校,作为优秀歌曲曲目,入选过这些院校的音乐教材。多年以来,广西贺州平地瑶的《蝴蝶歌》和《喇格哩》,以其曲调优美、歌词柔丽、易学易唱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下面是笔者根据《蝴蝶歌》与《喇格哩》的音韵、旋律、唱词、民族民间传袭的艺术规律与特点,对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蝴蝶歌》、《喇格哩》的艺术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一、《蝴蝶歌》、《喇格哩》的基本情况
      
      《蝴蝶歌》、《喇格哩》来源于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富川于古代属百越古苍梧郡、贺州郡,数度沉浮并于魏晋时期成为富州,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富川县,隶属于贺州、古苍梧郡。据明万历、清乾隆年代初版的旧县志刊载,富川的瑶族先民先后于唐、宋、元、明时期来自黔中五溪及湖南道州千家垌等处,到富川定居,繁衍生息,渐成村寨。除此之外,《瑶族简史》还记载,早在隋唐时期富川就是瑶族与汉族的参杂聚居区,互相通婚、渗透。到了明朝,明王朝对瑶族实行剿、抚并举的政策,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特别是山歌、民歌、调龙舞狮等)交融渗透的速度加快,即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独特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蝴蝶歌》和《喇格哩》。
      我国的瑶族大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130个县境内,人口约213万,其中,70%在广西,16%在湖南,14%在浙江、香港、台湾等地。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精通汉语,粤语,全部皆使用汉文,并世代相传。其先民是两汉时期的“武陵蛮”、“五溪蛮”,南北朝时期称“莫瑶”。唐、宋以后逐渐分离族居,成村成寨,于今散居于港澳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他们当中的多数人,皆与汉、壮、侗等民族混居,并以农耕林渔生产为主,少数居住在高寒山区的瑶族群众,还经历过刀耕火种、狩猎、养蜂、并以伐木为主的生产、生活。由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瑶族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大约30多个不同的支系与族群。由于族群、支系的不尽相同,所以作为民间艺术精品之一的瑶族民歌,也依照其支系的区别、区域而分为不同的歌种,并有自己可以与别人两相区别的俗称。如过山瑶的“拉发调”、盘瑶的“甚排”(神拜、神牌、仙拜)、土瑶的“瓦溜”、蓝靛瑶的“师腔”、布努语支系族群的“热若尼”“赫尔调”、花篮瑶的“吉冬诺”、茶山瑶的“香哩”、平地瑶的“蝴蝶歌”、“喇格哩”、“溜西拉咧”、“勒勒咳”等。其中,也由于生存的环境与所处族群的地域的差异,一些支系族群的民歌、山歌虽然还没有俗称,但也有其固定的曲调结构、旋律特征和词曲格式。
      广西贺州平地瑶的《蝴蝶歌》《喇格哩》,完全可以与过山瑶的《拉法调》、土瑶的《瓦溜》、布努瑶的《热若尼》、茶山瑶的《香哩》等瑶族民歌相媲美。这些民歌,如果按照民族民歌的支系与体裁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它们分为“过山声”、“长歌”、“古歌”、“风俗歌”、“劳动歌”、“儿歌”及“二声(多声)部民歌”等七种。《蝴蝶歌》和《喇格哩》是流传于广西贺州富川、莲山、白沙、葛坡、麦岭以及湖南江华、河路口、江永一带的梧州瑶、平地瑶人中的双声(多声)部民歌的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曲目。它们因其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易记等特点与风格,在富川麦岭、葛坡、富阳、莲山、白沙、柳家、石家、新华等地区广泛传播、传唱。特别是《蝴蝶歌》,它的歌唱场合多半是在当地的节日会期(歌圩)、婚嫁喜庆及礼仪活动之中,使演唱形成一定的气氛,涌起一定的情绪,产生一定的效果。《蝴蝶歌》与《喇格哩》的唱词大都为七言四句体,当然也有多言多句体的(如《蝴蝶歌》的母歌)。可能是受了汉、壮、侗等族民歌的音韵、旋律、体系的影响,它们的曲谱高亢悠扬,旋律委婉优美,词句朴实动听,而广被瑶族人民传唱。传唱之时,为了加强其艺术效果,人们还在《蝴蝶歌》、《喇格哩》的唱词中加进了“的”“恩呀”“的咧”、“喇格哩”“哩恩”“呵哩”等大量衬词,使其词曲的音乐曲谱、旋律回环、演唱效果发生整体性的旋回、侧重、反复效应,并以其独特的变化、跳跃、回环而成为瑶族人民独特创造与传承沿袭的良好效果。
      《蝴蝶歌》、《喇格哩》是因衬词而出名,衬词总共分为三类:一类是“的”字句(或称“的”字结构),就是每首(句)唱词里都要“嵌”进6到7个“的”,使这些唱词的句式、词汇结构一律变为“×的×”,成为瑶族民歌特别是《蝴蝶歌》歌唱形式中的一大特色;第二类是虚字衬词,如“嗯的咧呀”“嗯咧思香哎”“筛哩呀思留咧”,这是《喇格哩》与别的名歌形相区别,产生其独特的音韵、旋律与演唱的艺术效果;第三类是跟《蝴蝶歌》、《喇格哩》的曲调词牌名称极具关系的衬词,如“留的西、啦的咧”、“蝴的蝶、蝶的蝶”、“喇格哩”、“格哩”等等。大量衬词的使用使歌词变得十分密集、亲切而有韵味。为了使这些韵味、效果产生一定的艺术效应。《蝴蝶歌》和《喇格哩》的曲调、旋律也就采用了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的密集、连贯、情绪热烈、激昂的旋律音型,它的词曲起跳、共振、回旋,形成了这两种曲谱二声(多声)部民歌别具一格的、令人激情难抑、奔放热烈的民歌风格与特色,并且在较快的音域进行速度中,产生、形成一种颇为轻快、华丽、动听的演唱与欣赏的艺术效果。
      
      二、《蝴蝶歌》、《喇格哩》的艺术特征
      
      (一)《蝴蝶歌》(见谱例1)
      在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中南部以古城莲山、白沙为中心的村村寨寨,散布着不少通行梧州土语(方言)的平地瑶聚居地。聚居于这些村落的平地瑶人,因在其日常生活中通行当地独特的一种方言土语“梧州话”,同时他们又都自称是“梧州人”,故这部分瑶人即被称为“梧州瑶”。据旧县志记载,自明嘉靖以来,“梧州流民”多起多批进入富川这一地域与当地“抚瑶”结盟而居,相互通婚、渗透,形成了不少“半瑶僮、半梧州流民”的平地瑶村寨。这一梧州方言土语聚居区的瑶汉人民善纺织,爱捞虾,团结亲善,最是盛行唱山歌。每到二月八会期和三月三歌节,他们便精心打扮,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坐歌堂,唱山歌。以歌会友,以歌定情,山歌已经成为架设在他们心间的一座圣洁的感情桥梁。他们唱的民族山歌主要有《蝴蝶歌》、《留西拉咧》、《依拉咧》、《哭嫁歌》等。因为这些山歌都是用“梧州话”演唱的,故此被泛称为“梧州歌”。这其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民歌就是《蝴蝶歌》。
      《蝴蝶歌》因其同一歌词在歌曲中轮轮层层地反复出现,故民间亦称之为《轮层歌》,它与《留西拉裂》等都是富川瑶乡古城、莲山、白沙一带梧州瑶村寨盛行的两种同声二重唱(多声多重唱)歌曲。在这一带的瑶村,凡节日会期、婚嫁喜庆、礼仪交往等公众聚会活动、场合,男女老少都喜好用各类相应的歌词来配唱这两种“梧州歌”曲调,特别是每年正月初六、二月初八会期、三月三歌圩、中秋节赏月,都是这里的梧州瑶人传唱这类“梧州山歌”的集聚期。例如:春二三月,山林吐翠,嫩笋破土,此村瑶家姑娘相邀结伴到彼村山林寻笋,彼村瑶家小伙子便乘机结伙前来盘歌问答,传承友情,倾吐爱慕相亲之意。于是,双男双女便用《蝴蝶歌》或《留西拉裂》的曲调采用一主一从、一唱一和的同声二重唱形式互相对唱起来。《蝴蝶歌》曲调清丽,词句优美,久久回旋,令人难忘。若其中有双方中意者,即彼此互用山歌盟誓表达心迹,互赠信物作为表记,几经往来相亲相悦亦可定情,直到洞房花烛夜双方匹配成为夫妻。
      《蝴蝶歌》的曲调清丽优美,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实为“梧州歌”中之精品。它的歌词主要结构多为七言,联结四句成为一首,当然也有多言多句的,《蝴蝶歌》的母歌就是这样。歌中,有时第三句后要扩充一个五字句,以强调歌手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歌词的内容多为抒情表意,或表达歌者对爱情、幸福的执著与向往,或表达歌者对时代、环境、人物、事件的褒奖与赞誉。它节拍柔丽,抑扬顿挫,袅娜悠远,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蝴蝶歌》有长短之分,长《蝴蝶歌》以第三句唱词的长垛句形成旋律上的长垛唱腔为主要特征,与规整的七言四句的短《蝴蝶歌》相区别。长《蝴蝶歌》为歌母,一般多在重要的集会、活动中演唱;而短《蝴蝶歌》却因其曲调简洁明快,词句灵活可变,多被实用于男女对唱交友定情,因此比较流行,可以随时随唱的。《蝴蝶歌》衬词繁多,它不仅要使用《留西拉咧》中的一些衬词,而且在正词和衬词之间,还要再加上一个“的”字如将“留西拉咧”唱作“留的西拉的咧”。每二、四句歌词唱完,另外还要再扩充一大段快速的衬词叠句,如“蝴的蝶”、“黄的蜂”“蝶的蝶”之类,故歌手们称此歌为《蝴蝶歌》(也称为《蝴的蝶歌》、《蝴蝶蜂歌》)。由于《蝴蝶歌》的词曲结合多采用“字多声少”的行腔方法,故全曲歌腔悠扬婉转,甜润无比,一气呵成。两部歌腔常构成大二度、三度、四度等和声音程,特别是每一乐句的终止处,更是甜腔悠悠,余音袅袅不绝,绕心缠肺的令人陶醉其间,终生难忘。在明快活泼、极富流动感的旋律中,洋溢着瑶族歌手对美好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出他们真纯热情的爱情观、人生观。
      (二)《喇格哩》(见谱例2)
      《喇格哩》一般在广西贺州富川的麦岭、葛坡、石家、新华等地的一些村寨中演唱和流传,并在这一地区的大型活动如节庆假日、婚恋嫁娶、歌圩之上对唱或演唱。《喇格哩》常以3(咪)字音符开头,5(寿)字音符结尾,并衬以“喇格哩”“哩恩”“呵哩”等字词,曲调高亢悠扬,字词说唱清晰动听,旋律优美自然,它不实为一首令人喜爱、大众传唱的民族歌曲。传唱此曲,大都有一个或数个歌师,都有在统一节奏的情况下,快速演唱并吐词清楚的特长――这是因为他们长期的实践和有着其特殊的二声(多声)部民歌民间训练、教唱方法的原因。一对好的二声(多声)部歌手,大都栽培、训练得早,男孩、女孩大都在十二、三岁时即开始寻找自己的唱歌搭档,对歌对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歌群歌伴。他们在开始学唱山歌的时候,必须用“《喇格哩》山歌的歌母”进行学唱练习。在一般的情况下,“歌母”只作练习曲用,极少用来进行对歌对唱的,它的节奏较规整,有规律,易学易记,所以练习时要求两声(多声)部都要整齐统一,它的速度大都不是很快,因为它的衬词比较多,有时一句多到十二到十五个、二十到二十二个,而且难唱度非常高,所以练习时要求学唱者舌头灵活,声韵悠长,咬字、吐字都要非常的清楚才行。练习演唱的时候,男女歌手都会在每十五个乐段结束前出现一个大二度长音“5――|5――”,演唱时,对歌的两男或两女等两个歌手都要把头靠得更近一些,并用右手托在另一个人的腰身之上,一手张扬慢慢打开,而且,两个歌手必须要听到自己的声音象一声悠长的鸟语一般,起落呈承,婉转悠扬,形成同唱共鸣,合声与共,这样的二声(多声)部合唱的音色、音准才算合谐标准,学唱的学员才算合格出师。
      
      
      广西贺州富川的麦岭、葛坡、石家、新华所传唱《喇格哩》山歌的村寨,大多属于平地瑶范畴。而平地瑶大都与汉族混合杂居,相互通婚,当然也有其自成村落的。他们或者聚居,或者与汉族杂居在富川中部、东部、东南部以及比邻于江华瑶族自治县西部地区的一部分瑶寨当中。因为他们居住在山下河谷的平野地带,邻河邻田地而居,所以人们大都称他们为“平地瑶”。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平地瑶民,他们的儿女有史以来都喜欢传唱山歌、民歌,并且还以歌记事,以歌祭祖,以歌述史,以歌传情,甚至各种法规、礼仪都用山歌这种体材来进行表述。瑶族人民能编山歌,更是会唱山歌,以山歌来传颂本民族的悠久历史,纪念民族祖先盘瓠王,反映他们的亲情爱情,美好生活。史籍记载:“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刘锡蕃《岭表纪蛮》说:“蛮人无论男女,皆认为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切要问题。人而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孤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号为通今博古,而为一蠢染如豕之顽民……蛮人喜歌,殆出天性,即道巫经典,亦可以歌谣目之。”说明了瑶族――特别是平地瑶瑶民喜欢唱歌、经常唱歌的艺术天赋和民族本性。
      究其语言,在富川,不论是平地瑶还是过山瑶,都是使用属于自称为“勉”的瑶族语言,即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而最是喜欢唱《蝴蝶歌》、《喇格哩》山歌的这一大部分平地瑶,由于他们长期与汉族杂居杂处,耳闻目睹,语言变化都比较大。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他们主要操持几种互不相同、尚可意会言传的土语方言,梧州话,七都、八都话,针对这一特点,所以当地人就将他们统称为“梧州土语”(梧州瑶)、“八都土语”(八都瑶)的方言村落。
      平地瑶的村民,大都十分喜欢聚会和唱歌。他们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二月八”、“三月三”、“端午节”、“八月中秋”、“瑶族盘王节”等。过去,平地瑶青年男女的婚姻大多数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婚配,以后便逐步改良过渡到以通过对唱山歌谈情说爱来达到自由结婚的目的。于是,不论是“二月八”“盘王节”,还是一般的圩日、节假日,平地瑶青年男女便成双成对地聚集在一起,唱歌对歌,互问互答,以歌交友以歌盟情,寻对象成婚配,并经久不衰乐此不疲。因此,《蝴蝶歌》和《喇格哩》等山歌和民歌便因此而得以流传和沿袭。再加上当地政府的重视,一些当地民族歌手用它们来参加演唱与比赛活动,获奖和受到领导的接见,这样就使得不少瑶族青年男女歌手将之演唱与传习,因而将它发扬与光大。但是,即使一些男女青年通过对唱《蝴蝶歌》与《喇格哩》等山歌来谈情说爱,寻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但是一般也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方才能够成为婚配、结为夫妻。
      
      《喇格哩》分为两类:一类为短《喇格哩》,一类为长《喇格哩》。短《喇格哩》一般都是设为四句体,第一、二、三、四句均为七言,广押脚韵,并且第一、第三句常加有“喇格哩”的衬词、衬句。如(见谱例2):七都、八都土语方言的村落,人们大都将短《喇格哩》称为是《喇格哩》民歌的歌母,长《喇格哩》是在短《喇格哩》的基础上发挥、发展而来的。就山歌的功用而言,长《喇格哩》因为它在每首山歌的歌词中采用“喇格哩”、“格哩”等衬词、衬句,形成长长的跺词、跺句,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之为“长喇格哩”或“喇格哩长歌”。如(见谱例3)短《喇格哩》易唱易学易记,并且表词达意清楚明确,很受人欢迎。而长《喇格哩》又常被人称之为歌母,多用于民族歌手锻炼气息、训练口舌和声部使用。所以,在七都、八都瑶的村落,人们都认为要想学唱《喇格哩》,必须要先练习学会唱它的歌母,为以后练习学唱它的二声(多声)部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富川七都、八都瑶等平地瑶皆世代沿袭有唱山歌的习俗,遗存着浓厚的百越骆越歌圩遗风。凡节假会期、婚嫁喜庆、礼仪交往等群聚群游活动,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唱《喇格哩》以及其他的平地瑶民歌。特别是男女青年恋爱择偶,接朋交友,唱《喇格哩》、《勒勒嘿》等民族山歌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三月三、八月十五、九月十六盘王节等节庆日子,富川平地瑶民叫“赶会期”,“赶歌圩”,即是他们平地瑶族盛大的歌圩和会期。例如农历九月十六盘王节会期的当天晚上,四面八方的平地瑶瑶寨青年男女就会聚集到赶会期的村子里,呼朋引伴,成群成对,互相对唱《喇格哩》或《啦吱香》,用山歌传递感情,互相赠送信物,一问一答,互相唱和,几经往来就可以定情联姻,直到洞房花烛夜双方婚配成恩爱和睦的夫妻。
      《喇格哩》这一歌种,主要流行于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的麦岭、葛坡、石家、新华等地操七都、八都话语种的平地瑶村寨,它曲调独特,多为二声(多声)部民族民歌。用一种瑶语方言土语“七都、八都话”进行对唱或合唱。《喇格哩》的歌词内容,大都以情歌为主,也有用这一歌种来畅诉情怀、抒情表意、说人记事的。因为在传唱的时候,它一般都要在山歌的歌头、中间用“喇格哩”“格哩”作衬词衬字联串歌词,因此当地人便将它称为“喇格哩”。“喇格哩”的旋律大多以高音的1(多)为最高音,3(咪)为最低音,并以3(咪)音来起头,5(寿)音来结尾。它的旋律优美,反复轮唱,荡气回肠,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独特的方言形式,进而形成的一种平地瑶独特的民族民歌。演唱这种山歌大都是采用二男、二女的同声二重唱或二男二女、三男三女进行对唱、重唱或合唱,且同起同收,余音袅袅不绝,令人称奇。《喇格哩》的曲调以二句论,首句大都为二十二声调式,接句大都为二十声调式,风格宛转悠扬,令人久久忆念,荡气回肠。音阶音域多是“1753”――“多起寿咪”四声音列五度调范围。《喇格哩》在歌词唱腔中频繁使用衬词,衬句,特别是“喇格哩”与“呵哩”等字词,几乎每句必衬,句句长衬,使得整首山歌显得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美不胜收,这在我们中国瑶族的民歌当中,是很少与很罕见的。它的和声音程是以大二大三度为主,又经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大三度音程,然后起起落落,回环转回到同一谱度,富有富川平地瑶瑶族民歌的独有色彩。节奏型多是:使得整个《喇格哩》曲调绵长而悠扬,婉转而富有弹性,给人一种宛转悠扬,热情奔放,荡气回肠的印象,这在中国的瑶族民歌中可谓是艺术特色独具,音乐风格独树一帜。
      
      三、《蝴蝶歌》、《喇格哩》的基本艺术特征
      
      《蝴蝶歌》、《喇格哩》与中国各民族民歌一样,有着非常明显的基本特点(特征)。它们自从元明清朝被发现和发掘以来,就深得当地平地梧州瑶及八都、九都瑶瑶民的喜爱与推崇。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检验和民众的升发,并且在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这个民歌走廊,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元文化体系的碰撞、融合与变异,至而形成了自己绝无仅有、独到独具的一些基本文化特点(艺术特征)。
      (1)文化的多元性
      由于《蝴蝶歌》、《喇格哩》这种奇特的平地瑶(七都、八都瑶)的瑶族民歌,它们所演唱的主体族群为富川麦岭、葛坡、石家、新华、富阳、古城、莲山、白沙等平地瑶族群中的平地瑶(七都、八都瑶)支系族群,所以在它们的旋律、唱词、歌手等演唱元素之中,它不但出自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而且《蝴蝶歌》、《喇格哩》还融合了汉族文化(楚粤文化)、壮族文化(百越遗风、骆越语种)、其他瑶文化(《出嫁歌》、《勒勒嘿》以及其抒情、叙事、表意文化)的形式、语态与特点(特征),呈现出作为平地瑶《蝴蝶歌》、《喇格哩》这一民族民歌独特、明显的多元性歌曲的特点、特征。
      (2)歌者的欢快性
      根据《蝴蝶歌》、《喇格哩》民歌的主旋律而言,它采取抒情、达意、浪漫的手法,通过1235(多来咪寿)、3571(咪寿契多)等音符曲谱,将歌唱者的那种欢快、得意、欣喜的心情全部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体验。另外,它还采用一字一衬,词曲结合,�抑扬顿挫、字少声多、唱腔悠长等唱歌、行腔方法,展示出一种曲调欢快热烈,歌词腔调甜润悠长,尽力展现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听觉感受),全歌充满了富川平地瑶族群人民对幸福生活及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艺术感染力在中国平地瑶族群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是非常少见也是非常难得的。
      (3)演唱的礼俗性
      “无山不瑶,无瑶不歌”,是对广西富川瑶族喜爱本族民歌的一种最明显的体现。我们大家都知道,瑶族人民爱唱山歌,瑶族人民的山歌非常精美。虽然“歌是瑶人最爱唱”,富川的瑶族人民确实也非常喜爱唱山歌,也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心情高兴了、有必要了就唱山歌,但是,他们的《蝴蝶歌》、《喇格哩》、《勒勒嘿》等民族山歌,是必须要逢节假会期、婚嫁喜庆、传统祭祀礼仪等年节礼俗活动中方才展喉高唱,对唱合唱,并且乐此不疲,世代沿袭,这样它们也就体现了自己作为民族民歌语种歌曲所吟唱的礼俗性特征了;
      (4)词曲的严谨性
      《蝴蝶歌》、《喇格哩》的演唱形式,大都是二声(多声)部、男女声对唱民歌,因此它必须意境高雅,旋律优美,结构严谨,词曲精炼,所以对传授、演唱它都定有比较高强的规范和要求。在传授、练习方面,它起落传承、咬词吐音准确,有着比较严谨、规范的教授、练习方法;在组合、形式方面,它必须严格地遵循一男一女,或多男多女的配对要求,不容有所差异、短缺或改变;在演唱地域、场合方面,对演唱者的姿势、表情、语态、起声收尾等都有着不同的规范和要求。因此从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各类元素来看,不论是词曲旋律还是演唱形式,都是我们中国瑶族――特别是平地瑶多声部民歌比较成熟、完整的民族唱腔之一。
      总之,《蝴蝶歌》、《喇格哩》它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广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西贺州富川瑶乡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曹本冶.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2]程天建.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杜亚雄,王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奉恒高.瑶族通史(上、中、下)[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刘丽芳,王琴纳.中国世界音乐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 瑶族 贺州 广西 民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