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选好阅读教学切入点

    时间:2020-07-23 08:07: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选好阅读教学切入点

     有人说,对语文阅读教材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因而把握好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就被喻为教师谱写好教学篇章的“前奏”。从而,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就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可见切入点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切入点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它的存在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对语文教学切入点的研究也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好的切入点,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后所挖掘到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近两年来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论坛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到以下几条找准切入点的途径:

     一、从题眼切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甚至教学重点、难点。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应心存疑问,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又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呢?然后学生就会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专心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答案找到了重点也就出来了。再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文, 课题“爱”指谁和谁之间的爱,有啥特点,茉莉有啥特点,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这样不但自然而然的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而且找准了爸妈之间的爱和茉莉之间的相似点。这样找准题眼,能使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切入

     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里,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学时可从主人公精神品质切入,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时,就可以从霍金的精神品质切入。抓住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自读、自悟,标画出体现霍金勇于向命运挑战的句子,最后得出结论——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因此,文章的切入点找准了,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从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对文章起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找准了中心句这个突破口,在把握重点上就更准确了。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先抓住概括段中的中心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然后再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继而教师再引领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细化的阅读。

     四、从文章的线索切入

     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洛,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只要抓住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时的路线,再引领学生领会作者详写了哪里,略写了哪里即可。只要抓住了这条线索,学生学习起来就更轻松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

     五、从疑难点切入

     精心阅读往往会有所发现,有所质疑,从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点入手,会更加快捷地找到矛盾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民主与互动。如:潘文斌老师在执教《生命的林子》一文时,潘文斌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复习回顾重点词语,让学生认识到法门寺是个名寺,一个高僧云集的寺庙,玄奘一开始想离开寺庙,后来又留了下来,由此教师设问:此时玄奘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问他些什么?进而引出玄奘开始为什么想走?后来为什么又留了来?以“去”和“留”两种疑问体现玄奘思想变化的行为作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读书、圈画、标注、讨论、交流,整节课学生在轻松、平静的阅读环境中,感悟出了“生命的林子”的真正内涵。

     六、从兴趣点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趁兴而学,往往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摆脱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利掣肘,形成自学、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由于文中记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交流自己小时候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法布尔的衣袋装满昆虫?可从小法布尔的兴趣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学生领会文章写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哪些事,从而进一步丰满小法布尔的形象,并且启发学生向法布尔学习他从小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七 、从文章反复出现的词句切入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有时能涵盖全篇的内容,教师可引领学生从每出现句子的段落做深入的阅读。

     例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朗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文章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些方面?”这实际上是一个多通道的阅读过程,更是这篇文章的切入口。

     总之,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读、疑、析、议的能力才得以完美的体现,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钻研教材,才能找准这个切入点。但把握好切入点后如何导入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课例应具体对待。有些课例从切入点看,有的可以顺向,有的可以逆向,有的就需要从中间切入。

     如四上《珍珠鸟》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通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讲的,以此为切入点,问:为什么说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创造美好境界的?

     再如五上《黄果树瀑布》第一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什么是杰作?为什么说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又如五下《兵马俑秦》中间有一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是一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同时,也是教学切入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问:课文中哪句话总的写出了秦兵马俑的特点?由这句话引发出课文的前半部分“规模宏大”和后半部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统领了全文。

     把握好文章的切入点,并能顺势导入,一节课也就成功了大半。我们常常惊叹于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孰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他们解读不懂教材就不能把握好教材中的切入点,也就不不会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由此看来,一节好课不但来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教师独特的教材解读,还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切入点的把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