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幸福》最新读后感
时间:2021-10-25 08:38: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他们最幸福》最新读后感
《他们最幸福》最新读后感
记得之前看大冰在#一席#的演讲《赶着音乐去放牧》,看完感觉心跳都漏了一拍,特别相当非常地羡慕那些流浪歌手,只恨自己没有音乐细胞,要不真想背着把吉他就出发。没多久就看了他的《乖,摸摸头》,真的特别特别特别特别有感触,还写了好长好长的读后感。
隔了小半年才看完《他们最幸福》,很早就开始看了,但一直没能一鼓作气地看完。前段时间刚看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和这本书一对比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作为俗人一个,我会特别羡慕大冰他们的生活状态,但自己会更倾向于刘瑜的实用主义。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聊到这个话题,想要离开,想要去追寻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讨论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真的没有可操作性。离开简单,在路上也很简单,但是回来之后怎么办,这真的是个技术活,走一步看一步地奋不顾身对满身羁绊的人来说真的很不切实际。也许有很多人说走就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之后回来之后活的更加幸福而美好。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别人具备的很多东西你不一定拥有,别人炒股一直赚钱,你去就还真不一定。也可以说这些都是理由,也可以说这都是自己懦弱的借口,我从不否认自己内心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支撑自己去不顾一切。
唯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大冰书里的人都是幸福的,也许他们的生活状态不太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他们内心幸福而安宁的精神状态确是你我不曾具备的。
里面经常出现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一句话:“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树上的男爵》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脑袋里还会经常浮现的一本小说。那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另一种生活是完全可行的,就和大冰的书一样。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世界是多元的,生活也是多元的,永远不会只有一种活法。
最后是书里特别喜欢的一句话:若你还年轻,若身旁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的,你敢不敢沸腾一下血液,可不可以绑紧鞋带重新上路,敢不敢去寻觅那些能让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他们最幸福》最新读后感
这本《他们最幸福》是我被朋友安利的,最近一次我看的国内的文学作品是余华的《活着》,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对国内大部分80后作家的作品是不甚问津的,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散文和青春小说见长。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一直给我一种格局很小的感觉,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少能体会到一种关切而强化了某一些看似青春热血的情怀,也包括后来的种种电影、电视剧,在我看来纯粹是为博年轻人的喜爱而创作。我也很奇怪,每个国家都有80后作家,为什么中国没有像青山七惠能述说一代人心声的80后作家。可能我看到书少吧,也可能是有再怎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也敌不过两个字——市场,或许像书中反复说到的周遭的一切是浮躁了的。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我是个80后。
言归正传,我在看这本《他们最幸福》时,我的一位xx同学跟我说:“这是大冰吧,是我们那儿一个主持人。”
“别人安利的。”
“这书好看吗?”
“简直煎熬。”
《他们最幸福》是一位履历奇特的江湖流浪人创作的回忆录(或者散文?),作者大冰在书中讲述自己23岁到33岁的十年间的漂流往事,舞台从阳朔,再到xx、xx,人物从民谣音乐人,到xx“拉漂”,书中讲述了众多江湖流浪人的往事,相对于现在网络上种种千篇一律成功事迹和那些天文数字的商业新闻,这些发生在和我们同一时代的故事真的可以称作奇异多彩,而这些充满浪漫色彩和野性气质的往事中所指明的方向其实明确且简单——那些貌似的成功并不代表幸福,人生本就应该是五味杂陈的。
书中的每个主角都是浑身散发出过量浪漫气质的、思想不被物质束缚的、富含人情味的江湖过客,如果是按书中原话那就是“非实用主义者”,如果是用更为浪漫的的话来说,他们都是在某天流星降落时,偶然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晶莹的孩子,当我们远远地看着他们时总会不禁发出艳羡,就像是一场无聊的深夜舞会中突然看到了一位绝世佳人,但大部分人是不能融入进他们之中的,因为我们深知这种美丽的代价就是继续流浪。书中的大冰、大军、路平、月月、成子、王博和甜菜、白玛央宗、鹏鹏、老饭和一些提得上名字、提不上名字的人,他们都是经历了不同意义上的流浪,有的现在仍然在广大土地的某一个角落上沉浮。这种流浪的目的已经不只是为了追上逃走的心了,更像一场为心灵生根发芽寻找合适的土壤。
在这里先谈一下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当看到书封面内页上写的“33岁时回望来时路,有话想说。于是尝试开笔当作家。”时,我产生一种十分微妙的抵触情绪。读《他们最幸福》时,我想起了《瓦尔登湖》,这两本书有点相似,对于那些读惯了文字优雅、描写灵动的文学作品的人,这两本所给的阅读体验真的是煎熬,《瓦尔登湖》像是一本流水账,用一种十分平实的写法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两年的生活,而《他们最幸福》则是用网络心灵鸡汤式的写法让人产生进退两难的尴尬感。书中一则则感人的故事、一位位极具流浪气质的人,的确能给迷茫者一些人生启迪,但这种被包裹在鸡汤的外壳下,让这些本应该闪闪发亮发真知灼见染上一股葱花味。鸡汤式写法对于只从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人来说确实是习以为常,它可以以十分简单的“事例+论证”的方法,明确地将想表达的人生哲理灌进你脑中,但这种写法同时让人规避了思考,这也是这本书的不足之处——道理明确简单,但却没法引发更多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共鸣。读这种书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读到这一页就差点忘了之前读过什么。在书的开头写着一句话:“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 相反的是,你若想读完这本书,就得放下自认为已经读过许多优美文章的傲慢,不然只是自讨苦吃。我只能说写手和作家还是有区别的,只不过好像现在能出本书的都可以叫做作家了。
且不谈文笔如何,《他们最幸福》中所表达的精神最求还是十分有现实意义。《他们最幸福》表达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观点:所谓成功不代表幸福,达到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什么是幸福,但其中描写对友情、爱情、亲情、音乐、旅行冒险、江湖侠义和禅宗教诲对人生、心态转变的影响,确实是足以告诫人们,金钱和荣誉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就这点上这本书还对得起封面上那句“A Thousand Paths to Happiness”。(由于实在记不得什么印象比较深的片段,这里没能展示一下原文。)
其实《他们最幸福》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反复出现的一些文艺元素,诸如音乐、旅行、流浪、酒吧。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现代四大俗:从小有个音乐梦,辞职开间咖啡厅,改变世界就创业,放下一切去旅行。我想作者和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音乐、旅行、流浪、酒吧是真正的热爱,因为这些已经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大军说希望抱着吉他死去,我真真切切的认为这些一定不是矫情。一些东西,就像某名牌大学里男生的吉他、女生的单反,城市小资旅游计划里的xx,韩庚小说中的出走,翻了几页但永远看不完的村上春树,选秀明星口中的一句句“想唱歌给更多人听”,这些个东西,就像是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外套,引人争相抢夺,跃跃欲试。我一直是说我没钱买不起这件外套,在我看来这房间里像是挂满了缤纷的彩纸和气球,玻璃构成四壁和天花板,上方缀下美好的宝石,房间外一个巨人伸手摘下一个星星,房间里的几百个小人欢呼雀跃,在玻璃房内抢着谁先够到宝石,真是个热闹的场景,欢乐至极。当我看到我的这些朋友的时候,我总是羡慕他们,那么有钱,在这种对他们人生毫无帮助的事情上可以肆意投入。简直就是浪漫。我以前也认为浪漫就是可以做一些意义寥寥的事。
有多少钱就走多远的路,有多大的本事就靠本事混多远的天涯。
这是我在《他们最幸福》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有时我会说我其实是个80后,说实话我真的挺喜欢那个年代,它透出一种让我难以放弃的迷茫和忧郁。
我在看这本书时,问我那位xx的朋友:“他(大冰)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个有点古怪的人。”
“那我们应该很像。”
朋友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