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沉迷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201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时间:2019-02-02 04:49: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沉迷网络已成了困扰家长、老师的一块心病,帮助他们戒除网瘾,健康成才,是当前家长、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网络成瘾 危害性 成因 对策
一、前言
自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因特网的序幕以来,因特网很快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97年中国网民仅63万人,到1998年底就达到了210万,1999年又迅速上升到890万,2000年则为2650万,2001年为3370万;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1亿人,位于世界第2位,其中,从年龄来看,总体网民中31.8%都在18-24岁间,可见学生网民占重要地位[1]。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困惑,由于青少年成长与网络息息相关,加上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地网络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绝大部分,人数超过1100万。
那么何为会网络成瘾呢?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依我国国情,可修改为10项指标:“(1)过去7天内平均每天上网大于4小时;(2)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3)不能上网时感到无聊和焦虑;(4)希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5)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冲突;(10)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符合其中至少5项指标的定为上瘾。”[2]
二、网瘾的危害性分析
1.身体上的危害
由于长期上网,眼睛极度疲劳,加上受激烈的电脑游戏刺激,缺少应有的体育运动,严重危害眼睛和心脏,特别是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为了节省时间,一日三餐就靠快速面充饥,导致猝死的悲剧发生。
2.心理上的危害
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玩暴力电脑游戏或看色情电影,严重扭曲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另一方面上网需要钱,而自己的零花钱远远满足不了上网的需求,导致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犯罪行为发生。
3.学业及人际关系上的危害
长期上网,不仅荒废学业,而且由于缺少与同学的接触沟通,长期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模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距,导致性格内向、偏激。
三、网瘾成因分析
1.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构成形式、和睦情况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权利控制理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支持与青少年越轨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行为正常的青少年更多地受到父母的监督,容易与父母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相比之下,有越轨行为的青少年却很少能得到父母妥当的管教,父母的管教不是过严就是过松”[3]。
从家庭的构成形式及和睦情况来分析,以下两类孩子比较容易网络沉迷:第一种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缺少母爱或父爱,从而性格相对比较孤僻、敏感,原本就不擅长与人交往,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特别容易在网络中寻找精神上的依托,特别容易迷上网络交际;第二种是父母不和睦的家庭,由于小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吵闹中,在家里找不到安全感、温馨感,甚至由于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行为导致他也有暴力倾向,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暴力在现实生活中是违法的,但心灵深处的郁闷及暴力冲动又无法克服,于是就在网络中发泄自己。
从家长对子女管教方式来分析:管教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引发大学生上网成瘾的是前两种类型”[4]。大学生虽然大部分远离家庭,出外求学,但不同的家庭管理模式还是对学生的网络沉迷产生一定的影响。专制型的家长往往独断专行,不允许孩子有跟其相左的观点,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在学业、情感、交际方面出现困难,希望从家长那得到一点安慰和帮助时,专制型的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骂他们没本事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避风港,从而容易沉迷于网恋;放任型的家长对孩子则溺爱,把孩子当皇帝,要啥给啥,说啥是啥,缺少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监督和引导,等到发现孩子已经沉迷网络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社会化的一个主要方式,在人的一生中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与学校的不当教育也有一定关系。
大学生沉迷网络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是:(1)初高中教师思想的误导。初高中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念书,常把大学描绘得像人间天堂:在那里成绩是六十分万岁,一般是早上有课下午没课,晚上也不用晚自修,你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人会说你;你可以天天跳舞、唱歌、看电影、谈恋爱、玩游戏等。殊不知大学四年才是真正学技能的时候,关系到以后一辈子的饭碗问题,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远远比高考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一种心理落差。(2)大学的老师,特别是任课老师,大多数认为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认为学生大都已经成人了,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大都只教书,却不育人,甚至还认为教导学生,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工作那是辅导员的任务,不关他们的事。而辅导员由于没给学生上课,一个人要带两百多号学生,加之部分学生本身对辅导员就有排斥的心态,总认为辅导员就是约束学生的,因此与学生的感情相对不密切,导致学生有困惑也不会跟老师探讨,而是通过电脑来排除内心的空虚。
3.社会的影响
其一,当前的社会是个功利性的社会,是个社会公德滑坡的社会,为了钱,人们什么事都敢做。按国家规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学习,在学校周围两百米范围内不得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但为了钱,各种各样的黑吧到处都是;同时,为了吸引学生上网,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及黄色影片在电脑上随处可下,各种关于电脑游戏的广告到处都是,如“今天你上网了吗”成了同学间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及显耀自己的一种途径。
其二,是朋辈群体的影响。差异交往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与他们的其他行为一样,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发生的。由于青少年的社会活动具有群体性的特点,青少年个体容易结成小群体,个体容易受到所处群体的影响,这种群体影响力甚至超过社会规范的影响力”[5]。出于朋辈群体的引诱或出于与朋辈群体的攀比,大学生容易跟随所谓的潮流而沉迷网络。
四、辅导员的对策分析
1.辅导员应该了解各种电脑游戏
除了部分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外,部分教师对电脑游戏了解不多,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认为学生上网玩游戏是不求上进、堕落的表现,因此一旦知道哪个学生上网就大声指责批评他,要求他必须无条件地远离电脑,这不但对学生没有帮助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辅导员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网络上瘾也是一种病,仅仅靠指责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应该在对各种网络游戏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甚至可以找时间跟学生一起上网玩游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对自己的排斥心理,从而通过与学生探讨网络游戏而引导学生合理地上网及玩电脑游戏。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不会陷入无的放矢的境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实质,养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逐步达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2.善于转移学生的兴趣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同烟瘾、毒瘾一样,都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和强化的结果,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心理障碍的行为异常。从理论上说,要戒除网瘾,就必须阻断上网操作(刺激物)和网络快感(强化物)之间的联系。而从实践中看,采用适当方法改变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帮助他们摆脱网瘾的束缚具有实际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学会人际交往,养成沟通习惯,减少对网络的依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网络问题的大讨论等,通过讨论,强化学生对网络功能的认识,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网瘾;健全各级学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要及时发现有网瘾倾向的未成年人,及早干预,跟踪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3.省略nic.省略.
[2]宋桂德等.天津市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4,VOL16,(2).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第3版:393.
[4]王海燕.大学生网瘾的家庭成因分析及班主任应对之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3上,(132).
[5]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第3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