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概况

    时间:2020-09-03 09:12: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概况领导寄语?沧海桑田,岁月如歌!

     建国伊始,百废待举。1953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石油工业发展需求,北京石油学院在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并吸收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创立,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1960年,学校就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学校历经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又在北京办学,数次搬迁,几次更名。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征程中,几代石大人以服从国家战略需求为光荣使命,秉承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曲折中奋进,在奋进中实现了一次次跨跃,确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55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在众多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吴仪、周永康为代表的10余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等国家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一大批杰出的石油企业领导人、院士、科技专家和英模人物。学校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拥有一批以院士领衔的优秀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已成为国家石油石化高级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标志着进入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

     2007年9月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工委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检查验收,并获得先进校的单项奖。这些都呈现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

     大学的事业薪火相传,延绵不绝。面向新世纪,学校在科学分析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对石油高校的要求,以及石油石化企业加快走向海外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求等形势后,明确提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奋斗目标。为此,我们一定会秉承学校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践行“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继承着石大先贤们的血脉,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再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新辉煌!?同学们,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雨冲刷,更见青松巍峨!我们热忱期待着更多的优秀学子汇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谱写更加动人的新篇章!? 学校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校园总面积496.5亩。截止2007年6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57人、硕士研究生3567人、博士研究生563人、留学生330人,在校生总数11000余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1989年学校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在众多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吴仪、周永康为代表的国家党政领导干部;以李毅中、马富才、卫留成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何国钟、王德民、时铭显等9位院士为代表的优秀科学家,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

      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10个院(系、部),共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等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目前,我校拥有4个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硕士授权的一级学科,99个硕士点。在11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78人,专任教师750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187人,副教授2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3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9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3人,李四光奖获得者1人,侯祥麟基金奖获得者4人,入选"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入选"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学术科研 成效显著?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科研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我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位于全国高校的前列。我校年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达300余项。自1988至2007年,我校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奖3项,省部级进步奖201余项,出版发行科技专著220部,本科生教材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约7914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411篇),完成成果1018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有201项);获授权专利367项(其中发明专利245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中心油气加工工程教育部技术中心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气体能源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油气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油气输配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CNPC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中石化油藏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十七个校级科研实验平台? 多相流与流变学科研实验平台分析测试科研实验平台 新材料科研实验平台 地球物理模型科研实验平台 工程中试科研实验平台 地球化学科研实验平台 计算化学与化学工程科研实验平台 提高采收率科研实验平台 高压相态科研实验平台 油气成藏物理模拟科研实验平台 油气田开发工程科研实验平台 油气井工程科研实验平台 地球物理测井科研实验平台 石油天然气安全工程科研实验平台 油气数据工程实验平台 光纤传感实验平台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实验平台?对外交流 国际合作?"十五"以来,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的40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建立了多规格、多元化"国际石油合作型"人才培养新模式,2006年,学校选派了由中石化全额资助的58名学生赴俄罗斯古勃金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联合培养;同年,我校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英国罗伯特-哥顿大学等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目前有90多名学生参加"2+2"联合培养(2年在国内,2年在国外),2007年已有部分学生赴国外大学学习。 学校面向世界上多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为330人,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苏丹、俄罗斯、韩国、伊朗、越南等国家。其中本科留学生273人,硕士研究生20人。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启动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我校作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从2007年起5年内,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年级硕士生和博士生中选派25人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2007年,我校已有25名学生到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资料图书 应有尽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于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重点收藏以石油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钻完井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机械与自动化、石油天然气冶炼化工、石油工业经济管理为主的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及光盘、缩微、视听资料等新型载体文献。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资源66.5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59.9万册,中外文过刊5.5万册,本校历年学位论文1.1万册),电子图书30.97万册,中外文期刊1093种,外文期刊缩微胶片64种共404卷,光盘和网络数据库20种,光盘167张。院系资料室藏书15万册,期刊302种。

     图书馆实行开放式的"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集藏书、借还、阅览、咨询、检索为一体,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源保障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计划班? 2008年我校将继续开展"创新计划班"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新生入学后将参加第一周的数学、物理考试,从中选取60名成绩突出者组成石油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两个创新计划班,单独组班上课,每班30人。 ?该班的优势是:独立组班上课,由各学科优秀教师任教,强化物理、数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按照培养计划允许学生提前一年毕业或考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社团联合会是于2003年11月成立的学生社团自治组织,以"规范社团管理、挖掘社团潜力、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全校同学"为工作宗旨,发挥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体负责对全校校级学生社团的引导、管理、协调和监督,积极鼓励并大力扶持各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社团联合会现有注册会员49家,涵盖了理论、科技、实践、文艺、体育、公益等六大类,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已经成为教学主渠道之外,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重要的"第二集体",活跃了校园文化,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勤工助学 助学贷款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负责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勤工助学和新生"绿色通道"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拓展校内外资助渠道,提高学生的资助力度。自1997年以来,先后有40多家校外单位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合同额超过2000万,目前本科生获奖学金的比例已超过40%,每年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3000多人次勤工助学机会,并协助有国家助学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制度保证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学校设有多种奖、助学金,尤其是对于新生,我校有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等多种形式的助学金,另外我校每年还为经济困难新生发放防寒服。良好的学生资助工作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安心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没有一名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奖学金类别? 国家优秀学生奖:国家奖学金,每人每次8000元,国家励志奖,每人每次5000元,比例分别占当年参加测评学生的1.5%和4%。 校内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特等、一、二、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分别为:特等奖学金,全校10名,每人每次5000元;一、二、三等奖学金比例,占参加测评学生的6%、13%、23%,奖学金额度分别为2000元、1000元、500元; 校内单项奖学金包括:1)科技创新奖学金、2)文体活动优秀奖学金、3)社会实践奖学金、4)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5)优秀青年志愿者奖学金、6)学习进步奖学金、7)励志奖学金、8)社会赞助奖学金。

     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置的奖学金,奖励金额3000-10000元/人.年,分为优秀奖、励志奖、定向就业奖等,包括:中国石油奖学金、中国石化奖学金、中国海洋石油奖学金、中国石油CNODC奖学金、中国石油海洋奖学金、大庆石油管理局奖学金、大庆油田公司奖学金、长庆石油勘探局奖学金、长庆油田公司奖学金、辽河油田分公司奖学金、新疆石油管理局奖学金、新疆油田分公司奖学金、大港油田分公司奖学金、四川石油管理局奖学金、西南油气田公司奖学金、吉林油田公司奖学金、冀东油田分公司奖学金、塔里木油田奖学金、吐哈油田分公司奖学金、吐哈指挥部奖学金、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奖学金、中国石油管道局奖学金、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奖学金、中国石油华中销售公司奖学金、大庆石化奖学金、哈尔滨石化奖学金、胜利油田奖学金、胜利油田成才奖、中原油田奖学金、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奖学、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奖学金、兰州石化奖金、神华集团奖学金、环鼎科技奖学金、安东奥尔奖学金、东嘉投资奖学金、新奥集团奖学金、熊氏怀亲奖(助)学金等。学校助学金类别?  国家助学金、新长城助学金、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红十字会助学基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北美永新能源新生助学金、中石油华中销售西藏内地班学生助学金、中原石油"爱心助学基金"、中石油甘肃销售"石油爱心助学基金"等,资助金额每人从1000-3000元不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8号教务处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2249E-MAIL: sydxzsb@ 网 址:/public/zsb/index.html 传真电话:010咨询电话:0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