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将文本解读进行到底

    时间:2020-12-15 04:02: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少霞

    教师专业素养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人才只能由人才来培养”,因此教师要培养出人才,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内存不断扩容。而对于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更是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教师專业化发展绝不能等同于将教师标准化,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练习,搞“标准化大生产”。不可否认,这种“大统一”的形式确实对学校的一统管理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殊不知,在统一安排布局下,久而久之,势必使得部分教师产生依赖性、惰性,习惯于“拿来主义”。更何况学生绝不是机械生产线上的产品,标准化的模式根本无法应对灵动的学生、多变的课堂。如果坚定不移走“标准化生产”路线,只能让语文教师最终步入“匠门”。

    要想克服匠气,就必须多一份书卷气,这份书卷气不仅来自于人生阅历和阅读的积淀,还源于扎实的案头功夫。而语文老师的案头功夫主要体现在文本解读能力。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语文教学的起点是文本解读,语文教师只有首先与文本进行有亮度、有宽度、有深度的对话,才能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有趣有效的沟通,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我认为以解读文本为突破口走向专业发展道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探寻文本趣味点

    语言学科知识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存,所以语文学习在求知、求智的同时还需要求美、求趣。如何让学生在文本中求趣?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积极探寻并利用文本中的趣味因素。

    例如,庄子的作品思想高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即便是一字一句地去读懂它,也容易理解断层,难免有些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对庄子作品的兴趣呢?在进行《逍遥游》教学时,我并不急于进行字词句梳理,而是围绕庄子这个核心人物及其思想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庄子困于生计,但是为何又宁愿曳尾于涂而不愿入仕呢?2.庄子在《逍遥游》和《庄子·齐物论》等文章中,多次提到了超凡脱俗和达到无我境界的“至人”,那“至人”究竟是神还是人呢?3.庄子的道通为一、道法自然的学说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核,你是怎样理解庄子的道法自然?

    这些问题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欲,引发学生回归文本积极探讨,而非埋头听着、急速记着字词句讲解而昏昏欲睡;虽然理解各异,表达也不是很到位,但都能有创意。比如在讨论上述第二个问题时,就出现这样情况:有学生认为庄子笔下的“至人”和前文的凡夫俗子相比,的确颇具仙人的风度和气韵,所以“至人”是神;但同时也有学生认为至人绝不是神,是思想道德最高尚的人,是清除物我的界限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的人,因为在庄子的眼中,“无己”正是至人的本质特征。经过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至人”实质上在人生境界中体现出无我旨趣的得道之人。讨论至此,似乎答案已水落石出了,但又有学生提出:“至人真的存在吗?”这个现场衍生的问题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论,最后认为,至人应该可以说是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的宿主,实际上说的是任何人只有忘记得失、不慕名利,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精神自由、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是庄子毕生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并一直践行着,这也正是庄子不愿入仕的原因。问题勾联,环环相扣,一篇足以让学生与庄周一起梦蝶的《逍遥游》因激趣的文本探析,引发学生阅读兴趣,而增加了教学的效能。

    因此,教师如果能大胆抛开些有板有眼的模式化教学方式,选取适合学生精读和学习的内容,尝试将研读文本所得之“趣”运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将会使学生在“趣”的引导下逐渐喜欢上文本,也常常带给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惊喜。

    二、锁定文本拓展点

    语文学习资源丰富,远不是教学实践所能包揽的,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语文教材是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切实地以文本为核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和使用,主动开发并锁定适合学生特点、符合教学需要的拓展点,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合理迁移和拓展文本,不仅拓展了文本宽度,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智慧之光的历史散文,理解对话中的潜台词,理解烛之武外交辞令的高明艺术,如何一步步抓住对方的心理,使对手信服,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而对烛之武这个历史人物,后人也不断地赋以不同的情感。结合宋朝仇远的《剪白须》“临镜忽自哂,公然白纷如。……明知我已老,既白难再乌。无肉令人癯,眼昏妨读书。颜驷烛之武,吾非斯人徒。”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拓展延伸:诗歌里引用烛之武的句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诗句对应文中哪些句子?这种情感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的“壮”字有什么关系。对这篇传统经典文本的解读从分析辞令着手,感受经典名篇的语言魅力同时,又在炼字炼句中领略历史人物的感召力收束,实现了文言文教学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高雅的文学品位和文学品性。

    文本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可以拓展宽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决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和教师用书打天下,还必须以教材为导向,开发和利用有关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文学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汲取养料,实现高效学习。

    三、开掘文本深入点

    研读教材不仅要扩容,还力求深度。这就好像作家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同样教材解读也是如此,需要用心地进行再创造。在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结构前提下,对教材融会贯通,最终才能化为精彩的课堂呈现。所以,从学情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深挖教材,纵向解读,方能教之有物而不干瘪。

    加缪说:“最大的罪孽是肤浅。”如果所教的内容往往就是学生自己也能掌握的内容,而忽略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样的教学只是就文论文,照本宣科。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既没有骨感,也不见丰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开掘有价值的深入点,并能够深挖到底,连根拔起。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的标题比较《永州八记》其他篇名,以及其他人的游记——《登泰山记》(姚鼐)《满井游记》(袁宏道)都显得很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说“始得(西山)”?为什么要说“宴游记”?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就会将“怪特”这个形容西山景的关键词牵出来,而西山的怪特又何尝不是在说作者自己,在世俗中坚守着独特。写这篇文章时,柳宗元被贬永州第四、五个年头,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是最艰难的时候,是向现实低头还是依然坚持做自己,处在自我矛盾自我彷徨时候。第二个问题“宴”字是体现作者的情的关键词,在登临西山看到尺寸千里的辽阔之境时,暂时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得到慰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一篇文章,一个题目,两个问题,抽丝剥茧,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样既走出了文本解读的平面化,走向解读立体化,又让“人”的情绪和“文”的情感和谐地统一。

    文本解读不能面面俱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教师需要做的是选取最佳角度切入,从文本中直接获取或凭借自己储存的语文素养间接内化信息,诱导学生主动挖掘深处,将文本的魅力和意蕴发掘出来,展开文本的新境界,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教文本”中跳脱出来,回到“用文本教”的转变,把文本教学放入教学资源中来对待,让学生喜欢文本,让学生读懂文本,脱离对教辅材料的盲从与迷信,更不能依赖“标准化”教学模式求得一线生存。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自身能够有思想出席,与文本精准对话,将文本解读进行到底,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完美逆袭。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为只有教师主动谋求发展,进行教育创造,才能引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创造精神。一心教好学生是师之德,那么拿什么来教好学生,最终还是要看我们的专业素养硬核度。

    [作者通联:福建福安市第二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进行到底 解读 文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