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时间:2020-08-26 08:06: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汽车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本刊记者 纪鹏飞
8月18日,国家交通部、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对下一阶段治超提出全面部署并出台《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对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的治理进入新阶段。根据新规,自9月21日起,严禁双排车辆运输车进入高速公路: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普及标准货运车型。
非法改装车辆是指对车辆的外观、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进行非国家法律允许及厂商同意的超出原车设计负载能力及功能的改装,包括更换关键部件的行为。非法改装对车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可以说影响到了车辆设计、使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当前,非法改装乱象横生,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需引起社会的警惕。
非法改装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我国对货车非法改装采取了严厉措施,交通部、公安部等部委多次下文开展全国性的整顿,但是从现状来看,非法改装乱象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极个别地区和领域却死灰复燃,似有燎原之势。尤其是在专用车领域,非法改装不仅造成行业不良竞争的加剧,而且引发劣币追逐良币的担忧。
非法改装为什么会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
一是我国的汽车生产采取的准入管理制度,准入门槛相对比较高,相关企业生产需要拿到生产资质方可生产。正常情况下,一些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实力匮乏的中小企业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资质审批的。通常只要有门坎的行业,就会有非法改装并存。因此,一些没有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通过购买合格证非法生产车辆,以低价求得利润,扰乱市场。
二是终端用户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追求车辆的多用途(非专项运输),不少企业为了争夺订单,不惜踩着标准和法规的“红线”,违规生产不符合标准法规的车辆。
三是当前的政策法规仍存在很多漏洞。我国目前汽车生产需要进行公告、3C等系列检测和认证,改装合法化的固化程序审批较长,不少客户要求多,订单急,迫使一些合法改装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进行非法改装。并且不少部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自身先天不足、部门间标准法规存在不少冲突,有些标准法规甚至没有与时俱进地优化更新,导致企业想守法都难。如不合理的整备质量限制,按标准、按薄钢板做出来的车厢合格,按加厚的钢板或复合木板做出来的车就超重,让企业无所适从。再加上执法部门在管理上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在上牌审批、合格证监管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执法环节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正常的市场环境。
除此之外,一些有着特殊用途、对政策不敏感的行业也容易成为监管的空白,滋生大量的非法改装车辆,同时,不少专用车企业以非专用底盘进行改装,很容易造成罐体容积超标等现象。
非法改装危害极大
非法改装车辆一般由主机厂、正规专用车企业、无改装资质企业和用户几种主体实施。常见的非法改装有哪些?主要有四种,一是无改装资质(如公告目录,ccc证书等)的企业(通常说的黑工厂、路边摊)生产的车辆;二是有改装车资质,但生产出来的车,不符车公告目录参数,ccc参数,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如尺寸、整备质量、外观、结构形式,功能等);三是已上完牌的合法车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已有了改装想法,而自行进行改装。常见的有半挂车加长、自卸车车厢加宽加高、厢式货车车厢内部增加新的骨架或车厢直接重做等;四是主机厂不合法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机厂委外整车项目(委托改装),虽然车辆质量所有参数是合规的,但主机厂只是与改装厂签订了协议和提供合格证生产的违法车辆。另一种是主机厂的销售公司委外改装,销售公司找无改装资质的厂家改装车后,向主机厂申请合格证,主机厂为了多卖底盘,默认此种违规行为。
非法改装不仅改变了车辆原有的性能,而且给行业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些无改装资质的厂家,由于不在国家执法机构的管控名单之内,原材料、生产等环节很难被监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味追求利润,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执法环境。与此同时,非法改装不仅改变了车辆结构,而且影响车辆安全。如常见的非法改装极易造成汽车动力下降(吨功率).动力不足,爬坡、泥泞、砂石等路况适应性变差;发动机、汽车车架等超负荷工作,寿命缩短、事故增加;整车合理质心位置改变,造成侧翻角及载荷集中,行车时汽车侧翻、爆胎、断轴、断梁等发生的概率增加;同时因车辆超载,造成惯性加大,刹车距离增加,刹车性能下降,极易出现事故。
如何减少非法改装乱象?
目前车辆非法改装引发的事故繁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个别行业,非法改装已经成为“过街的老鼠”。普通罐式车改装成危化品运输车、轿运车加长、加宽催生大量的“飞机板”、“二怪”,自卸车加高加宽一度成为行业的“惯例”,罐式车辆增大容积屡禁不止,搅拌车甚至诞生了不少的“巨无霸”。
尽管国家各部委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但非法改装非一两个部委就能完成治理,涉及面很广,需要多部门携手治理。
首先,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和生产一致性检查,对不符合公告、3C,国家法律法规的车辆一律不给上牌。对违规生产企业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根本上解决相关企业侥幸心理。
其次,加强对核心部门和核心岗位人员的培训,加强车辆安全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最后,加强源头治理,理顺管理体系。针对倒卖合格证的乱象,可以把合格证和车辆上牌时的专用发票相挂钩,要求合格证上的生产厂商和发票单位一致才允许上牌,从源头打击非法改装乱象。同时在政策上也要对一些有助于提高安全和运输效率的个性化改装予以鼓励,细化相关条例,在公告管理上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