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下的“判决书”】 20年前的判决书没执行
时间:2019-01-13 04:21: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我今年80岁。假如按当年医生为我下的"判决书",我离开这个世界应该有50年了。 我1939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曾是一名闯过刀山火海的青年军官。可就在27岁那年,我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均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
上世纪50年代初,医学对这一器质性病变尚无良策,心脏外科还在幻想中,我患的是名副其实的"不治之症",因此,医生给我的生存时间"判"了3~5年。我不相信"不治之症"会永久下去,于是在期待着医学进步的同时,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做好自我保健,想尽可能地让病魔缓行,为创造生命奇迹赢得时间。这时我恰好被调到医学院校工作。原本对医学一窍不通的我,抱着"变外行为内行"的愿望,开始潜心学习医学知识。我聆听教师讲课,参加查房会诊,参观外科手术,列席病例讨论,阅读有关书籍。听不懂看不懂就"不耻下问"。
老一辈人大都还记得前苏联电影《冷酷的心》,一部讲换心术的科幻故事片。当年,我看了这部影片后不久便作了一个"黄粱美梦"。我梦见魔鬼挖去我的心脏;正在疼痛难忍时,有人把一颗活蹦乱跳的心放在我胸内,使我起死回生。梦幻启迪我要更加努力保护心脏,期盼将来美梦成真。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精神愉快有助健康长在,苦恼悲观会走上可悲极端。其次是坚持劳逸结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是难以想像的。那时每天工作都要超过10小时,周日还常加班加点;政治运动连年不断;"注意保养"往往会被人指责为"贪生怕死"。但我尽量保持平静心态,不计名利地位,不计生活待遇,尽可能不让心脏超负荷工作。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饮食营养,终年冷水洗脸,夏秋冷水淋浴,积极预防感冒和咽部感染,以免引起风湿活动。第四,有病及时就医。就这样,我辛勤保护心脏40年,终于迎来了我国心脏外科的柳暗花明。而此时,我的病体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持续心房纤颤,心功能大幅下降……
开胸换瓣势在必行!在术前的心导管检查中,我又被发现有两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已达95%,随时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必须在换双瓣的同时搭双桥,手术难度猛然大增。此时医生踌躇,家属不敢签字。对此,我已有思想准备:只有"华山一条路",宁冒风险也决不坐以待毙,立令家属签字,鼓励医生按计划实施,战斗终获全胜。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火重新熊熊燃烧,我竟然复原为一个健康人。
术后12载,我已年届八旬,诸多老年病如记忆力衰退、前列腺肥大、肾功能递减等都先后光临。除继续保持来之不易的战果外,我的主要精力随即转到老年保健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我订了几本科普杂志,选读有关文章,作读书笔记,听有关学术讲座,看病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虽然有点医学知识,但我从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随意用药,相信科学,信任医生。
从当年接到医生的"大限3~5年"的"判决"到如今,已过去半个世纪。回想起我这50多年走过的人生路,我把我的养生要诀归纳为以下几点:思想上乐观,精神上有情趣,生活上有规律,适度锻炼,保证休息。要精心培植一个温馨的家庭,结交几个知心的朋友,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个人爱好。我还永远铭记三句箴言,即"珍惜生命""学海无涯""知识就是力量",愿与热爱生活的人们共勉。
点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尚孝堂)
郭少军老先生患病及诊治经历,既体现了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的疾病性质和根治方法,也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进步。
风心病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疾病,而风湿热的发生主要与链球菌咽部感染密切相关,生活在寒冷、潮湿、贫困环境中的人们容易患该病。随着社会进步,曾经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风湿热和风心病,其发病率近30年来已有显著的下降。
积极防治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湿热的初发及复发的关键。若发展成风心病后,其带来的危害莫过于心功能损伤,最终发生心力衰竭。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是不失时机地手术修复瓣膜,有效地保护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目前多采用瓣膜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若无条件而行保守治疗者,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来保护心功能。郭老先生科学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态度令人敬佩,他摸索出来的经验也值得风心病病友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