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性疾患若干证治规律的研究] 分析常见头颈部疾患一种病案
时间:2019-01-26 04:51: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关键词:性疾患;辨病;辨证 中图分类号:R269.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0928-02
为探索以男子常见性疾患为主的有关“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若干规律,通过复习文献和结合本组经验,笔者采取了相对固定证型和方药的辨证论治的方法,期能从有关性疾患(特别是较多见的精液异常、不孕育、阳痿等)病、证、治的观察和分析入手进行逐步深入的研究。
多年来在本院性医学专科门诊共诊治各类常见性患病例5000多人次,约660例,其中接受治疗1疗程(3个月)以上,且资料完整者凡227例,总有效率为91.7%~93.5%。现就相关于规律探讨的临床资料和方法总结于下。�
1 辨证分型
分Ⅰ型(肾虚肝郁)、Ⅱ型(肾阳虚)、Ⅲ型(肾阴虚)、Ⅳ型(气滞血瘀)、Ⅴ型(下焦湿热)、Ⅵ型(肾阴阳虚)、Ⅶ型(未定型)、Ⅷ型(虚实夹杂)。�
2 常见病种类
精液异常、不孕育、阳痿、综合性功能障碍、遗精、早泄、性兴奋障碍等(依疗效分析病例数多少为序)。�
3 常见病因�
3.1 生物性病因 如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精囊炎等炎症;内生殖器息肉或癌瘤等赘生物;手术、创伤后或某些内科、妇科病所致的器质性病变等。�
3.2 心理性病因 如性变态、性压抑、操作焦虑、情意不舒、困倦、紧张或情感不和等。�
3.3 社会性病因 如未婚同居、人事不谐、家庭或工作纠纷失意、性放纵、嫖娼、吸毒、性知识贫乏等。
此三因既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又可单独或综合导致各种性功能障碍、性疾患或性病。�
4 回春盛精片(系列)主方组成和特色
通过对古今效方验方分析,结合本组经验选取体现调气治则的纯植物类常用中药13味(黄芪、白芍、熟地、当归、怀山药、附片、肉桂、丹参、柴胡、肉苁蓉、枸杞、黄芩、菟丝子),根据不同证型分别制成含上药10~13味的90系列糖衣片5种:901主滋肾疏肝,902主补肾壮阳,903主益肾滋阴,904主行气活血,905主清热利湿。此5种片剂可单独或综合治疗上述诸病辨证之属于肾虚肝郁、肾阳虚、肾阴虚、气滞血瘀、下焦湿热、肾阴阳两虚、未定型(包括无兼症或证不典型者)或虚实夹杂等型病例。本系列药经多年实践证明,具有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能印证和阐发“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规律,避免使用某些量少价昂的动物类中药;且辨证用药时主次分明,疗效理想,药源广泛,药价低廉,服用简易,携存方便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5 90系列药的主治 用量及个体综合治法�
5.1 方药为主 901主治Ⅰ型;902主治Ⅱ型;903主治Ⅲ型;904主治Ⅳ型;905主治Ⅴ型;902与903合用主治Ⅵ型;901~905根据辨病辨证单用或合用主治Ⅶ型;902或/及903加904或/及905主治Ⅷ型。
5种片剂,均每片0.5g,服用时每次10片,1日3次。服902、903时宜用淡盐开水送下。酌情用药连续1疗程(3个月)或以上始列入疗效统计。�
5.2 个体综合治疗 因本病常受上述“三因”的影响,按照中医“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治疗经验,对部分病例也辨病辨证地在整体医学诊治模式指导下选用诸如:①简易气功导引(如揉神阙、撮谷道、兜肾功等);②心理疏导(性咨询教育、去焦虑、情志转移等);③体位改变(如选用胸膝位、后进位等);④辅以食疗(如韭菜、苁蓉茯苓粥等);⑤房事技巧(如动停术、控挤法等)。
总之,个体综合治疗方案,以方药为主,为消除三因,如对生物性病因,可因病证不同而选用清热抗炎、针灸、推拿按摩等方药和措施;对心理性病因,可选用心理疏导、情志转移、身心疗法,气功导引或操作训练等;对社会性病因、可因人制宜地进行性教育、性咨询、戒烟酒、禁娼、禁毒,加强卫生保健等。这些方法与措施可依据病人具体情况单用或兼施,开展防治结合、证因同治,并兼理病人的脏器与功能、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等多层次变化。从理论上和临床诊治实践中都明显地表明是可提高疗效的。�
6 疗效分析�
6.1 疗效标准及结果 分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依据上述标准对227例治疗满1疗程或提前见效且资料较全的病例评判其疗效,总有效率91.7%,显效率45.0%,见表1。
6.2 证治规律 为深入探索证治的规律,本组曾专题分析了治例较多的87例精异不育的常见证型并采用90系列片分别治疗,取得有效率为97.7%、显效率为71.3%(包括孕育率34.5%)的较好疗效。此提示,在有关预试的前提下,选用与常见证型相适应的固定方药辨证地分别治疗本病,既可避免“一方普治”时药不对证的低效果,又可方便病人的服用(无需煎药)和携存;且回春盛精片系列均不含习用的量少价昂的动物药(如三鞭、虎骨、蛤蚧、鹿茸等)而具较理想的疗效,可见在治本病时,动物类中药是可以被某些植物药所替代的。�
6.3 结论 本组还曾对87例精异不育病例的疗效与有关因素(如证型、90系列方药的每例使用种类、病程、性别等)进行了统计和深入分析发现:①疗效与证型无明显相关,同病中的各型均有理想的疗效,说明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有是证用是药,病虽同(如同为精异不育)但证异则方药异,故各型疗效自可无明显差异,而“一方普治”则不能达到这一目的。②从疗效与90系列方药对每一病例前后使用的种类来看,由初诊至疗程结束,大多数病例(约占83%)其证型可有变化,少则1~2次,多的可达3~4次。仅13%的病人始终用一方见效,其余的则证变方药亦变,始奏其效,这也反证“一方普治”是难以提高疗效的,对慢性虚证病人更是如此。③在病程、疗程和性别与疗效关系上尚未发现明显的正相关。④本组病人大多以往曾习用三鞭丸、鹿茸精、雄狮丸,地黄丸等少效,故来院治疗时,笔者曾试图以治肾虚肝郁型的901普治各型作为对照,但除7例Ⅰ型病人有效(药证相符)外,治其他各型均疗效差。故从病人自身对照(前后用药疗效的比较)分析,相对固定证型和方药的辨证论治较“一方普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特色。�
7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为深入探索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规律在常见性疾患诊治中的具体反映,特将325例精异、不育和135例阳痿的病人,按初诊时辨证,其所相对于8个证型的比例分别见表2和表3。�
从表2、表3看,本组所观察的精异不育和阳痿两种常见性疾病,都没有一型有过半数的病例,两病均以第Ⅶ型居多,其次为肾阴阳虚型(Ⅵ型),但都未超过23%~34%的病例,其它各型则更少。此提示本病的各种证型较为分散。这就提供了同病异证时则治则方药不同,异病同证时则可治则方药相同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规律的有力依据;并昭示于辨病的同时还需辨证,结合三因而予以整体医学诊治模式的概括。这一分析也雄辨地说明,在证型分散多变的前提下,靠一方普治是难以提高疗效的。即使本组注意到单纯肾虚为其基本型(约占50%左右),但尚有约半数的病例和肾阴、肾阳或肾双虚的不同,可知单靠补肾普治也难提高本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8 几个论点和规律性认识
笔者以上述7项临床观察和分析为手段,通过多年实践的探索,在有关哲学和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从共性中识别个性,由个性而推演共性,提出了下列3项规律性认识:
①常见性疾患应以整体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诊治模式代替习用的生物医学模式而使具有“病证结合、证因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结合”的病、证、因、治、疗效判定等项相互联系的特色。
②对本病治疗宜以方药辨证论治为主,结合不同的病、证、因而给予相应的个体化综合措施,单靠补肾法和一方普治是难以提高疗效的。
③治本病的中药组方,可选用纯植物类药而避免再用量少价昂的动物类中药并可获取理想的疗效。既可节约开支,又可减少对野生尤其是珍稀动物的杀戮而有利于恢复人类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