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主题教育 > 正文

    说明文文体知识及相关答题技巧,,廉政纪检

    时间:2020-10-27 08:0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说明文文体知识及相关答题技巧 - 廉政纪检 - PAGE / NUMPAGES 说明文文体知识及相关的答题技巧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xx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说明文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1)事物说明文 如《中国石拱桥》 (2)事理说明文 如《奇妙的克隆》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 (1)一般性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 (2)文艺性说明文 如《桥之美》 三、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释的事理。

    四、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xx来自于网络搜索 2、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xx来自于网络搜索 3、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

    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xx来自于网络搜索 4、列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xx来自于网络搜索 题型:填空,简答 如:第 eq \o\ac(○,2)段划线句主要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虹口区17 文章第 eq \o\ac(○,8)段作者之所以提出极地经度可以取任意值的依据是_,该段主要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徐汇区19xx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 eq \o\ac(○,7)段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长宁区19 第 eq \o\ac(○,4)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 和 _,它们共同说明了_。静安区18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表示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2、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xx来自于网络搜索 3、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题型:填空 如: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_到_的逻辑顺序。虹口区18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文、_ _ _ _长宁区18 六、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xx来自于网络搜索 七、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常考题型及解答技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4)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xx来自于网络搜索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xx来自于网络搜索 如:第 eq \o\ac(○,4)段加点词“初步”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虹口区19 第 eq \o\ac(○,10)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够 ?为什么?xx来自于网络搜索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xx来自于网络搜索 如:请在第 eq \o\ac(○,6)段的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例子,说说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静安区21xx来自于网络搜索 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说明文常见考点 考点1 :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的主要特征。

    考点2 :理清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考点3:

    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层意和段意归纳内容要点时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

    考点5:

    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考点6:

    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考点7 :准确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

    考点8 :联系实际生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及答题技巧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3、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2)、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3)、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4)、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三、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四、说明方式。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在说明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五、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

    ①由现象到本质;
    ②由特点到用途;
    ③由原因到结果;
    ④由整体到部分;
    ⑤由主要到次要;

    ⑥由概括到具体;
    ⑦由具体到抽象;
    ⑧由简单到复杂;
    ⑨由特殊到一般;
    ⑩由分析到综合。

    六、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1)总—分,如《苏州园林》(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七、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

    1、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看云识天气》按光彩分:晕、华、虹、霞。

    2、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收到对事物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认识具体化、形象化。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看云识天气》中‚有时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象一块洁白的绫纱‛,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不但使卷云的特征更为具体鲜明,而且生动优美。

    4、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约数)。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有些事物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文中用一系列数字说明,准确具体。

    5、作比较: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作比较说明更益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

    6、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准确定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了废气——氧,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从何处来》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7、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如‚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恐龙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对‚板块构造‛说进行了诠释。

    8、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10、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添文章的趣味性、艺术感染力。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死海不死》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确切的数字用语科学准确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中‚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的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九、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1、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2、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2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近年来中考说明文

    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

    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 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

    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

    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九、文段作用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 题型示例 】

    例1:北京市语文中考课标B卷‚人禽流感‛第16题第②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禽流感存在着人人相传的迹象,并造成人员死亡。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词、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方法技巧】

    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了。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文章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

    2、递进式(现阶段,以总分总式最为多见。先总写说明对象的特征,然后分写说明对象的特征。) 【方法技巧】

    1、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2、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

    (1)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方法技巧】

    (1)立足全文,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做出阐述,并根据说明的顺序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判断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说明对象:答题技法:看题目或首尾段。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病毒》一文的说明对象:病毒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说明文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注意段意、中心句。每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尤其是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可多留意。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4、从几句话中提取概括信息;

    5、从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6、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方法技巧】

    1、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xx是xx‛的句式。注意和作诠释作区分。

    2、(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四、词句理解题型 【 题型分类 】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3、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技巧 】

    1、对重要词语、句子的在理解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2、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

    3、常见代词:‚这样、这、这种、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的指代义,多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 题型分类 】

    1、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选择一种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4、引用传说、故事、诗句、名联、谜语等的作用 【 方法技巧 】

    1、明确常用的10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列图表等。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多直接说明前面的一句话)

    (2)列数字:科学准确的说明了…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的…特征;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作比较:清楚明白的说明了…的…特征(地位、影响等) (5)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兴趣。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考查的一般模式是:‚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楚明白的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特征)。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对说明方法的考查是2个甚至是3个。

    2、在回答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时,要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

    3、在具体回答运用说明方法作用时,不要笼统的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东西的什么样的特征。

    如:引用的传说、诗句、谜语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应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漫话对联》)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②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或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六、语言品析题型 【题型分类】

    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2、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

    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

    1、先解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2、(1)表态(删还是不删)。(2)解词。(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

    5 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例1:(《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表示差不多,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2:( ‚走进森林‛ ‚第7段划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
    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 例3:

    (‚农药是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之一起限制作用,用在这里表示除了农药外还有其它的污染源,去掉后成了农药是主要来源,显得太绝对。这与事实不符合,也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备注:所考查到的一些副词,如‚几乎、也许、大约‛和数词‚一倍、左右、大多数‛等往往起限制作用,有的起强调作用,去掉后意思虽然没变化,但语气上有变化。

    3.(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和。

    4.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七、材料链接题型

    【题型分类】

    1、链接一则材料

    2、链接几则材料 【题型示例】例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指导》 P72)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

    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方法技巧】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八、开放拓展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5.谈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

    6.有创见地补写文章结尾;

    7.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8.针对生态环境情况,拟写建议等 【 题型示例 】

    例1:《枯木的妙用》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2《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 有人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结合相关知识举一例谈谈你的理解。

    例4 《人类水资源现状》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如:加强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6 控制水的使用,节约用水等。

    【方法技巧】

    1、答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首先要有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发展。

    2、其次要善于从原文中找有用信息,对社会和自然,我们渗透这样的思想理念:‚不仅要能认识它,还要能改造和利用它,让它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做感悟启示类题,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4、做想象创新类题,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九、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