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奕斯伟硅产业建成【对产业类历史地段保护性再利用中建成环境意义的思考】

    时间:2019-02-03 04:35: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产业建筑和地段保护和更新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已改建成功的产业建筑环境作一个简要的评价,并结合国内目前的研究趋势,尝试着从环境类型、尺度、认识主体、非物质因素等相关角度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框架。
      Abstract: In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rocess, the prot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ites have become a sensitive topic. The thesis tries to comment on the industrial buildings which are re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thesis tries to propose the framework of the following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 type, scale and intangible factors.
      关键词:产业建筑; 产业地段; 创意产业园
      Key w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ndustrial sites; creative industry park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242-01
      
      1相关背景
      1.1 国外产业建筑改造概况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造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工业建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起,开始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并取代了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导致传统工业逐渐衰落,原有的厂房、仓库等建筑设施失去原有的功能而被大量的闲置。工业景观已不再是西方国家国力的象征或城市的骄傲。不少的传统工业基地,颓败势不可挡,甚至成为污染和罪恶的象征。
      对于产业类建筑和地段的再利用,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开始了相关的探索,然而,直到80年代后期才真正掀起了以功能置换等灵活方式进行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热潮,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时代大量兴建的工业厂房。改造后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办公楼、公寓、商店、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改造的实践活动也由单一的单体建筑的改造扩展到整个产业地段的更新和改造。衰落的工业区转变成了创意产业、公共休闲和艺术活动场所。最近30余年来,国际上,对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美国,1985年的所有建筑施工中,大约有一半属于改建和复原工程。当代美国建筑师70%的工作都涉及老建筑改造。大规模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成为一个关键的主题。
      1.2 我国产业建筑改造的实践
      我国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早期由于经济、技术及价值观念等问题,在城市的开发过程中依然多采取铲平式开发。21世纪初,国内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已经初露端倪,随着上海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和北京“798”大山子艺术区在商业及影响上的巨大成功,产业类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得到政府部门、建筑界甚至时尚界的高度重视。近年,中国开始大量出现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的现象,特别是旧厂房改造为文化空间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其特殊性已几近成为一种设计类型,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去思考它的现实意义。但是,让这鼓舞人心的蓝图变成现实,决非“1+1”那么简单。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国外资本工业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遗产,它们构成了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时代的特征,也成为城市肌理和文脉的一个缩影。
      今天,中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下一轮的以更新开发为主的建设阶段。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对大量产业类建筑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产业建筑遗存既非古建筑又不是文物,往往被“大刀阔斧”地推倒、拆平,迅速地退出城市生活的空间舞台。因此,在这一形势下,是否应该对产业建筑、产业遗址、产业地段进行保护,已经不应再成为讨论的话题。而如何保护、怎样更新才是更应该去关注的。
      3研究内容与范围
      产业建筑在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代表,本文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特定的产业建筑和地段类型在更新过程中有不同的功能用途。(2)从产业建筑和地段的规模、尺度来看,更新和再利用中有着不同的开发策略。(3)从建筑和建筑环境的认识主体来看,有政府、开发商、设计者、使用者,他们在产业建筑的保护更新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4)从物质文化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相互的关系来看,人文历史景观是城市极具活力的景观视觉要素,是构成历史地段可识别性的内在和灵魂,反过来说,产业建筑和地段也是工业文化特色最直接、亲切的展现舞台。在保护产业旧址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对于那些曾经是特定年代的特定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要素,在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考虑使其生命力延续。
      4研究的趋势与前沿
      自1970年代以后,人们便开始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城市中各类产业空间的恢复与利用。在设计实践方面,国内外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的尝试,如: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港口区再建计划;美国巴尔的莫内港更新等等。国内方面有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一系列创意产业园区、土人景观的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
      近年来,在理论总结与研究方面,也曾出版了许多内容广泛的研究著作,如以同济大学陆地的博士论文――《建筑的生与死》,以东南大学王建国,戎俊强的《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等。另外,出现的相关文章由此开始受到重视,其中绝大部分以介绍国内外产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与经验为主,把人们关注的目光慢慢引向了旧建筑改造的新领域――产业建筑。
      5尝试性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设计案例,对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保护和再利用,本文在一体化的背景下,以规划、景观、建筑、室内等全方位的思考为研究系统的。以这种研究系统约束现今单一的设计行为,从而避免对产业遗迹造成不可逆的破坏。(2)在全方位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产业类建筑遗产的改造后类型、用途也做相应的研究和论证。希望对国内一拥而上的利用旧厂房改造创意产业园的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3)针对建成环境意义的评价不应只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思考,这其中对于认识主体和非物质形态的研究可能会对这场热潮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更积极的意义。
      全文的目的即在于提出一个尝试性系列研究的框架。并将在框架下研究的结果用于反思现今的设计行为。
      参考文献:
      [1][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1(6).

    相关热词搜索: 地段 再利用 建成 意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