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辨证施治_中医辨证施治
时间:2019-01-17 04:26: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到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病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胰岛功能引起碳水化合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出尿糖。中医称为消渴病,是为口渴为引饮,消火善饥,小便频数而量多,有时尿浑浊尿味发甜,体质消瘦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者常容易伴发肺结核、动脉硬化、冠心病、下肢静脉炎、多发性疮疖及白内障等。
早在《内经》曾称消瘅,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列有消渴病篇,在宋代之后将本病以多症状轻重不同分上、中、下消。以口渴多饮者为上消;多食善饮者为中消;尿多如脂者为下消。
本证皆由肺胃积热,饮酒过度,暗耗精气,肾气固涩不健,致使阴虚燥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积酿内热,内热化燥,消谷耗津;或七情失调,气滞未达,滞而化火,消烁津液;或因精虚火盛,内烁津液而成。此外有极少数人因食甘甜之食过量。暂时性引起血糖、尿糖过高,可过一段时间可以自然消失,恢复正常,此种症状不能列入此病之内。 《临证指南》指出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固热淫而已。消渴病在病程的衍化过程中出现阴虚阳盛,或肾阴、肾阳俱虚,虽然将消渴病划分三消,但三消之症状往往是同时出现,而是不过轻重之分在治疗又根据出现的症状轻重,在治疗之时可偏重于哪一方面。
1 糖尿病之辨证
上消乃为火焰滕肺金,肺热伤津之意,可见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黄,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数,脉象多数而有力或洪数。
中消脾热蓄胃腑,胃热伤津之意,可见神虚,面色黄淡,消瘦,舌质红,苔黄干,善饥,大便秘,脉象滑数。
下消哺热肾水枯,水虚火盛之意,可见肾阴虚和肾阴阳俱虚,肾阴虚则可见神虚,面色黎黑,耳轮焦干,消瘦,舌质红,无苔,口干多饮,头晕耳鸣,腰酸,手足心热,小便数量多,有时混浊或尿甜,男子亦出现梦遗滑精,女子亦出现经闭,脉象细数。
肾阴虚日久则必形成肾阴阳俱虚,可见神虚,面色黎黑,耳轮焦干,消瘦,舌质淡,苔白、头晕耳鸣,腰酸痛,阳痿早泄,畏寒肢凉,手足不温,尿频量多,饮一溲二,尿如脂膏,脉象沉细弱。
2 治疗务必贯穿整体观念
糖尿病以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肌体消瘦)为典型表现,前人根据“三多”症状的轻重主次,分三消以便于辨证的侧重,但临证不能机械掌握。切忌“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外感病的治则套于此证。 “圣济总录”消渴门云:“原基本则一,推其标有”,意为五脏六腑是一整体,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消渴病虽可分为三消,其病机性质则一,只不过是肺、胃(脾)。肾诸脏腑气血阴阳功能的偏颇,而致某些局部症状明显罢了。
临床上糖尿病的症状一般按上、中、下消先后迭见,但也有一发病即同时出现,三多一少是两组对立矛盾的症状,即口渴多饮与尿多的矛盾,消谷善肌与肌肉消瘦的矛盾。一般确认为,渴甚为滋肺,善饥当清胃,尿多当固肾。然而“肾为胃关”肾关开而不和,愈饮愈消,愈滋愈渴,上下而无底止。只有关门开而能合,津液自能上滋而渴止。可见渴甚,非但只有治肺。治肾亦能愈上消。又如多食反见消瘦,这种饮食不生肌肤的症状,治有健与泄胃之分.脾瘅消谷善饥,津气在脾,脾主肌肉,脾气薄弱,治当健脾为重点;胃气"重强"不能输精于脾,充实肌肉的营养,治当泄胃火,使脾能为胃以行其津液精微,肌肉方得以充实和健壮.所以辨证施治本病,切避免呆板循规,拘泥于局部症状,要知常达变,时刻不忘整体与每个脏腑的辨证关系,才能不断地使临床功效显著,曾治廉患,男,43岁.患糖尿病一年余,血糖15.9,尿糖+++,口渴,小便频数,曾用诸药效不显,诊见: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数而有力。证属肺热伤津,津亏不上承,肺失节制,未能化津液。治以清肺生津之法。方药:茵陈15g,生地50g,黄芩15g,枇杷叶10g,石斛15g,寸冬25g,天冬25g,石膏50g,元参15g,知母15g,苍术15g,服此方十八剂已见收效,后又在此方加五味子10g生枣仁15g取酸甘养阴,金水相生之意,坚固肾关,以诸于下。继服此方加减八个月余,检验均正常无恙,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3 用药勿过于寒凉
如果认为治疗糖尿病常以寒凉药物为主,这是片面的。糖尿病既有燥热的一个方面,又有正虚的一个方面。正虚由于病程的长短,病位,病机性质的异同,可表现为阴虚、阳虚、气虚及阳阳俱虚。燥热又有虚火与实火之分。故用药既不过于温燥,以免助热耗津,又不可过于寒凉,以免虚甚。所以治疗此证,用药应根据病机性质,做到寒温得宜,不可偏颇。如何做到寒温润燥得宜呢?关键是正确地选择药物、合理的配伍,谨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补气可选西洋参兼能养阴,如用红参、党参、黄芪等可配伍生地、寸冬、沙参等以制其燥;温阳可选巴戟天、寸云、兔丝等温而不燥之剂,如须峻温助阳可选附子、肉桂、炮姜等大辛热之剂,但须注意用药剂量以轻为妙,点拔为宜,未获效再逐渐增量,以阳气复升为止,严禁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4 治疗勿忘心肝脾三脏
糖尿病一般都要从肺、胃、肾着手论治,从心、肝、脾三脏治疗甚少,然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脾为仓廪之官。曲运劳乎心,谋虑劳乎肝,心肝之阴易损,心肝之阳偏亢,邢金伐土,更易加重燥热。故七情活动对此证的影响尤可重要。如用常法治疗糖尿病久不收获,应当细致察考有无心火上炎,肝阳上亢之证,治重重于心肝,可以提高临床功效,如有心火止炎可选用黄连,莲芯、竹叶等。如有肝阳上亢可选用生石决明、珍珠母、龙胆草等。曾治王患,女,89岁,糖尿病病程十一年,渴甚多饮,消谷善饥,血糖11.6,尿糖+++,经应用胰岛素、血糖、尿糖虽转阴,但诸症未消,用甘露饮、调胃承气汤合之加减治疗,五十余天,不收功效,从后观其时有焦虑不安、烦躁不寐、始知其心肝火甚,肝阳偏亢,遂在前方加黄连5g,莲芯5g,甘草10g,栀子15g,生石决明25g,珍珠母25g,以清心肝之火平肝潜阳,经治疗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诸症皆无。
糖尿病血糖,尿糖的顽症降至正常较为困难。究其原因是脾虚不能摄取精微,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精微;肾关开而不合精微外溢。所以降血糖应从脾肾(肝)九脏论治。脾气虚弱用白参、白术。莲肉等健脾益气,脾阴不足,可选重用炒山药、太子参,用苍术、敛脾精,配元参以润其燥。宋代杨士瀛云。 “苍术敛脾精不禁治小便漏浊不止”,这确实是经验之理,而现代药理研究苍术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如肾阴虚弱时重用方味地黄丸改汤剂加五味子10g,生山楂15g等酸甘化阴,滋养肝血,坚固精关。
5 补法和泻法的运用
糖尿病的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此病病程较长,久病伤正,正虚犹为突出,包括阴虚、气虚、阳虚,做治之补法占有很高重要的位置,包括滋阴、补气、助阳等。但应看到,消渴一证皆由燥热暴虐,上灼肺津致渴甚多饮,中燔胃阴而消谷善饥,下损肾水,使肾关不固,小便频数量多。因此泻法亦不可轻视,如清热泻火。苦寒降火,滋阴潜阳等法。消渴之所以难治,证情易反复发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阴虚致燥热,燥热上下焰腾,戕伐诸脏腑阴液正气,阴方甚更使阳气,燥热愈烈,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要认识到这个虚实夹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以清热泻火澄其源;扶正补虚清其流为法则,时刻注重“泻中有补,补中有泻”自始至终应补泻结合,但应视虚与邪的侧重主次,或重补轻补,或重泻轻补。曾治刘患,男,36岁,患糖尿病三年余,血糖,尿糖皆高,善饥,口渴,大便时燥,诊见神虚、面色萎黄、消瘦、舌质红、苔黄干、脉象滑数。证属胃热伤津,中燔胃阴。治以清胃泻火滋阴生津之法。方药:枳实10g、大黄5g、川朴15g、石膏25g、元参15g、黄芩15g、生地25g、花粉20g、苍术15g。运用此方加减二个月的时间,肌肉已丰,体质已增,告痊愈,随访至今健康无复发。
糖尿病往往出现合并症状,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清补兼用的原则进行施治。糖尿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在饮食方面做到控制,在副食方面要增加蛋白质,加强体育锻炼,糖尿病出现合并症时可根据病情进行标本同治,或“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