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学校学年工作总结_0

    时间:2020-09-06 08:37: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校学年工作总结

     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北师大专家指导下,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传承、创新。

     一、传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在去年8月27日聆听完刘校长专题讲座后,我们对特色校建设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生长过程,能够引领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方向,不是简单的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特色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延伸、一种提炼,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是为学校品牌生成及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了这样的理解,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首先秉承了传统。

     (一)传承工作作风

     水工学校创建于1964年,五十余年办学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当我们回首凝视时,依然要感动和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几代教育工作者心载肩抗的民族责任感,并以此而生成的无私奉献的品行和 “用心做教育,用爱教学生”的坚韧执着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点点滴滴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求实求是精神。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代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萌发理想,生成希望的乐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落后还是先进,我们完全可以置信的是,每一个水工人都在一点一滴,像晶莹的水一样,呈现自己的纯洁和剔透,彰显自己的明亮和光润。正是坚守这样的精神,水工学校一点一滴茁壮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在制定特色校方案时,我们本着学校的这种精神,借“水文化”的涵韵,提出“若水文化,浸润教育”特色建设的设想,旨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包容、博大、开放、自然的成长环境,给所有孩子打下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乐于学习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托,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办学理念:浸“真善美”,润“心德行”,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工校训:上善若水 博学远志

     水工校风:平和包容 博大开放

     水工教风: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水工学风:滴水穿石 积水成渊

     办学思路:借“水文化”的涵韵,汲取“水品性”之精髓,润根养性,追求优质发展。

     (二)传承特色项目

     2012年9月,在《XX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校因校制宜,将葫芦丝课程引进课堂,确立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此为题的校本教材《葫芦丝》获得山西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培养的学生也多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这是我校的百人葫芦丝在演奏。几年来葫芦丝课程已经深入学生之心,也得到了家长的喜爱和认可。上学期,在原来五、六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也开设了葫芦丝课程,现在学校四、五、六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葫芦丝课程。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校聘请李伟老师每周来学校工作半天,并且为学校每位音乐教师购买葫芦丝乐器,在每节音乐课上开展教学。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上学期我校新分配的音乐教师学的是竹笛专业,下学期,我们计划在三、四年级开设竹笛课程。

     (三)传承校刊、校报、校歌

     学校的校报《校园风》已经创办两年半,每月一期,已出版28期;教研刊物《水工教研》以及学生作文集《新芽》,也都发行了两年。

     另外,我校编写的《弟子规释读》和《经典诗文诵读》两本校本课程也获得山西省校本课程二等奖。上学期,我们利用周三午读时间开展“讲经典 见行动”活动,学校老师轮流讲,学生结合每周所讲内容背诵、实践,效果特别好。

     校歌《雏鹰之歌》由前任王小平校长填词,我校音乐教师谱曲完成的,校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激人奋进,反映了水工学校五十年的优良传统。

     二、创新

     在准确把握学校传统基础上,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整体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开始创新,整体推进。

     (一)创新行动的方向标——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特色校方案制定

     水工学校特色校方案形成记事表

     时间 会议名称 讨论主题 大家建议

     8月30日 行政会议 学习《XX区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1.专人负责。

     2.重视这项工作。

     3.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这项工作开展。

     9月3日 行政会议 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1.发挥全体教师智慧,群策群力。

     2.行政领导要先理解,领会。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9月6日 全校教工大会 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全体教职工参与“水工梦·我的梦”活动,全体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中。

     9月份 多方座谈走访,确定特色校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定位学校特色校建设方向。

     学校中层:自信教育

     退休老教师:传统文化要传承

     教研组长:养成教育

     专家:立足本土文化,开展“浸润教育”

     9月30日 行政例会 确定方向 本土文化 浸润生命

     10月8日 校长执笔,特色校方案初步形成。

     10月24日 长治路小学,校长汇报特色校建设方案,刘永胜校长进行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整改意见。

     10月—11月 全体中层结合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思考自己工作思路,完成各口建设方案。

     11月19日—25月 校长在北师大学习,通过专家讲座,进校学习,不断完善方案。在与专家面对面活动中,得到彭兴江专家指导,将办学理念进行简化,使之更贴合小学生的实际。

     12月—1月 校长参加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收获很大,对学校特色校反感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将“本土文化 浸润生命”更改为“若水文化 浸润生命”使之更加切合“浸润教育”的主题。

     12月16日—23日 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宣传,全体教师献言献计,完成方案意见征集,共收到建议23条,采纳10条。

     1月6日—10日 结合每位中层的方案以及全体教师的建议,再次对方案进行完善,将特色校建设实施措施完善为七个方面,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基本定稿,再次上交。

     2014年1月18日 教代会 再次通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

     全体教师通过

     2014年2月24日 石校长再次完善特色校建设方案,将校训更改为“上善若水 博学远志”。

     2014年3月3日 结合若水文化,跟换班牌,每个班根据学校特色形成自己的班训。

     2014年3月13日 彭兴江校长来到水工学校实地指导学校创建工作。

     2014年4月3日 水如币开始启用,水如银行正式成立。

     2014年4月14日 根据特色校方案对学校二层楼道文化进行重新布置。

     2014年5月4日——5月16日 校长赴北京挂职两周。

     2014年5月10日 学校围墙进行粉刷,并绘上向日葵图案,希望阳光可以进入每个水工人的心中。

     (二)创新行动的切入点:七项举措全面推进

     “若水文化,浸润教育”就是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一种环境,让教育不在冰冷,不在僵硬,而是温润,贴心,触动灵魂的,让教育过程不再说教、填鸭,而是耳濡目染,是春风化雨,是点滴渗透,是润物无声。能不能将理念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在完善特色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对实施途径进行多次论证和完善,最终把以下七方面作为切入点。

     第一方面:管理之“浸润”——坚持人人参与,彰显自主管理特色

     1.人性化化管理,促进管理者以师为本。

     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岗位不同,没有级别之分。每一位管理者要给予每一位教师人格上的尊重,成长上的关注。在常规管理中处处体现以师为本的举措,比如斥责少一些,期待多一些;每一个教学岗位安排,都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位教师适合的学科、学段,使他(她)不至于因安排失误而影响工作的效果……从每位教师的优势入手,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细微、精到的管理,还可以感染、影响每一位教师,并进而转化为他们自己优效的思维方式。

     2.发挥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自主管理。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我们用三项推进措施:一是开学初,将重大工作进行立项,由教师自主报名,形成项目团队,由项目组全权负责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二是将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部门负责人一定权利,使他们更好地以主人翁意识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完成好工作;三是尝试运用“sharing time”(分享时刻)的管理理念,部门负责人每个月将下月工作中的感觉棘手问题,以案例形式在全校会议上与全体教师交流,征求全体教师的建议,寻求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3.激发自律意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我的学校我做主。学校成立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将学校的事务细分为各个岗位,如学校有文明自律协作岗、升旗仪式主持团队、卫生监督岗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我的班级我做主。班级自主管理,遵循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坚持开展“每天一分钟”活动,班级岗位细化到早读、站队、午休、宣传、礼仪等各个小岗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班级事务,如门长、灯长、路队长、晨读负责人等。同时成立班级班级作业评价委员会,有学生自主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出。多种岗位渗透自主意识,树立学生班级责任感。

     第二方面:环境之“浸润”——巧借“水文化”,营造浸润校园

     1.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它包含着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族文化等主要内容。

     学校环境布置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要有注重内涵的物质文化,使校园处处能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共享空间。

     要紧紧抓住“浸润教育”的核心要素“水”渲染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具体思路

     (1)三风一训宣传:在学校大门的橱窗制作三风一训版面;在学校校讯通主页、班级牌、学校各类出版物、各类工作方案中体现相应文字内容。

     (2)校园人文布置:大厅、历史文化墙下安放山西文化名人或著名景观立体雕塑,后操场开辟校园种植园,将种植园分块承包给各班,作为各班的实践小菜园。

     (3)校园环境布置:学校教学楼以蓝色、白色为主色调,以波浪为主图案,用向日葵作为装饰,象征水工学校在蓝天、大海、阳光滋润下茁壮成长,有蓝天的志存高远,有大海的博大胸怀,有向日葵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在楼梯间、窗户外口、围墙等适合的位置,安装装饰花架,以季节性绿植和向日葵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教学楼内部以蓝、绿、黄为主色调,在学校三层教学楼门厅和办公区设置三类文化主题,设置 “绿色——水文化长廊”“蓝色——科技文化长廊”“黄色——艺术文化长廊”。以图片、实物、资料等形式让师生对水、科技、艺术文化有直观的、深入的了解,培育师生若水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各楼层楼道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自主制定有关“水文化”的宣传主题,并要求定期更换、补充,使楼道成为各年级宣传展示的阵地。

     每个教室也要制定本班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班徽、班名以及自己班级探索水文化的思路,按照各班的风格在本班进行宣传展示,营造浸润教育的氛围。

     (4)开设实践基地。两个探究基地:一是“水文化”探究基地,二是“汾河文化”探究基地,以实物、模型、图片为主,借助音视频手段,突出实践主题,介绍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八大实践场馆:餐饮类3个,工艺美术类2个,公共服务类3个。一个实践农场,每班一块小农场进行展劳动实践。

     第三方面:养成教育之“浸润”——养成好习惯,为学生一生奠基

     在“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的行动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成功的幸福人生奠基。

     1.抓习惯养成,促健康成长。

     在抓日常规范、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养成好习惯,奠基好人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带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为使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实施四步走的活动策略:第一步,在“礼仪”、“生活”、“健身”、“学习”四方面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关注细节。在家长、教师、学生中征集“浸真浸善浸美”100条,制做成图文并茂的《好习惯培养手册》口袋书,方便学生经常翻阅,使学生明确好习惯养成目标,天天默记,每日自省检查自己的行为;第二步,;少先队自律自查小队天天监督,每周三次由少先队广播公布习惯养成检查结果;第三步,利用“水如币”进行激励,全校每月公布“水如银行”储蓄情况,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对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星级奖状或奖品,使学生明白必须日积月累,长期坚持,把好习惯落实到每一天才能得到星级奖状,一定要存储更多好习惯,才能争当“水如好少年”;第四步,将活动延伸到家庭及社区,学校在社区设立 “小公民信息站”,以此借社区资源大公民的力量帮助我们一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抓主题教育活动,使德育潜移默化。

     德育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

     一是把社团活动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突破口。为突出特色教育,我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开设综合、探究、实践三类课程,各类学生社团23个。通过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我校充分挖掘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关爱、扶助”为重点,全面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三是把“上善若水,博学远志”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引导学生立大志、立长志,择善友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书而读,择善行而为。

     3.倡导“大教育观”,提升德育新境界。

     重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尤其注意发挥家长、社区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创设家长开放日制度,双管齐下,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校每年举办四个重要节日,在“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读书节”,开展“我和父母共同读一本书”;在“学会关爱与尊重——感恩节”,开展“我给父母做顿饭”等活动;在“营造生活七彩旋律——文体节”,开展“我与家长参与一项运动、一个节目”等活动;在“梦想与神舟一起飞翔——科技节”里,学生人人认领一个问题,班班邀请一位家长做科技顾问,开展探究活动。

     4.组织开展各年级德育序列活动,关注学生的社会成长与生命价值。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教育主题。一年级:紫色·互助;二年级:金色·遵纪;三年级:红色·爱国;四年级:橙色·感恩;五年级:蓝色·守法;六年级:绿色·善学。每月一主题,每月一年级,使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与评价,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第四方面:教学之“浸润”——自主、合作、探究,打造灵动课堂

     “浸润”一词能较准确地把握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运用渗透手段,或暗示、或启发、或点评,将知识、情感、行为技能等诸方面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染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 “一三六”浸润课堂教学模式

     一条主线:师生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个师生情理互动、心心相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走向共同成长,因此,老师要努力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富人性化,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三个基本点:自主 合作 探究

     第一,自主,指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对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思维模式。

     自主性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基本品质是主动性。自主学习是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它来自学生主体,是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教与学的关系上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决不是教师完全放任自流。

     自主性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学习。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二,“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具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的自主性五个基本特征。

     第三,探究,是对眼前的问题、事物敢于质疑,不满足于表面,要积极的探索,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有三个基本特征:

     问题性: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首先在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以解决问题为最后归宿。

     过程性:探究学习关注学习过程,过程中一方面展示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暴露的疑问,困难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个性的过程。

     开放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探究学习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同时问题的最终答案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六个步骤:课前交流——自学质疑——合作释疑——点拨提升——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课前交流:利用2--3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可以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可以展示前一天自主学习的收获;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小才艺(内容必须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

      自学质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提出自主学习的见解和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又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教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爱步形成自学能力。。

     合作释疑:教师根据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互助交流,4人小组,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展开研讨。小组长要有责任心,合作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充分利用个体对问题认识的差异,实施优劣互补,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点拨提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后实在解答不了的,以及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

     巩固练习:针对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训练。如语文教学:低段读说结合,根据每一课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找准读说结合点,练习说话;高段学习表达方法,巩固内化。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捕捉、交流重要信息,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

     拓展延伸: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申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延伸时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浸润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到五让六要六带进

     浸润式课堂要求全体教师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每位教师必须树立“四种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科学意识),提高“五种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级精神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其次,学校把“立德、立身、立行”作为师德建设的亮点,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五让: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探究、学法让学生归纳。

     六要:学情分析要透、学生关注要到、学习层次要分、学习兴趣要浓、思维引导要深、学习收获要大。

     六带进:

     第一,把爱心带进课堂。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就是帮助学生的最大力量。把爱洒满学生心田,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老师的关爱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前进的动力。老师不要吝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亲近的动作,因为它常常可以让学生心中漾起幸福,同时感受到一种被关爱 。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