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的黑暗与光明:那与世隔绝中的温柔坚守
时间:2020-05-14 08:52: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玲儿
原本,他是纵横沙场的悍将,是智勇双全的战士,受嘉奖无数,是军区重点培养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然而,14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眼疾,夺走了他的光明,让他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在他最痛苦无助的岁月里,青梅竹马的妻子悉心呵护着他的健康与尊严,并陪伴着他奋力地重新寻找“光明”。渐渐地,他接受了失明的事实,又从有声的世界里,再次触摸到了世界怦怦跳动的脉搏,久违的自信逐渐回到了他的脸上……
何等残忍!从光明的世界坠入黑暗的深渊
2005年的一天,在部队驻地工厂上班的莫丽芳接到丈夫莫良明的电话:“我被确诊为视神经萎缩,这个病是不可逆转的……”莫良明的声音低沉。放下电话后,莫丽芳顾不上收拾桌面上的东西,一路火速赶往医院……
1968年,莫良明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1986年,莫良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昌陆军学院。在军校里,每天5-10公里的武装越野训练让莫良明得了骨膜炎。为了不耽误训练,他生生地扛了下来。1990年军校毕业后,他就任步兵排长。两年后,与青梅竹马的莫丽芳结婚。婚后,莫丽芳在老家带孩子,操持家务。直到1998年,军械装备部队成立,莫良明被抽调到原南京军区某部装备处工作,莫丽芳母女这才得以跟随在莫良明的身边。
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莫丽芳也进入部队驻地工厂上班。一向好学的莫良明更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2000年,他被提升为装备处处长。2002年,他还考取了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的在职硕士研究生。2004年,他入选副团晋升正团的培训,成为军区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对象。
这么优秀的丈夫,怎么会得这种病?莫丽芳内心难以接受。她一边安慰丈夫,一边紧急想办法。
很快,他们听说北京一家眼科医院,用针灸的方法可以延缓视神经萎缩。他们立马赶往这家医院。可住院了个把月,眼睛没好转,视力更是一点一点弱下去。莫丽芳没办法,只好和莫良明先回来。刚回来不久,莫丽芳又听一个老中医说,用独特配方的草药包每天定时敷眼,可以治愈。两人欣喜若狂,每天按时、按量地煎药、敷药,期盼能有奇迹出现。
然而,奇迹并没有如愿出现。
一天,莫丽芳下班后回部队的宿舍,刚进家门,便看到了地上散落着一堆中药。
莫良明一声不吭地坐在沙发上,正使劲地把书往鼻尖凑,眼睛时而眯缝成一条线,时而睁得老大。莫丽芳心里一酸,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丈夫就是这个臭脾气,他一定又是为看不清字而恼火,冲动之下将中药扔在了地上。“以后别听这些偏方。现在,这些字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了。”莫良明说。
莫丽芳知道丈夫从小爱看书,《史记》《红楼梦》《自然科学简史》……各方面的书籍都喜欢看。现在,他连字都看不清了,这可怎么办?莫丽芳心里焦急,但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此时,眯缝了半晌也没有看上几行的莫良明,心烦气躁地把书扔在一旁,用脚把散落在地上的中药渣使劲地踩了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一解被眼疾困扰的怒气。
世界越来越黯淡,现在连看书都看不清了!莫良明感觉到整个世界仿佛在加快步伐抛弃自己。他想趁着眼睛彻底失去光明前,看完所有自己想看的书。他决定用放大镜来试一试。果然,他能看见字了!就这样,他靠着放大镜没日没夜地拼命看书。有一天,莫丽芳从半夜里醒来,发现他匍匐在桌面上看书,放大镜在书页上一点点移动,移动速度明显变慢了许多……她睡意全无,起身披衣坐到丈夫身边,将双手轻轻搭在他的双肩上,什么也没有说。她明白,对于硬汉丈夫来说,此时,任何安慰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莫丽芳更加殷勤地查询起哪里有治眼疾比较有名的医院,但凡有一点希望,他们都愿意去试一试。他们几乎走遍了国内各大知名的眼科医院,但是噩运一点也不肯给他们机会。2005年底,莫良明由于视力严重下降,走路频频摔倒……
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2006年,莫良明婉拒了领导的挽留,向组织申请后,带着妻女回到了老家福清。莫良明在家养病,莫丽芳则在一所学校上班。
此时,莫良明近乎失明,即使借助放大镜也看不见任何一个字了。他干脆就不看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
莫良明的脾气变得更加火爆,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他的“雷点”。有一回,一家人正吃饭。女儿无意间说到学校的恶作剧见闻,莫丽芳不自觉地斥责了一句:“瞎说!”莫良明一听这个“瞎”字,立马一股无名火腾地冒了出来。他当即把手上的碗筷朝桌子上一扔,氣呼呼地摸索着离开了。莫丽芳反应过来后,默默地收拾地上的饭菜。打那以后,家里就有一条规矩,凡是带有“瞎”字眼的词一律不许说。“看不见”“盲人”等等这些词语,都成为莫家的“家庭讳词”。
峰回路转:声音打开重新触摸世界的窗口
家里的规矩好办,可是,出门就防不胜防。有一次,莫丽芳带着莫良明出去散心。一个小孩童稚的声音在不远的地方响起:“那个叔叔的眼睛看不见吗?是个盲人吗?”莫丽芳心里“咯噔”了一下,紧张地朝丈夫看了看。果然,莫良明搭在自己肩上的手立马缩了回去。打那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莫良明整天将自己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看着昔日阳光自信的丈夫,失明颓废至此,莫丽芳暗自心痛又焦急。更令她揪心的还在后面。有一次,莫良明突然问她:“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用?”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才30多岁,进取心那么强,现在整天待在家里,时间长了,难保不会出大事儿。她连忙向学校请了几天假,陪在他身边。
难得两人整天相处,莫丽芳总寻思着找点合适的话题,和丈夫唠唠嗑。担心刺激到他,她闭口不谈未来,而是和他一起回忆两人美好的过去。她讲他们童年时如何一起过家家,他当新郎,她当新娘;讲他们如何在农忙时节,在稻田里拾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谷子;讲他们在晚霞的映照下,迎着微风,一起嬉笑着在田埂上捉蜻蜓;讲女儿出生后,他第一次抱着她,乐得合不拢嘴的样子……慢慢地,莫良明紧锁的眉头松开了,他被妻子带入了那些昔日美好的画面里,内心满满的都是温馨而浪漫的感动。
有一天,莫丽芳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他气恼地质问:“你干吗告诉别人我在家里。同学张花妹提了一些海蛎饼放在楼下。”莫丽芳下班后,得知缘由后哭笑不得:原来,小学同学知道他得了病,记得他最爱吃海蛎饼,特意炸了提来给他吃。张花妹都到了莫良明的楼下,但他一口咬定自己不在家,让她把海蛎饼提回去。结果,她只好把海蛎饼放在楼下的椅子上,然后回去了。
丈夫的自尊心太强了,同学不懂,莫丽芳懂。她没有片言只语责怪,而是将海蛎饼热了热,放到他跟前。他闻到味道,抿了抿嘴唇,说:“不吃!”莫丽芳也不勉强他,就把饼子放在一旁,而后忙家务。待她忙了一会儿,回头看看莫良明时,见他正在摸索着什么东西。莫丽芳正欲开口问,没想到,他喊道:“芳,我看不见,你把海蛎饼给我拿过来。”那一刻,莫丽芳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以前丈夫是多么忌讳“看不见”这些字眼啊!现在,他竟然自己说了出来。
于是,莫丽芳一有空就拿出家里的相册,一张张翻看,一张张说给莫良明听。那些过去看起来无比平常的开心、幸福的一瞬间,在此时听来都变得无比珍贵。眼睛失明了,而他的耳朵和心灵却更灵敏了。有一天,莫丽芳翻到两人结婚照,讲着讲着,动情地对莫良明说:“咱好好的,我就是你的眼睛。好不?”莫良明点了点头,轻轻地说了句:“好。”
尽管丈夫的情绪好了很多,但莫丽芳还是不敢大意,她内心扔搁着一块石头,因为莫良明還是不大愿意见人。以前的战友们特意从部队赶来看望他,他干脆利落地一口回绝:“不在家!”他拒绝了几次,大家下次再来的时候,干脆就不再通知他。有一次,几个战友驱车来看他,下了宏路高速,给他打电话,问他在哪里,见见面。莫良明坚称自己不在家,愣是将千里迢迢而来的战友们又打发回去了。
一天,莫丽芳收拾好家务,准备看新闻。莫良明随口说道:“有啥好看的,每天的新闻我都能倒背如流了。不用看了,我背给你听。”说完,莫良明真的背了起来,不仅能将内容背得八九不离十,且每条消息播放的先后顺序都是对的!莫丽芳惊喜不已:他还有眼睛,他的“眼睛”就是他的耳朵啊!
不过,电视毕竟是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的,节目在听的制作上,总归不如收音机专业。第二天,莫丽芳就上街,买了一部质量上乘的收音机,放给莫良明听。果然,收音机里的所有节目,莫良明都爱听:新闻、音乐、评书……在收音机的播放中,莫良明重新触摸到了隔绝已久的世界。莫丽芳常常会就节目的内容,和丈夫进行热烈的讨论……莫丽芳发现,莫良明阴郁已久的脸上,现出了笑容。
后来,手机有了听书功能,莫良明的世界更大了。每天上班前,莫丽芳都会给丈夫找好当天听书的内容。渐渐地,莫丽芳下班回家后,听到莫良明谈最近的时事新闻,又听了什么样的好书。他谈得头头是道。后来,莫良明又迷上传统文化。他听了各种各样的古典名著,《诗经》《诸子百家》等,但他最迷恋的还是《道德经》,他几乎听遍了各种版本的解读。其中,他最喜欢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读。他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才听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静胜躁,寒胜热……”这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让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莫良明有种醍醐灌顶的豁然感。
为了跟上丈夫的节奏,莫丽芳也好好地学习这些经典名著,不懂的地方就向丈夫请教。莫良明也乐于和妻子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每天下班后,夫妻俩就书中的思想和观点讨论得不亦乐乎。
莫良明终于彻底接受并适应了失明的生活。在他看来,世界虽然不再以画面呈现在自己眼前,却以声音这种独特的方式鲜活地存在着。莫丽芳感受到丈夫的心境一天天变得平和、亮堂起来。她内心的石头才放了下来。
告别“黑暗”:那与世隔绝中的温柔坚守
走过失明的阴霾后,莫良明不再那么脆弱。有时候,他还会主动让莫丽芳带他出门走走。昔日好友得知莫良明愿意见客了,纷纷登门拜访。他们和他聊军营的生活,聊当下的新闻,聊福清的趣闻轶事,聊社会的林林总总……除了走路需要搀扶,莫良明的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可时间一长,莫良明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是啊,自己还年轻,难道后面的大半生,就当一个没事听听收音机、或和街坊们唠唠嗑的闲人吗?
一天,厦门警备区的昔日领导邀请莫良明去厦门见个面。莫丽芳精心帮丈夫收拾了一下,和丈夫一道出门了。这个领导特别忙,特意抽出半天时间和他谈心,这让莫良明非常感动。“我记得你以前脑子特别好使。眼睛坏了,又不是脑子坏了!”领导直言不讳的一句话,给了莫良明当头一棒。回家以后,他就琢磨着自己确实应该做点什么了。想起小时候的饥饿,他决定做与餐饮相关的行业。
当莫良明将自己想法告诉妻子后,莫丽芳非常高兴。她倒不是指望丈夫赚多少钱来贴补家用,而是觉得以丈夫好强不服输的个性,只有让他有自己的事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他才能真正地重“见”光明。于是,莫丽芳向亲友筹集启动资金,还特意请了三个月的假,陪着莫良明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公司开业的筹备工作。
莫丽芳陪丈夫跑遍福清、福州、厦门、深圳等十几个城市做调研。晚上回来,她将调研情况汇总、整理,然后,再读给丈夫听。莫良明每听一遍,都会提些修改意见。莫丽芳发现,此时的丈夫,似乎变回了那个英姿勃发的军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所以,尽管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改得开头和结尾都脱了节,甚至只能从头再来整理,她也毫无怨言。
“只要他开心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回馈。至于公司能否赚钱,我真的不在乎。”这是莫丽芳最真实的想法。
如果说前期的工作很困难,那公司成立后出去谈业务才是真正的考验。起初,莫丽芳带着莫良明去谈业务时,人家一见老板是个盲人,根本不给洽谈的机会,直接拒绝。
有一回,莫丽芳带丈夫去一家公司谈业务。刚刚掩上门,就听到里头有人在说:“眼睛都看不见了,还出来跑业务。你说他是不是借着开公司的名义,变法儿来乞讨?”这些话清晰地传了出来,莫丽芳听后,心中十分难受,眼泪在她眼眶里打转。她瞅了瞅丈夫,却发现他居然出奇地平静。丈夫的听力比自己好,他不可能没听见。那为什么如此反常呢?丈夫没有说,她也不便提及此事,生怕触碰到他的“伤口”。
有一天周末,莫丽芳带着丈夫来到自家经营的一个餐饮点。莫良明的手直接往灶台上摸去,莫丽芳赶紧把他拉回来:“你干吗?刚做完菜,很烫。”莫良明又让她帮忙把鞋子脱下来。莫丽芳虽然很疑惑,但还是听从了他。莫良明光着脚板在地上来回走了几圈,回头就把管理的人员骂了一通。原来,他眼睛看不见,那只好用手脚感受干净程度。如果滑溜得很,就说明是干净的;如果黏糊糊的,就说明是不干净的。
起初,这么严苛的卫生要求,让餐饮店的员工很不习惯,一时间怨言不少,甚至有人在背后偷偷地骂莫良明。这些骂他的话,很快便传到了夫妻俩的耳中。莫丽芳气得要开除骂人者,莫良明反过来安慰妻子:“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怎么说,我们管不着。我们既然开了公司,就得把它真正当成事业来做。只有把公司做好了,一切流言蜚语,才会不攻自破,别人才不会怀疑我们的动机,员工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公司做大带来的回馈!”
莫丽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别人怀疑他借开公司的名义公然乞讨的话,他分明是听见了。他是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大家看啊!
在夫妻俩的精心打理下,这家名叫“千金诺”的集销售、配送与餐饮于一体的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截至发稿,公司的年营业额已从最初的500万,发展到近5000万,而莫良明的励志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当笔者问莫良明,为什么公司要取名“千金诺”时。他说:“在我从光明坠入黑暗时,是身边人给了我温暖和感动。是我与妻子对彼此爱的不变承诺,同时,也是基于对社会关爱的回馈,让我这个差点废掉的盲人重见了光明,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编辑/戴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