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品市场调查
时间:2020-08-26 08:11: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婴幼儿用品市场调查:没有人感到满意 刘树 事情很巧,就在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之前的半个月,为了了解到婴幼儿用品市场的消费情况,本报记者决定对北京的婴幼儿用品市场进行一番调查。这里所说的婴幼儿,指的是0-36个月的孩子,调查的起因是基于一些年轻父母的反映:婴幼儿用品市场很乱,质量可靠的,价格很贵;价格相对便宜的,质量又让人不放心。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了质量好、品牌信得过的产品,但这样无疑要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他们感叹,现在养一个孩子相当不容易啊。
在调查的开始阶段,记者在北京分别选择了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商场,在专卖店、批发市场、商场专柜、一般超市门口,一共发放了100张调查问卷。由于问卷的数量及设计的局限,以及调查地点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调查的结果未必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一些消费者大致的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78%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的婴幼儿用品偏贵;66%的消费者认为接受不了目前婴幼儿用品的价格;9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婴幼儿用品的成本并不高,但企业抓住父母的心理,故意定价比较高;45%的消费者抗议企业的获取暴利的行为;26%的消费者认为国家应该对婴幼儿用品市场进行干预;只有15%的消费者认为企业本来就是市场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小部分人对此说不清楚。
根据统计,被调查者中,18%的消费者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71%的消费者月收入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只占11%。
在消费行为调查中,差不多没有人选择固定的消费场所,几乎都有过在一般超市、商场专柜和专卖店购物的经历,只有很少数的人去过批发市场购买婴幼儿用品;在购买婴幼儿用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考虑产品的质量、品牌和价格的综合因素;大多数人对国产的婴幼儿用品不满意,但只有少数人只选择购买进口的产品。
记者在北京实地考察过的购物场所中,回龙观的物美超市、亚运村的北辰购物中心和飘亮广场商场、安定门的三利百货商场、安贞里的华联商场都属于综合性超市,这些超市里都有婴幼儿用品的专门柜台;亚运村的“七色光”婴幼儿用品专卖店、回龙观的三苑惠力婴幼儿用品专卖店都是专门经营婴幼儿用品的购物场所;而位于木樨园的百荣世贸商城属于批发市场,整个地下一层都是经营儿童服装。
记者首先比较了价格,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感觉到,比较同类商品的价格竟然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价格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纸尿裤,从十几元钱到几十元钱价格不等,让人搞不清楚到底买什么样的才好,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满腹疑问:便宜的固然是便宜,但质量可靠吗?昂贵的也许不错,但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比较了几家购物场所之后,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超市里的货品不全,很难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东西,购买零星的物品还算可以;而在专卖店里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所有的东西,但在价格上又实在没有把握;批发市场价格固然便宜,但难免对质量问题心存顾忌。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小女儿马上要过2岁生日,她说她购买婴儿用品的时候,几乎不去批发市场,专卖店购买最多,普通超市零星买那么一点点。她每月为孩子支出500元-1000元之间。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要考虑质量、品牌和价格的综合因素。
李女士说,婴幼儿用品总体上是让人不满意的,总是难以买到自己称心的东西,而价格总体上又是偏贵。她的看法是,婴幼儿用品的成本并不高,但企业抓住父母的心理故意定价较高,因此她一方面抗议企业的获取暴利行为,另一方面也认为国家应该对婴幼儿产品和市场进行干预。
-----------------------------------
婴幼儿用品:到底有没有暴利?
刘树铎 一张婴儿睡床580元钱, 一套婴儿服装330元钱,一筒婴儿奶粉259元钱,一瓶婴儿保健品219元钱,一双婴儿鞋88元钱,一把婴儿指甲钳58元钱,就连一把普通的婴儿奶瓶刷也要27元钱,在北京打工的四川青年许连久,站在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柜台前,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太贵了,这哪能买得起啊? 他数了数钱包里的人民币,一共只有420元钱,没办法,到别的商场看看再说吧。
这是记者在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前采访时看到的真实一幕,但还没有来得及跟他好好谈谈,他便迅速消失在人流中。
不过在一些超市,记者也注意到,很多婴幼儿用品的价格并不是很昂贵,各种档次、各种价位的商品货架上也都有,那么,人们为什么还抱怨呢? 北京东城区某居委会的郑玉芳女士早已经做了妈妈,双胞胎儿子如今已经5岁了,谈起为孩子购物时的感受,她总是感到非常沉重:我当然希望为孩子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呢?太贵的买不起,太便宜的又不放心质量,有时候真的是前思后想左右为难。
那么,对目前的婴幼儿用品市场来说,到底是否存在暴利呢? 在这个问题上,记者通过采访得到的结论是:存在着争议,而且争议很大。
南京点点婴幼儿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庭平并不认为本行业存在暴利行为。他说,一般来讲,婴幼儿用品的利润率在30%左右,这样的利润点不能说是暴利,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婴幼儿用品生意也越来越难做,现在大多数的利润都在30%以下了,甚至有的公司根本就挣不到钱,干脆倒闭了或者面临着倒闭的命运。要说挣钱,国外的产品确实存在很高的利润,国内品牌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也不薄,但到底是不是暴利,还不能妄下结论。
全国妇联研究所的姜秀花研究员认为,婴幼儿用品是属于完全市场竞争,并不存在垄断行为,企业定价当然属于自身的行为,定价高了,如果仍然有人买,那就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诚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定价高了没人买,那他是自作自受。她的观点是:不存在垄断行为,自然也就没有暴利一说。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差不多与姜秀花持相同的观点,但杨似乎更多关注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管,而价格的高低他并不认为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褚保堂则坚决地认为婴幼儿用品市场存在暴利行为。
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造成婴幼儿产品市场存在暴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婴幼儿产品的需求相对缺乏弹性。他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的一句话做总体上的概括:“随着人们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孩子的质量”。
褚保堂分析认为,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千美元,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婴幼儿产品的支出能力和水平不断增长。在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生活比较艰难的情况下,都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人们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孩子当然更是关爱有加,婴幼儿用品的需求弹性相对变低。在这种情形下,为人父母者都很舍得购买婴幼儿用品,即使价格高一点,父母也会掏腰包。二是婴幼儿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者和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一个企业的信誉、一个产品的品牌,都可以起到信号的作用,向消费者传递关于该产品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作选择。三是中高档婴幼儿产品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垄断利润。近几年,许多国外公司借助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进入中国婴幼儿产品市场,它们提供的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它们与国内公司,以及各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产品都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学理论认为,产品之间存在差异就意味着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供应商就会寻求获得垄断利润。如何保护消费者利益呢?一是政府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对于以次充好、质次价高,欺骗消费者的厂家必须坚决查处,严厉打击。二是政府要推进市场改革,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为强势品牌的形成创造条件。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王大凯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但他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婴幼儿产品市场为什么存在暴利。
王大凯认为,产生所谓的婴幼儿产品“暴利”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更多的商家纷纷介入婴幼儿产品市场。早期教育理论认为,婴幼儿期是人一生当中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神经发育、心理发育和智能水平的发展十分重要,人如果在幼儿期没有进行过教育和训练,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本应该达到的智力水平。而随着婴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不但要保证儿童必需的营养促进身体的发展,而且也非常重视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等。相应地,在营养类婴幼儿产品受到欢迎的同时,益智类婴幼儿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一般来说,市场需求越庞大,商家就越敢于制订较高的价格策略,以从中获取暴利。
二是中国人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客观上助长了婴幼儿产品的“暴利”现象,容易使家长陷入婴幼儿产品“暴利”的黑洞。中国的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因此不惜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上投资,客观上就为婴幼儿产品的“暴利”现象推波助澜。当看到有的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高额投入,以增强体力和开发智力时,一些家长即使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也不惜砸锅卖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少吃了一份营养品或少玩了一种益智产品而落后于其他的孩子。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家长即使明知道婴幼儿产品定价过高,也仍不得不接受婴幼儿产品的高额消费。
那么,家长作为消费主体,如何更理性地选择婴幼儿产品,以促进婴幼儿产品市场的成熟呢?王大凯认为,“早期教育”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儿童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理成熟度,创设适合婴幼儿生长的早期教育环境也极其重要。总之,并不是花钱多就一定能买得到好的早期教育。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婴幼儿产品,家长需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适时、适度地选择最适合孩子成长的产品和教育。
而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王宏亮老师则从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了婴幼儿产品市场的“暴利”现象 。
王宏亮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社会学界还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婴幼儿产品市场的“暴利”现象。他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是中国人口政策的一个潜功能所致。这个潜功能是附加的,也是潜性的;二是由于中国家庭传统的关于子女的价值观取向。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作为婴幼儿产品的消费者,其购买心理决定了购买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就越是愿意对婴幼儿产品进行投入,自然就无暇顾及成本的高低。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张静老师的看法是,婴幼儿产品的直接消费群体是家庭,婴幼儿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为满足养育孩子的需要,如食品、用品、服装、娱乐、教育、玩具、图书、摄影等需要,即使市场存在婴幼儿产品的高价垄断,他们也不得不购买价格昂贵但为生活必需的婴幼儿产品。
张静认为,这些贯穿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高消费铺垫对于一个高收入家庭而言不是问题,但相对于大多数的工薪家庭而言,在“为满足需求不得不买”和“买暴利经营之下的婴幼儿产品”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也给工薪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婴幼儿产品暴利”。事实上,婴幼儿的健康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全社会都应该真正从生育、养育、教育三个层面上关注婴幼儿的成长问题。尤其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国家应该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角度,解决因婴幼儿产品市场暴利所带来的低收入家庭所存在的无力购买必需的婴幼儿产品问题。
同时,张静提醒,商家那种利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不顾社会利益,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婴幼儿产品采取高定价行为,虽获取了短期暴利,但却是一种短视行为。有些婴幼儿产品,是婴幼儿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随着国家对于婴幼儿产品市场的有效干预,再加上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婴幼儿产品的“暴利”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抑制,一个实用的价格适中的婴幼儿产品市场将有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