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为了谁
时间:2020-11-22 07:5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作为众多音乐形式中的一种,流行音乐对于人们的娱乐生活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气。随着众多网络歌曲和选秀节目的兴盛,一大批草根明星涌入观众视线,这在全国亿万观众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平民娱乐热潮,流行歌曲的潮流也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这为不良信息和负面效应的传达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背离了流行歌曲健康发展的方向。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我们需要加强音乐审美能力,把握正确的音乐审美导向。
[关键词]流行音乐;网络歌曲;大众媒体;低俗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87-04
趋于低俗的网络流行歌曲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流行音乐的青年创作家群体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毋庸置疑,这个青年流行音乐创作家群体是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自我选择的产物,他们身上肩负着流行音乐承前启后的发展重任。流行音乐于美国起源,它包括了“乡村歌曲”、“布鲁士”、“摇滚乐”、“爵士流行曲”等多种形式。从广义上看,每一首流行的音乐都可以称之为流行音乐。从狭义上说,流行音乐是专指那些在我们当今音乐生活中覆盖面比较广,常有较强商业目的性、内容上通俗易懂、唱法较为自由、歌词贴近于生活,多传唱于青年人之间的音乐。[1]
近年来,网络音乐的兴起,调动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从2000年在网络上一炮而红的雪村开始,网络歌手以惊人的速度红遍大江南北,这样的歌手和歌曲非常“草根”,更容易流传,而网络歌曲则成为了流行乐坛的新生力量。然而这些人人传唱的歌曲也是良莠不齐,我们的流行音乐接受通俗,但绝对拒绝低俗。比如,前几年传唱度极高的一首《香水有毒》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首歌的歌词描述极为低俗,公然用“出轨”“小三”等作为歌词素材,极为露骨。我曾在马路上听到一些小学生自如地哼唱这首歌曲,歌词清晰可辨……更甚,还有很多青年大众把这首歌作为手机铃声和彩铃,那些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就这样传唱于大街小巷。当然不仅仅是这一首歌,很多网络歌曲都被网友指为低俗无聊,甚至掺杂淫秽色情。《那一夜》《求佛》《狼爱上羊》等等都被曾批为低级趣味,不知道这类歌曲创作者的初衷是什么?又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正能量呢?
1998年,由邹友开作词、孟庆云作曲的《为了谁》一时间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至今仍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你是谁?为了谁?”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与曲调至今铭记于男女老少心中。《为了谁》这首歌,是献给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的颂歌,是送给所有的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抵挡住凶猛洪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抗洪勇士们的赞歌。这首歌曲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宣扬了当代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他们的伟大壮举将会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这首歌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对于现下如此占据市场的网络音乐来说,它们推出的有多少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作品?又什么时候能和这样高度的优秀作品进行比较呢?
而今,由于网络音乐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乐制作的门槛,很多人急功近利,创作初衷不再那么单纯。他们创作的首要目标是想怎样才可以更出名,为了达到目的博取眼球,更不惜用低级的方式去迎合一小部分受众的关注。2006年,歌手杨坤曾对媒体表示,称网络歌手是音乐界的“牛鬼蛇神”,他认为网络歌曲让内地的音乐倒退了十五年、“残害了下一代”。大批量低俗歌曲的存在,使得一些网络歌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网络歌曲太过低俗,已然不能被称为音乐”。[2]
2007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召开的“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上,以阎肃、徐沛东为代表的40位词曲作家和歌唱家对网络歌曲的低俗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并联名发出“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将有关网络歌曲的争论集中放大。对于这些倡议,大家看法不一,而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网络歌曲走向有序发展的轨道才是最重要的。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秘书长、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先生认为,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兴音乐形式,已经成为了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品种,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要进行区别对待,“认真辨别通俗和低俗、恶俗之间的差异。对通俗的应该宽容和鼓励,对低俗、恶俗的才要坚决抵制”。徐沛东也认为网络歌曲中也不乏一些生力军,重要的在于引导。他介绍说,中国音协应举办一个训练班对这些网络歌手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要办一个网络歌曲大赛,以整肃网络音乐之风。[3]
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对“通俗”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通俗和低俗是完全相异的两个层面。低俗更多地显现为作品的内容,物欲崇拜、奢靡浮华等,体现于流行音乐作品的情节和主题中。
流行歌曲风靡对大众的影响
一位音乐学者说过:“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4]流行音乐是一种极具时效性的,它会随时尚风向的变化而变幻,而青少年处在一个对世界各种事物非常好奇的年龄段,他们青春奔放,热爱新奇与刺激,于是他们会被具有鲜明情感和新颖旋律的流行音乐吸引,对青少年的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这种特殊性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流行歌曲之所以在青少年中如此盛行的重要原因。流行歌曲在内容表达上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新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歌词表意直白,作品多表现生活中友情、欢乐、伤感、憧憬、苦闷等情绪,对于青少年在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另外,对于日常的学习和繁忙的工作,他们承受了太多太多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压力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这驱使了他们想要寻求一种情绪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宣泄自己的压力,以此获得信念支持。而流行歌曲中那些贴近青少年生活、沟通青少年心理的词曲,都在各个方面迎合了青少年这种在精神上的需求,这也是流行歌曲如此受欢迎的另一原因。[5]
而流行歌曲对于青少年也是有利有弊。首先,流行音乐极大的丰富了青少年的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也为他们认识和了解音乐提供了来源。从这种与流行音乐的互动中,他们可以直观自主的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比方说,虽然大部分学生不识五线谱,也不能准确表达音乐的节拍和节奏,更不能理解音高度数的概念,但是,他们中有很多人仍然可以较为准确地哼唱他们喜欢的歌曲旋律,在节奏上一般也比较到位。[6]同时,像R&B、Hiphop等曲风的流行歌曲,音高节奏上是具有很大难度的,但是由于青少年的兴趣驱使,通过多次的练习和反复的学习模仿也是可以对歌曲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与掌握,在音乐感觉上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基本要求,甚至有些还可以做得很好。比如今年第四季《中国好声音》的选手贝贝,如她自己在决赛所说,她并没有学习过任何的乐理知识,甚至对乐谱概念都还很模糊,因此在比赛期间常常感觉与别的选手有很大差距而非常不自信,一直到最后决赛导师还在给她教导相关的乐理知识。但有目共睹,她的唱功和表现确实得到了四位导师以及各方媒体的高度肯定,在各大网站歌曲排行榜中的点击率也是名列前茅。这无疑证明了流行歌曲的传唱度确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青少年接触音乐的机会,也为他们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提供不同的体裁,激发了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在流行歌曲如此盛行的当今,一些网络流行歌曲内容创作表意直白,歌词粗俗,降低了年轻人音乐审美的水准,更加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完全起不到音乐所肩负的审美教育任务,反而适得其反。2012年时,据乐坛歌曲排行榜统计,上榜歌曲中,爱情歌曲遥遥领先,占据了93%,而公益歌曲、励志歌曲只有可怜的7%,爱国歌曲更惨淡,则是一首都没有上榜。同时在这些上榜的爱情歌曲中,能够体现积极向上的健康爱情观的仅仅不到20%,剩下的那大部分竟然都只是些或无病呻吟或苍白空洞的低俗内容,[3]有的甚至是以一夜情为卖点,鼓吹快餐和买卖式爱情。同样值得深思的是,这些爱情歌曲中,经典情歌非常少,很多都是短命情歌,格调和取向都呈严重庸俗化倾向,文学美感度少之又少,内容单一,千篇一律。至于爱情歌曲如此泛滥的原因,便是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和大众评价口味,爱情歌曲更容易被当今社会青年人所接受,走红几率更大,并且创作难度较小。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些低俗歌曲迅速泛滥,会对那些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危害巨大。青少年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形成刚刚起步的时期,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存在这猎奇心理,然而他们对事物又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基本上是不能对网络歌曲的好坏与否进行深刻的认识和选择的。因此,在跟风学唱这类低俗歌曲时,对于歌词是否健康根本没有意识去考虑,主要是觉得好玩,大家都唱我也唱的跟风心理,同时也觉得有些歌词非常的新鲜刺激,于是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开始跟唱。然而如果青少年在三观形成的初期就成日地沉溺于这种看淫秽画面、听脏口歌曲的生活中,无疑会走向歧途,耽误学习,更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严重扭曲整个社会风气的健康导向。[6]
现如今,青少年娱乐聚会去KTV唱歌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KTV唱歌时,总是会听到大家唱些或无病呻吟或疯癫逗乐的歌曲,很少能听到有人唱《水手》《心若在梦就在》《我的未来不是梦》这类励志歌曲。歌曲是可以抒发人们的感情,可想而知,总是沉浸在这样的歌曲意境中,青少年的情绪也都会很哀怨,成长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作为受众者大多为青少年的歌曲种类,歌词内容的低俗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风气会有非常严重的扭曲。
拒绝利欲熏心的市场音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7]
近年来选秀类音乐节目非常繁多,作为流行音乐的一个代表,这类活动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展现自我,使音乐梦想得以实现。但是有些选秀节目就是为了博取收视率以获取社会经济效益。而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其实,追求经济效益并不是就不能顾及其他,它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与流行音乐发展产生良性的互动,当然更大可能的是产生恶劣影响。因此,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流行音乐的新兴形式,对其发展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效果,否则,对于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就是不可预知的了。[8]
“中国好声音”作为当今最火的一档音乐节目,不像是几年前的“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说是音乐类节目,在评价中却更偏向于对选手外形的赞赏和评论,没有切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欣赏层面,而是更多的对选手的唱功、风格、改编能力以及音乐欣赏方面进行评论。显而易见,这样的评论更多地关注了音乐艺术的本身,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其实,这也代表了近几年选秀类音乐节目的一个导向变化。那就是在选秀节目初登娱乐舞台时,观众的娱乐需求得到暂时的满足,对电视音乐的审美要求比较低,对于节目的关注更多的偏向于娱乐性而非专业性。而现今随时代发展,观众的审美高度有了提升,对电视音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大众需要,这类选秀音乐节目也越来越重视质量,更加着眼于专业性。不可否认,这种专业性的音乐节目确实赢得了观众的关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中国流行音乐选秀赛事的积极意义在于给追梦者、作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并不是由比赛结果决定的,而是它是否能够走向群众、满足听众。流行音乐的选秀节目只有以满足听众为首要目标,并以此为基本原则不断进行实践,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才可以稳固健康地向前良性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曾提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长久以来,金钱至上已成为艺术领域的一个潜规则,甚至于不仅仅是艺术领域,各个行业领域都存在这种负面的认知。在某些艺术家心目中,使命、责任、积极效应、意义等的分量愈来愈轻。然而,不知何时起,文艺评价也开始参考于市场经济的效益。印数、票房、收视率、点击率等成为考察文艺作品影响力的重要依据,巨大的销量似乎说明了音乐作品的质量。大众对于音乐作品的评判体现为市场的肯定程度,大众的态度带动了市场销量的起伏。这种潮流愈演愈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要有了数量业绩,所谓的质量根本是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种以市场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音乐由于出发目的不纯正,就不会创作出真正优秀有高度的作品。而真正的艺术家却坚决不会将迎合市场作为首要目标,也不会因为考虑市场而遗忘了自己更为重要的文艺职能。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
“烈火炼真金,危难见真情”,人民子弟兵永远无愧于军人的称号。这首《为了谁》这些年从旋律到歌词都一直深深触动着听众的心灵,感人肺腑的歌词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激发了人民群众拥护人民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每每听到这首歌,总是激动不已,心潮澎湃,催人泪下。这更加证实了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那么作为新兴重要音乐形式的网络音乐来说,它们什么时候做出了具有这样高度的音乐作品呢?作为年轻人最偏爱的流行歌曲来说,它们的创作又能不能正确地引导中国流行音乐健康发展的方向呢?现在的网络流行音乐中,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为了谁”可以搜出百余首关联歌曲,然而从歌词内容上看绝大多数都是些爱情歌曲和无聊低级歌曲,词词句句离不开女人和情爱,有些更甚,歌词完全不堪入目。放眼看下来,也就只有一首正能量歌曲,那就是这首经典金歌《为了谁》。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恶劣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
流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现代人的音乐。近些年来,日趋严重的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制约了我国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9]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流行音乐发展方向的蓬勃向上,保证整个流行音乐审美导向的正确性。作为受众群体,应该擦亮眼睛,分清好坏,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坚决抵制低俗歌曲的泛滥。而作为音乐人的我们,更应该不背初衷,明确基本的创作目标,把握正确的审美导向,创作积极向上、意义丰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而不仅仅为了创作而创作。真正意义上了解,我是谁?为了谁?为什么而创作?
[参 考 文 献]
[5]沈汝发且行且歌∶“流行音乐与青少年成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3(01):28-34
[2]李松涛流行歌词为什么这样俗[J]北方音乐,2007(11):52
[3]王素芳“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J]歌曲,2007(11)
[4]齐慧玲浅谈流行音乐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当代小说(下),2010(08):70
[6]袁 茜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心理分析及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7]习近平文艺应当引领新时代的新风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史纵横,2014(11):1
[8]周景雷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N]辽宁日报,2014-11-04
[9]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J] 电影艺术,2014(06):5-7[ZK)]
[10][ZK(#]马东风,杨超群疯狂的电视音乐选秀—大众娱乐审美三则[J]当代音乐,2014(05)
[11]吕晓莉大学生流行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2]李庆玲,王蕾,赵耀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102-104+109
[13]谭 茸论红歌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D]中南大学,2013
[14]曹晓天小学生流行歌曲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刘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