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乐竞(中国)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安塞腰鼓课例

    时间:2020-08-01 08:13: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安塞腰鼓》课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是一曲旺盛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想象与思考。

     课堂实录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导入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学生1:老师,我找到两个——“豪放的安塞腰鼓”、“壮阔的安塞腰鼓”。

     学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

     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教师趁机鼓励学生: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纷纷动笔尝试着、思考着……

     2分钟后,80%的学生脸上写着胜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还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偷窥邻座的本子…… 

     教师趁机插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全体同学要求强烈,无奈,教师只好请先举手的两名同学上台。结果如下: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

     学生齐答:美。

     师:那好,咱们分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同学跃跃欲试,“目无尊师”地争论起来。

     5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争当小组发言代表。发言摘要如下:

     1、“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2、“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A同学站了出来,“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A同学:我们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诗那样,将这篇文章改为诗来读呢?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

     A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读起了他改写的诗。

     A:我改写的是第7段,请大家多多指教——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面对这一改法,个别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则面带困惑。

     师面向全体同学:这样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解,只有个别同学应和着。面对同学们的不解,A同学顾不上征求老师的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开讲了:将这段文字改为诗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

     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保证比他改的好!

     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

     面对新鲜的样式,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

     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着……

     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话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二、反思

     本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说老实话,上课之前,我既没有刻意去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也没有奢望能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因此,就这堂课本身的设计来说,它绝非完美无缺。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评判和指教,进而探讨出一种真实、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动—探究教学方法。

     对于A同学的改诗主张,用替换文学体裁的方法品读文章,我把它视为一种“独创”,这种“独创”及其同学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同时也给了我三点启示:

     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

     2、学生的创造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3、教育就是一首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追求课堂上的“实、趣、活”,仅仅靠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学法,甚至上几节研究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提炼、完善和升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