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读后感 > 正文

    凯文凯利 《失控》读后感优选

    时间:2021-10-29 08:49: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凯文凯利 《失控》读后感优选

      凯文凯利 《失控》读后感优选

      关于作者:凯文·凯利是现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未来学家,昵称 KK,生于1952年。凯文·凯利是一个人生开合度非常大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自由摄影师,从20岁到28岁,他的人生就是游历全世界。28岁的时候,KK 人生所有的有形财产就是一个睡袋和一辆自行车。30岁以后他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后来担任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

      本书简介:凯文·凯利担任《连线》创始主编后,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和世界最厉害的人对谈,包括最著名的哲学家、最疯狂的艺术家、还有各种科技达人。他拼命地往这些人思想的最深处钻,想弄清楚一些终极问题。比如说,生命是什么?地球演化的规律是什么,未来人类会变成什么。这正是《失控》这本书的主题,整本书是用采访体写的,就是他和这些高人对谈之后的思考。作者是在1990年开始写这本书的,距今刚好有20年左右的时间。经常有人问我,在这20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需要做哪些更新?对于我亲爱的读者来说,好消息是,这本书在今天与在20年前同样有效,需要更新的仅仅是一些事例。研究人员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来更好地证明我在20年前提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本身却很是令人惊奇地“与时俱进”。过了20年之后,我们对于如何使大规模复杂事物运作起来的理解仍然少有进展。我很遗憾地告知大家,不论是在人工生命还是机器人技术,抑或是生态学或仿真学领域中,并没有出现新的重大思想。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20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

      核心收获:

      一、第四次认知唤醒

      我们回望人类的历史,人类总是在一个阶段里,自认为明白了一些绝对的真理。但后来我们会发现,这些绝对真理肯定是会变的,而且变了不止一次。凯文·凯利把这个过程称为认知唤醒。在人类的历史上,一共发生了四次认知唤醒。

      第一次,哥白尼把人类生活的地球,从宇宙圣坛上拽了下来,原来地球根本不是宇宙中心,而且很渺小。为了这个新观点,主流人类纠结了很久,后来终于承认了。

      第二次,达尔文把人类从地球生物的圣坛下拽了下来,闹了半天,我们就是猴子变的。大家都感觉很崩溃,也挣扎了很久,后来也承认了。

      第三次,弗洛伊德把人类的自我从人类意识的圣坛上给拽下来了,我们以为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100%代表我们自己的。而现在科学家越来越发现,我们的大脑其实不是拥有一个单独的意识的,它其实是很多股意见和不同意识的一个综合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很纠结的原因。对于这个观点,主流科学家现在也基本接受了。

      这就是前三次认知唤醒,我们现在听可能会觉得当时的人类很顽固,真是井底之蛙。但如果凯文·凯利把第四次认知唤醒说出来,可能你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不太可能吧。

      第四次认知唤醒,就是要把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隔断打通,我们和机器之间,其实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我们正在迎来,生物和机器联姻的时代。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凯文·凯利认为,这整个世界的物质,都是可以打通的。从一个石头,到青蛙、人类、机器、国家,互联网,都是打通的。大家都是遵守同一个游戏规则,在同一个序列里进化的东西。在书里凯文·凯利给这些东西起了一个名字,叫进化体。进化体的演化过程就是整个地球的主题曲。

      而在今天,进化体的最新样态,就是你、我,每个人类通过这个世界的各种通讯手段,和全世界的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脑连接在一起,连接成一个庞大的进化体。这就是人类和机器的联姻。

      在将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我们所创造的机器中的同时,我们也丧失了对他们的控制。他们获得了野性,并因野性而获得一些意外和惊喜。之后,就是所有造物主都必须面对的两难窘境:他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自己最得意的创造物。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作者看来,这却是个最美妙的结局。

      二、大型活系统有统一原则

      机械与生命体之间的重叠在一年年增加。这种仿生学上的融合也体现在词语上。“机械”与“生命”这两个词的含义在不断延展,直到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可以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的。除了语义的变化,还有两种具体趋势正在发生:(1)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2)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遮在有机体与人造物之间的那层纱已经撩开,显示出两者的真面目。其实它们是,而且也一直都是本质相同的。我们知道生物领域中有诸如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这样的概念,而与之相对应的人造物则包括机器人、公司、经济体、计算机回路,等等。而对于两者共有的灵魂,我们该如何命名呢?由于两者都具备生命属性,我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 “活系统”。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对这个大一统的仿生学前沿进行一次巡礼。我所描述的活系统,有很多是“人造”的,即人类制造的机巧之物。它们真实地存在于我们周围,而绝非泛泛的理论空谈。这些活系统都是复杂且宏大的系统:全球电话系统,计算机病毒孵化器,机器人原型机,虚拟现实世界,合成的动画角色,各种人工生态系统,还有模拟整个地球的计算机模型。

      本书所研究的活系统深奥复杂,涉及范围广泛,差别也十分巨大。从这些特殊的大系统中,我提取出了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活系统的统一原则,称之为“神律”。这套神律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绝不仅仅是一个储量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为我们保存一些尚未面世的能够救治未来疾患的药物。自然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创意工厂。丛林中的每一个蚁丘中,都隐藏着鲜活的、后工业时代的壮丽蓝图。那些飞鸟鸣虫,那些奇花异草,还有那些从这些生命中汲取了能量的原生态的人类文化,都值得我们去呵护——不为别的,就为那些它们所蕴含着的后现代隐喻。对新生物文明来说,摧毁一片草原,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基因库,还毁掉了一座蕴藏着各种启示、洞见和新生物文明模型的宝藏。

      三、九律规则

      在诸如生物进化、“模拟城市”等各式各样的系统中都能发现这九律的身影。当然,我并不是说它们是无中生有的唯一律法;但是,由复杂性科学所累积的大量观察中总结出来的这九律是最为广泛、最为明确、也最具代表性的通则。我相信,只要坚守这九律就能够有如神助一般无往而不利。

      分布式。蜂群意识、经济体行为、超级电脑的思维,以及我的生命都分布在众多更小的单元上(这些单元自身也可能是分布式的)。当总体大于各部分的简单之和时,那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从无中生出的有)就分布于各部分之中。无论何时,当我们从无中得到某物,总会发现它衍生自许多相互作用的更小的部件。我们所能发现的最有趣的奇迹——生命、智力、进化,全都根植于大型分布式系统中。

      自下而上的控制。当分布式网络中的一切都互相连接起来时,一切都会同时发生。这时,遍及各处而且快速变化的问题都会围绕涌现的中央权威环行。因此全面控制必须由自身最底层相互连接的行动通过并行方式来完成,而非出于中央指令的行为。群体能够引导自己,而且在快速、大规模的异质性变化领域中,只有群体能引导自己。要想无中生有,控制必然依赖于简单性的底层。

      递增收益。每当你使用一个想法、一种语言或者一项技能时,你都在强化它、巩固它并使其更具被重用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正反馈或滚雪球。成功孕育成功。这条社会动力学原则在《新约》中表述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更多。”任何改变其所处环境以使其产出更多的事物,玩的都是收益递增的游戏。任何大型和可持续的系统玩的也是这样的游戏。这一定律在经济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类心理学中都起作用。地球上的生命改变着地球以产生更多的生命。信心建立起信心。秩序造就更多的秩序。既得者得之。

      模块化生长。创造一个能运转的复杂系统的唯一途径就是先从一个能运转的简单系统开始。试图未加培育就立即启用高度复杂的组织——如智力或市场经济,注定走向失败。整合一个大草原需要时间——哪怕你手中已掌握了所有分块。我们需要时间来让每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相磨合。通过将简单且能独立运作的模块逐步组装起来,复杂性就诞生了。

      边界最大化。世界产生于差异性。千篇一律的实体必须通过偶尔发生的颠覆性革命来适应世界,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灰飞烟灭。另一方面,彼此差异的实体则可以通过每天都在发生的数以千计的微小变革来适应世界,处于一种永不静止却不会死掉的状态中。多样性垂青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边远之地,那些不为人知的隐密角落,那些混乱时刻,以及那些被孤立的群族。在经济学、生态学、进化论和体制模型中,健康的边缘能够加快它们的适应过程,增加抗扰力,并且几乎总是创新的源泉。

      鼓励犯错误。小把戏只能得逞一时,到人人会耍时就不灵了。若想超凡脱俗,就需要想出新的游戏,或是开创新的领域。而跳出传统方法、游戏或是领域的举动,又很难同犯错误区别开来。就算是天才们最天马行空的行为,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试错行为。“犯错和越轨,皆为上帝之安排,”诗人威廉·布莱克这样写道。无论随机还是刻意的错误,都必然成为任何创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系统化的错误管理机制。

      不求最优,但求多目标。简单的机器可以非常高效,而复杂的适应性机器则做不到。一个复杂结构中会有许多个“主子”,系统不能厚此薄彼。与其费劲将任一功能最优化,不如使多数功能“足够好”,这才是大型系统的生存之道。举个例子,一个适应性系统必须权衡是应该拓展已知的成功途径(优化当前策略),还是分出资源来开辟新路(因此把精力浪费在试用效率低下的方法上。)在任一复杂实体中,纠缠在一起的驱动因素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可能明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可以使系统生存下来。生存是一个多指向的目标。而多数有机体更是多指向的,它们只是某个碰巧可行的变种,而非蛋白质、基因或器官的精确组合。无中生有讲究的不是高雅;只要能运行,就棒极了。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静止不变和过于剧烈的变化都无益于创造。好的创造就犹如一曲优美的爵士乐,不仅要有平稳的旋律,还要不时地爆发出激昂的音节。均衡即死亡。然而,一个系统若不能在某个平衡点上保持稳定,就几乎等同于引发爆炸,必然会迅速灭亡。没有事物能既处于平衡态又处于失衡态。但某种事物可以处于持久的不均衡态——仿佛在永不停歇、永不衰落的边缘上冲浪。创造的神奇之处正是要在这个流动的临界点上安家落户,这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变自生变。变化本身是可以结构化的。这也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做法:协调变化。当多个复杂系统构建成一个特大系统的时候,每个系统就开始影响直至最终改变其他系统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如果游戏规则的订立是由下而上,则处在底层的相互作用的力量就有可能在运行期间改变游戏的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使系统产生变化的规则自身也产生了变化。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进化是关于个体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学说。而深层进化——按其可能的正式定义,则是关于改变个体的规则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的学说。要做到从无中生出最多的有,你就必须要有能自我变化的规则。

      四、《失控》给出的行动指南(摘自得到APP)

      1. 别去控制别人

      这点建议几乎在书里的每个章节都出现了。凯文·凯利用各种例子告诉我们,控制这事,已经过时了。

      2. 连接是王道

      未来世界每个成员都是自治的,大家相互之间高度连接。单个进化体的价值,根据他和这个系统连接的数量和连接质量决定。一个进化体来内部的自治个体的连接程度越高,这个进化体越优秀。

      3. 做什么都要先跑起来

      凯文·凯利说,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我们越来越缺失正确的标准,不再有什么东西一定是对的,一定是错的。这其实就是创业圈很流行的说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4. 要努力成为专业人才

      如果你是一个个人,在未来,你应该尽可能掌握一个核心技能,强化自己的专业性。因为未来,每一个人都像器官一样,完成特定的工作内容。

      5. 胜者越来越通吃

      在这个高连接,高转速的社会里,一旦你顺应了某个趋势又使用了正确的方法,那你的优势都会成倍地被放大和反射回来,你就会进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不过,同样记住,当你的对手好像已经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那它就有很大可能,快速吃掉你。

      6. 边界最精彩

      凯文·凯利说,从观察生物圈的结果看,凡是那些居住在生态区最核心的动物,总是趋于稳定的,如果你是一只喜欢多样性和变化性的东西,那建议你去边缘地带生活。同时我们这个时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和毁灭中心。

      7. 你要活得更像人

      这话就是说,那些凡是像机器人的事情就尽量少做。比如那些强调纪律性、重复性、服从性的事。你要让自己变得人情味更浓一些,比如多和朋友交往,多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更热情,更浓汁浓味。

      五、规模的网络化将会真正彻底地改变几乎所有的商业行为

      它会改变:◎ 我们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如何决定生产什么◎ 以及生产活动所处其中的经济的本质

      无论通过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在引入这种网络化逻辑之后,商业活动的几乎所有方面都被荡涤一新。网络——不仅仅只是计算机——能够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方式,生产各种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新型产品。所有这些,都是在一个急速变化的环境中发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所有的竞争者也都拥有相同的能力。为了应对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法律和金融体系也会发生变化,更不用说由于全球金融机构24小时联网所引起的难以置信的经济变化了。而尚在酝酿中的文化热潮也必将如同华尔街一般崛起,席卷整个网络并将之化为己用。

      如果你用网络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联结在一起的话,那么你能做到的就不仅是灵活地控制颜色,而且可以灵活地控制整个设计过程。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先设计出一个样式,然后少量地生产和投放,再根据反馈快速地进行修改,一旦成功则迅速增加产量。整个周期只需要几天的时间。直到不久前,这个周期还需要用季度甚至是年来衡量,其所供选择的方案也非常有限。花王是日本的一家清洁剂和化妆品制造商。它发展出一套极其紧密的网络配送系统,即使是最小的订单都能够在24小时内送达。

      那么,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式生产汽车和塑料呢?事实上,你可以。但有一个前提,一个真正具有适应性的工厂必须是模块化的。这样一来,它的工具和流程才能够迅速地进行调整和重新配置,以便生产出不同型号的汽车,或者不同配方的塑料。今天这条组装线还在生产旅行车或者聚苯乙烯泡塑料,隔天它就在生产吉普或者胶质玻璃了。技术人员把这称为灵活制造。组装线可以进行调整以适应产品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如果你能在运行中就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而无需停下整个流程,你就可以在一个批量里生产不同的东西。

      不过,要想让你的生产线获得这种灵活性,你得让那些现在还被铆在地上、重达几吨的机器能够踮起脚尖来。想要它们舞动起来的话,就需要把许多大块头的东西替换成网络化的智能组件。要想实现灵活制造,就必须让灵活性深深植入系统。这意味着,机器模具本身必须是可以调整的,物料分送的规划必须能在咫尺之间灵活转向,所有的劳动力都必须协调成一个整体,包装供应商不能有任何中断,同时货运线也必须是可调的,市场营销也必须同步。而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今天,我的工厂可能需要21辆平板卡车、73吨醋酸盐树脂、2000千瓦电力和576小时人工,但到了第二天,也许就什么都不需要了。所以,如果你是提供醋酸盐树脂或者电力的公司,你就需要和我一样灵活,否则我们就无法共事。我们将作为同一个网络来分工协作,共享信息与控制。到了这个时候,有时已经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谁在为谁工作了。

      联邦快递过去常常为 IBM运送电脑核心配件。而现在,它也在自己的库房中存放这些配件。借助网络,联邦快递对新入库的配件在哪里了如指掌——就算它是在某个海外供货商那里刚刚生产出来的。当你从 IBM的产品目录中订购某样东西后,联邦快递就通过他们的全球配送服务把东西给你送去。当联邦快递的人把这个配件送到你门口的时候,发货人到底是谁呢?是 IBM还是联邦快递?施奈德物流公司是另外一个例子。这个美国首家全国性的卡车运输公司通过卫星把它全部的卡车都实时地接入了网络之中。一些重要客户的订单是直接发送到施奈德公司的调度电脑中的,帐单也同样是从施奈德公司的电脑中直接接收的。谁在管事?运输公司与供应商的业务分界又在哪里?

      消费者也在被飞快地卷入这种分布式公司。无处不在的“800”电话(对方付费热线)很快会在车间内响起,这样一来,用户反馈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线上应该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如何生产这些东西。

     

    相关热词搜索: 凯文凯利 失控 读后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