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申请书 > 正文

    巧选切入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时间:2020-08-14 08:23: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巧选切入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南部县花罐初级中学 南部 637300)

      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有多个,每个切入点都有它展开教学的不同程序,这就有个选择的问题。巧选切入点的目的是优化课堂程序,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选切入点要遵循那些原则呢?又如何通过巧选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三十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巧选切入点应遵循的原则

      1、要激发兴趣,引起阅读的渴望。例如,教读《背影》一课可以这样切入,一个父亲关爱 孩子的事情有很多都值得回忆,而作者却背影情有独钟,写了几次背影,哪一次感至深?为什么难忘?

      2、要提领全篇,串联所有的教学内容,切忌肢解文本,破坏整体性,作片面或支零破碎的理解。如《社戏》一课可从这样切入,作者说那时平桥村却是我的乐土,为什么?有哪些乐事?

      3、要串连各个的教学板块,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听说读写的训练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串连,形成一个课程的整体。

      4、体现文本内在逻辑,展现作者思路。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可这样切入文章按什么顺序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呢?列出内容提纲。学生能理出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有什么好处。

      5、切入点所展开的课堂程序要顺应学生认识顺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提出背影表现什么情感,或背影为什么感人至深来切入新课,就不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生活到文本再到精神情感的认知规律和顺序。

     二、巧选阅读教学切入点的方法

      在三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方法。

      1、激趣导入,造成悬念。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运用多媒体放一个简短的织布的视频,在展示一部古老的织布机图片,让同学模拟织布,挑动作最逼真的上台演示。在学生织布过程中开始导入:某某同学真是织布高手,他现在就给大家制作新衣,谁愿意穿呢?没有这样的傻子对吗?可是课文里面两个骗子也是这样装模作样做的新衣呀,为什么能行骗成功呢?大家能从课文里面找到答案吗?课文由此切入。在导入新课时还可以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播放音乐,猜谜语,巧妙组织导语等来激发兴趣,营造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问题导引,水到渠成。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阅读也是学生探究文本最终要有所得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对学生的探究起到导向、启示、控制的作用,以达成教学目的的实现。要根据文本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巧提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阅读。

      我在教学《社戏》时,抓住课文最后两句话来提问,“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我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将从结尾开始。学生来了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我提出问题:“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戏”和“豆”非同一般,究竟“豆”好不好吃?学生阅读探究吃豆部分,发现豆并无特殊之处。那么“戏”又如何呢?学生反复阅读看戏部分发现戏也乏味。那么,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呢?学生展开讨论,原来是“人好”、 “景好”。这样顺藤摸瓜,逆溯倒读,一反常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他们读得认真,“究 ”得仔细,议得热烈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巧用插图,“按图索骥”。课文插图,有的是课文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有的是课文某一片段的精彩描绘,有的是课文重点难点的直观图示。抓插图作为切入点,不仅能提领全篇,还能激起兴趣,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如我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我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说这是本文中描绘的几个人物的肖像画,你能猜出他们分别是谁吗?在学生猜不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读书,勾画文中人物描写的文字,对应出插图中的人物,概括人物性格,再展示插图,请指出图中人物是谁,并说出是怎样的人。

      4、抓关键句,提纲挈领。什么是关键句?就是一篇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落的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它们往往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领起概括和充当线索的作用。从关键句切入,就容易使学生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课文的要害处,突出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引入新课后,就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总起句,“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接着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质疑释疑,“柳暗花明”。

     作者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往往在文章中设置疑难点、矛盾点。教授如能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就能化解矛盾,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如《桃花源记》结尾的疑难点:太守再派人寻找桃花村,却“不复得路”,刘子骥高兴前往,也是“未果”。是作者构思错误,还是桃源村确实消失了?如果是作者故意这样安排的,那又怎样理解?一路追问下去,就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解矛盾,柳暗花明。

      6、抓注释提示,旁敲侧击。一些略读课文和古文古诗在课前和注释①中有背景介绍或内容提示,抓住它,可以作为切入点,旁敲侧击。如教学《卖炭翁》注释①有“苦宫市也”,教师可以抓住“苦”导入,卖炭翁有那些苦?他为什么苦?学生就会探究到,天寒,劳动累,生活苦,心中苦,苦的原因是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宫使的掠夺)

      总之,如何选择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方法很多很多。如温故知新,因果推导,思维发散,线索贯通等等,用哪一种,怎么选择,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选得巧,则教法灵活新颖,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要“巧”选,教师备课时就要深钻教材、了解学生,既要吃透文本的思想内涵、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尤其是作者思路、文章线索和结构,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探索、比较,这样才能抓得住,抓得巧。在教学中,只要做到了巧选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